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快速城市化下福州市的热环境变迁

发布时间:2018-03-16 15:23

  本文选题:城市热岛 切入点:城市热环境 出处:《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福建省是国务院提出建设实施的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州作为福建省省会,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福州在发展过程中由非"火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新三大"火炉"之首的现象,利用遥感技术反演和提取地表温度及其他城市生态参数,分析它们在1989—2013年间的变化以及"火炉"形成的原因和驱动力.研究发现,在24年间福州的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加剧,反映此变化的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I)从0.29上升到0.53.热场剖面和时空变化分析显示,城市热场的空间结构很大程度上被土地覆盖类型的空间格局所左右.总的看来,城市不透水面面积增大,斑块集聚,植被和水体面积减少且斑块趋于破碎,加上城市通风廊道受阻,导致了福州逐渐演化成为"火炉"城市.该研究为现代城市缓解热岛效应,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支持.
[Abstract]:Fujian Province is the first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xperimental Zone" proposed by the State Council. Fuzhou is the capital of Fujian Province. Its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uzhou has become the first of the three new "stoves" in China.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o retrieve and extract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other urban ecological parameters, analyze their changes from 1989 to 2013 and the causes and driving forces of the formation of "stove". It is found that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n Fuzhou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last 24 years. The urban heat island ratio index (URI), which reflects this change, rose from 0.29 to 0.53. The analysis of thermal field profile and space-time variation shows that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thermal field is largely influenced b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cover type. With the increase of impermeable surface area, the accumulation of patches, the decrease of vegetation and water body area, the fragmentation of patches, and the obstruction of urban ventilation corridor, Fuzhou 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stove" city.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alleviate the heat island effect in modern cities. To achiev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support.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福建省水土流失遥感监测评估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C08B01-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1469)
【分类号】:X16;X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阿都;徐捷;赵静;李京;;城市热岛研究方法概述[J];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06期

2 赵志敏;;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效应因子的对比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8年06期

3 张崇飞;何雪冰;杨德位;;浅谈城市热岛[J];山西建筑;2009年05期

4 胡嘉骢;朱启疆;;城市热岛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张小丽;李磊;杜雁;江];房小怡;力梅;陈元昭;白玉洁;;规划建设对深圳夏季城市热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0年05期

6 周志民;;城市热岛遥感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7 李兴生,朱翠娟,李乐泉;坡地对城市热岛影响的数值研究[J];气象学报;1990年03期

8 阮小明;;城市热岛对居民健康的威胁[J];生命与灾祸;1996年04期

9 吴宜进,王万里,邱爱武,李成尊,张振德;武汉城市热岛的主要形成机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洪蔚;;日本抑制城市热岛综合对策[J];广州环境科学;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武;姜方鑫;;城市热岛缓减思路与规划对策[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张行清;;城市热岛业务探索[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谈建国;郑有飞;郭常义;甄新蓉;袁东;;上海夏季城市热岛演变特征及其健康影响[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束炯;江田汉;杨小明;;上海城市热岛的小波诊断与数值模拟[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束炯;乐群;;上海城市热岛的小波诊断与数值模拟[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周伟;袁春;谢苗苗;袁涛;;宁波市城市热岛遥感分析[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7 彭静;刘伟东;龙步菊;郭勇;;基于遥感影像的北京地表城市热岛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郑祚芳;刘伟东;王迎春;;北京地区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鹏;卢军;;重庆市冬季城市热岛流动观测实验与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孟春雷;;城市热岛缓解措施定量比较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6第二届城市气象论坛——灾害·环境·影响·应对[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哈特艾德;从“头”到“脚” 城市热岛如何降温[N];电脑报;2013年

2 华凌;新研究首次量化“城市热岛”效应[N];科技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熊燕;从建筑物看城市气候变化[N];云南日报;2009年

4 魏景云 张海东;卫星识别城市热岛[N];中国气象报;2003年

5 记者 刘立成;武汉“火炉”今夏旺[N];中国气象报;2000年

6 张家诚;热害漫谈[N];中国气象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春;城市热岛环境中土体温度场、强度和变形的数值模拟与图像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2 盛莉;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热岛对土地覆盖及其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赵小艳;基于多源数据的南京城市热环境演变与成因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冯晓刚;城市热岛效应演变与成因遥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海润;太湖湖风环流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城市热岛的相互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曹峥;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权凌;城市地表热岛效应时间序列分析与模拟[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赵亚芳;环太湖地区城市热岛特征的遥感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5 朝鲁门;基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北京市城市热岛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6 程晓云;绿色和蓝色景观对城市热岛的缓解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方迎波;长三角城市群地表城市热岛日内逐时变化特征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8 薛瑾;城市热岛产生的空间机理与规划缓减对策[D];浙江大学;2008年

9 鲍文杰;上海城市热岛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雍雍;基于城市热岛缓减定量模拟的效益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20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620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8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