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主题征文_生态文明建设首入五年规划
本文关键词:生态文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生态文明建设首入五年规划
2015-11-6 08:56:58 来源:东方网 作者:沈栖 选稿:王永娟
“十二五”即将画上圆满句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新的五年规划蓝图,擘画方略,将中国推向了新的发展境界。
“十三五”规划有一个颇为耀眼的亮点,即: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列入我国五年规划。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我国阔步迈向“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五年规划素来被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囊括经济目标、经济战略、经济布局、经济指标等。“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绿色”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义,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新的五年规划有了新的内涵,提高到了新的层面,迎来的将是新的愿景。
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抓并举的时代背景下,是中国率先提出“生态文明”这一全新的理念。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这是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意义更为重大,目标更为明确。
无可置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但毋庸讳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国人尚未真正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绝对相互依存关系,尚未清醒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会同时给人类带来危害和隐患,因而某些地区片面经济利益的追求强烈影响着环境决策,未能有效采取有节制的休养生息的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就拿生命之源——水为例。长期主持我国水利工作的钱正英曾深刻检讨说,水利部门只注重社会经济用水,没有认识到还要保证河流的生态与环境需水,我国许多河流开发利用都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值,至于“重建设、轻环保”导致的河流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得国人警悟,国人痛定思痛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即: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不止是一次有意义的理论创新,更是一种有建树的实践活动。“十三五”规划便是这一实践活动的宣誓和承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正在加速,中国当下面临的挑战诸如人口增长、快速城市化、气候变化、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等,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我国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也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借鉴和启迪。适如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院主任卡米拉*图尔明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所说:“中国领导人强调生态文明理念,将为全球环保运动带来新的力量,将对人类未来作出新的贡献”。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视和普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日渐突显,它已成为我国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不可轻忽的内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满足国人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他们需要“诗般的宜居”,换言之,要有一个青山绿水蓝天的生存环境。不能设想:在穷山恶水中生活的人们会有几多幸福感。“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把握历史机遇,赢得决胜五年,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打一个翻身仗,那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指日可待矣!
本文关键词:生态文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6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