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VES的车辆排放因子测试
本文选题:排放因子 切入点:机动车排放模拟器 出处:《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应用机动车排放模拟器(MOVES)的微观层次对车辆的排放因子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对试验车辆进行实际道路尾气排放测试,基于测试结果从排放因子角度对MOVES输出的模拟值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快速路上,大型货车CO_2、CO、NOx、HC、PM排放因子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分别为1.40、0.72、1.01、1.05、1.05;在城市主干道上,大型货车CO、NOx、HC排放因子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分别为0.70、1.07、1.07,而CO_2和PM排放因子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分别为1.63和2.12;在城市高速路上,小型客车HC排放因子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值仅为0.34,而CO_2、CO、NOx排放因子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其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分别为1.22、1.05、0.86;在城市主干道上,小型客车CO_2和NOx排放因子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其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分别为1.20和1.10,而CO和HC排放因子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分别为2.25和0.53。测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MOVES预测车辆排放因子的准确性,表明使用MOVES模拟机动车排放因子时,需要对相应参数进行修正,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机动车排放水平。
[Abstract]:The vehicle emission factors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using the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 (MOVES) at the micro level, and the actual road exhaust emission is tested by the portable emission test system.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the simulated value of MOVES output is verifi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mission fac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io of simulated value to actual value of emission factor of CO2COO / NOxHX / PM emission factor for large freight cars on urban expressway is 1.40,0.721.01 and 1.051.05, respectively; on urban main roads, The ratios of simulated and measured HC emission factors for large freight cars are 0.70 / 1.07and 1.63 and 2.12 respectively for CO_2 and PM emission factors, respectively. On urban highways, the ratio of simulated and measured emission factors is 1.63 and 2.12 respectively, and the ratio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measured emission factors is 1.63 and 2.12, respectively, on the urban highway, the ratio of the simulated and measured emission factors is 1.63 and 2.12, respectively. The ratio of simulated and measured HC emission factor of minibus is only 0.34, while the simulated value of CO _ 2CO _ (2) CO _ (no _ x) emission factor is close to the measured value, and the ratio of simulation value to actual value is 1.221.05 / 0.86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ed values of CO_2 and NOx emission factors of minibuses are close to the measured values. The ratios of simulated and measured values are 1.20 and 1.10, respectively, while the ratios of simulated and measured CO and HC emission factors are 2.25 and 0.53 respectively. The test results reflect to some extent the accuracy of MOVES in predicting vehicle emission factors. It is shown that when MOVES is used to simulate vehicle emission factors, it is necessary to modify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emission level of motor vehicles more truthfully.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045)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YJ20140702172114468)
【分类号】:X734.2;U467.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泽常;张猛;郝长瑞;杜亚鲁;;济南市道路扬尘排放因子估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1期
2 孙竹如;吴依平;;上海市燃煤二氧化硫排放因子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88年12期
3 孔毅,亓伯贤;从实际道路测量中确定香港地区汽车排放因子的研究[J];山东内燃机;2000年03期
4 王伯光,张远航,吴政奇,陈鲁言;广州市机动车排放因子隧道测试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5 王玮,岳欣,刘红杰,丁焰,汤大钢;交通来源颗粒物排放因子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6 王丹;屈文军;曹国良;张小曳;车慧正;;秸秆燃烧排放颗粒物的水溶性组分分析及其排放因子[J];中国粉体技术;2007年05期
7 赵普生;冯银厂;张裕芬;朱坦;金晶;张小玲;;建筑施工扬尘排放因子定量模型研究及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06期
8 林秀丽;;中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及其修正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9期
9 吴晓蔚;朱法华;杨金田;周道斌;燕丽;滕农;易玉萍;;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韦思业;苏玉红;沈国锋;陶澍;闵雨佳;魏文;;农村室内薪柴燃烧的颗粒物和炭黑排放因子[J];生态毒理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子航;宋丹林;张普;陈红琳;;成都市机动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放因子研究[A];成都市科技年会分会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空气环境污染防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兴阔;黄顺祥;周建梅;刘峰;;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二恶英类排放源分类研究[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宋光武;李钢;田刚;聂磊;;北京市沙尘污染研究(沙荒地部分)[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沈国锋;杨意峰;王伟;陶澍;;室内秸秆燃烧产生的PM和PAH排放因子及影响因素[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卢燕宇;;中国农田化学氮源N_2O直接排放的时空变异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殨;管理方式对设施菜田N_2O排放和反硝化产物比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沈国锋;室内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碳颗粒物和多环芳烃的排放因子及影响因素[D];北京大学;2012年
3 何秋生;我国炼焦生产过程排放的颗粒物和挥发有机物的组成特征、排放因子及排放量初步估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4 高继东;城市机动车道路排放因子和排放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王宇;北京市典型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与模拟[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6 张鹤丰;中国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气态、颗粒态污染物排放特征的实验室模拟[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健;重庆市主城区铺装道路扬尘排放因子与特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2 翟留博;典型地区奶牛养殖体系氨气排放特征与减排途径[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郭园园;MOVES-深圳模型的构建及其模拟机动车排放因子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殷硕;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PM10和PM2.5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范菊旺;基于底盘测功机测试的机动车劣化对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张雅惠;重庆市大气汞重点人为排放源排放因子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梁涛;哈尔滨市机动车尾气中典型污染物排放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原佩琪(Un Puikei);澳门机动车燃油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9 李丹;西安市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张猛;城市道路扬尘排放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64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66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