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薄层紫色土-岩石系统中氮磷的迁移特征
本文选题:紫色土 切入点:坡耕地 出处:《环境科学》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于2015年两场代表性降雨事件下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1 500 m~2)水文过程驱动的氮磷地表和地下迁移特征.结果表明:(1)前期土壤水饱和度和降雨量决定地表径流和裂隙潜流的产流深度和胶体浓度的基本水平;降雨强度则控制产流量的变化趋势和胶体浓度的峰值水平.(2)氮素主要以溶解态随裂隙潜流迁移;磷素则主要以细颗粒结合态通过地表径流流失.(3)氮磷迁移过程的水文驱动特征明显,氮素迁移主要受裂隙潜流的驱动作用影响,而磷素迁移则主要受地表径流的驱动作用影响.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对坡耕地薄层土壤-裂隙母岩二元系统中氮磷迁移对降雨响应规律的认识,可为农业氮磷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可靠的田间数据支持并明确关键的水文调控环节.
[Abstract]:In 2015, two representative rainfall event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riven by hydrological process in purple soil sloping farm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water saturation and rainfall determined surface runoff and fissure in early stage. The basic level of runoff depth and colloid concentration of subsurface flow; Rainfall intensity controls the trend of yield flow and the peak level of colloid concentration. The hydrological driving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migration are obvious in the proces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ransport, and the nitrogen transport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driving effect of the fissure subsurface flow.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enric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pon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migration to rainfall in the thin layer soil-fissure parent rock system of sloping farmland. It can provide reliable field data support for agricultur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and make clear the key hydrological control link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800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30750,41471268)
【分类号】:X14;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陶;张成;石孝均;王定勇;;不同类型紫色土土/气界面汞释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10期
2 李太魁;王小国;朱波;;紫色土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解吸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3 罗金发,夏增禄,李森照;砷在三种紫色土中的化学行为及其与作物效应的关系[J];环境科学学报;1991年03期
4 徐泰平;朱波;况福虹;汪涛;;四川紫色土坡耕地磷素渗漏迁移初探[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5 滕玲玲;罗在波;江韬;魏世强;;聚丙烯酰胺对紫色土中磷素吸附特征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8年01期
6 何毓蓉;潘乐华;文安邦;;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退化研究——Ⅱ.紫色土退化的微形态特征[J];资源开发与保护;1990年02期
7 段文军;邹冬生;;龙须草对我国南方紫色土小生境的改良作用研究[J];生态环境;2006年01期
8 陈正杰;张馨蔚;陈玉成;;沼液灌溉对紫色土-水稻系统的影响研究[J];中国沼气;2013年05期
9 涂从,青长乐;紫色土中铜对莴苣生长的影响及其临界值指标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0年04期
10 徐泰平;朱波;况福虹;汪涛;武永峰;;平衡施肥对紫色土坡耕地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紫色土(下篇)》出版获好评[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2 王正银;;紫色土氮素转化与作物施氮效应研究[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徐泰平;朱波;况福虹;汪涛;武永峰;;紫色土坡耕地磷素渗漏迁移初探[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如何将剧烈流失的紫色土“包袱”变为财富?[A];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正银;;紫色土氮素转化与作物施氮效应研究[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何毓蓉;张保华;周红艺;朱波;;紫色土侵蚀产沙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7 骆东奇;魏朝富;谢德体;;紫色土表面物理化学特征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8 田茂芝;熊利军;蒋玮杰;张静媛;;川中丘陵区钙质紫色土(田)钾肥效益初探[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9 何毓蓉;张保华;周红艺;黄成敏;;紫色土的水土保持与持续农业环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黄利玲;王子芳;高明;余泺;张倩;;氮肥施用对紫色土活性酸与交换性酸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谭玉英 段学文 凌广辉;广昌5000亩紫色土种烟创产值850万元[N];抚州日报;2006年
2 曾恒贵 段学文;广昌推广紫色土种烟效益高[N];抚州日报;2010年
3 湖南省林科院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张灿明;紫色岩区种龙须草[N];湖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玄德;紫色土耕地质量变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李学平;紫色土稻田磷素迁移流失及环境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华;紫色土—作物系统对酸雨的响应与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付智勇;三峡库区不同厚度紫色土坡面水文过程及侵蚀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5 徐勤学;紫色土区主要农业活动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谌芸;植物篱对紫色土水土特性的效应及作用机理[D];西南大学;2012年
7 骆东奇;紫色母岩现代表生作用及环境效应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8 韩建刚;紫色土丘陵区土壤及养分流失机制与预测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程冬兵;三峡库区等高绿篱坡地农业系统紫色土水分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王小燕;紫色土碎石分布及其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思兰;不同培肥措施下紫色土磷素有效性及淋溶效应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余米;沸石、壳聚糖对紫色土塘泥的改造效果初探[D];西南大学;2015年
3 吴先勤;不同养分管理条件下酸化紫色土磷淋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江秋菊;长期施肥对紫色土供钾特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5 赵丽君;WEPP模型(坡面版)在紫色土区域高速公路边坡水土流失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5年
6 黄龙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紫色土侵蚀区土壤物理性质和易变碳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7 黄小燕;土层厚度对紫色土耕地作物生长的影响机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8 闫小娟;三种紫色土硝化作用及其硝化微生物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谢黎;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紫色土吸附菲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10 林晓;长期不同施肥对稻—麦轮作紫色土CO_2排放及有机质好氧矿化分解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41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64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