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pH冲击对海洋厌氧氨氧化菌处理含海水污水脱氮效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30 16:25

  本文选题:海洋厌氧氨氧化菌 切入点:pH冲击 出处:《环境科学》2017年08期


【摘要】:采用ASBR反应器,研究了pH冲击对海洋厌氧氨氧化菌处理含海水污水脱氮效能的影响,并利用Andrew模型和Ratkowsky模型模拟pH冲击下海洋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过程.结果表明,当pH在7~8时,反应器的脱氮效果最佳,氨氮去除负荷(NRR)稳定在(0.30±0.04)kg·(m~3·d)~(-1),总氮去除率(TNRE)在(76.73±5.74)%;当pH为8.5时,游离氨(FA)的平均浓度为14.22 mg·L~(-1),该FA浓度对NRR的影响较小,NRR仍维持在(0.30±0.02)kg·(m~3·d)~(-1)左右,但是NO_2~--N在pH的直接影响下出现了积累,不能够完全去除,此条件不利于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当pH为6.5和9时,FA浓度分别为0.22mg·L~(-1)和37.84 mg·L~(-1),NRR分别低至(0.10±0.02)kg·(m~3·d)~(-1)和(0.15±0.02)kg·(m~3·d)~(-1),且TNRE仅为(23.04±9.88)%和(42.12±5.52)%.海洋厌氧氨氧化菌在碱性条件下的耐受性强于酸性条件.采用修正的Andrew模型进行拟合,得到了NRR与FA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得到NRR_(max)、k_S和k_I等参数,对于表征海洋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过程具有实际意义.
[Abstract]:The effect of pH shock on the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marine anaerobic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in seawater wastewater was studied by using ASBR reactor. The process of denitrification of marine anaerobic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under pH shock was simulated by Andrew model and Ratkowsky model. When pH was 7 ~ 8, the denitrification effect of the reactor was the best, the removal rate of ammonia nitrogen was stable at 0.30 卤0.04)kg ~ (-1) and the removal rate of total nitrogen was 76.73 卤5.74 ~ 0.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free ammonia ~ + was 14.22 mg / L ~ (-1) when pH was 8.5, and the effect on NRR was still about 0.30 卤0.02)kg ~ (3) ~ (-1), and the effect of NH ~ (2 +) on NRR was about 0.30 卤0.02)kg ~ (3) d ~ (-1) when pH was 8 ~ 8,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NH _ (2 +) was 14.22 mg / L ~ (-1), and the effect of NH ~ (2 +) N ~ (2 +) on NRR was about 0.30 卤0.02)kg ~ (3) d ~ (-1). However, the accumulation of NO_2~--N under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pH can not be completely removed,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reactor. When the pH was 6.5 and 9 渭 m ~ (-1) and 37.84 mg / L ~ (-1) respectively as low as 0.10 卤0.02)kg ~ (3) d ~ (-1) and 0.15 卤0.02)kg ~ (3) d ~ (-1), the TNRE was 23.04 卤9.88% and 42.12 卤5.52% respectively. The tolerance of marine anaerobic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acid condition. The modified Andrew model was used to fit the resul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RR and FA is obtained, and the parameters such as NRR _ S and K _ S _ I can be obtained, which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haracterizing the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of marine anaerobic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258,51478229)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S2015HZ007)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5LC61)
【分类号】:X172;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亚峰;马晨曦;张驰;;UASB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处理污泥脱水液的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2014年08期

2 于德爽;李伟刚;李津;;ASBR反应器厌氧氨氧化脱氮Ⅰ:工艺特性与控制策略[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12期

3 杨洋;左剑恶;沈平;顾夏声;;温度、pH值和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逄晓云;陈佳新;夏秀芳;孔保华;;麦芽糖醇替代蔗糖对低糖型猪肉糜脯质量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7年13期

2 任国谱;李梦怡;吴昊霞;韦呈宇;蔡彦希;;影响奶粉涨罐的因素及惰性气体对奶粉稳定性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7年06期

3 郭学骞;冯爱国;熊铭;林向东;;速冻温度对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7年03期

4 吴琼琳;张涛;薛勇;薛长湖;王玉明;;壳核式海藻酸钠鱼油微球的制备及氧化稳定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7年15期

5 孙欣;黄国清;王希彬;肖军霞;;维生素E复凝聚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7年07期

6 李伟;郜海燕;陈杭君;吴伟杰;;不同干燥方式对杨梅果粉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7年13期

7 吴祖亮;林向东;王晶;;复合发色剂对罗非鱼片品质影响[J];食品科技;2016年09期

8 李启艳;谢强胜;刁飞燕;吴晓云;胡德福;朱日然;;鱼油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药物分析杂志;2016年07期

9 张雯;冯朝辉;唐艺;胡雪慧;达小梅;王卫;李诚;;改性肠衣对西式预煮香肠理化性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6年19期

10 修艳辉;郭全友;姜朝军;;pH、水分活度和NaCl对腐败希瓦氏菌生长/非生长界限及生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丽娜;运载辅酶Q10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6年

2 杨亚云;四种大型海藻在化妆品上综合应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崇俭;熊蕾;王云燕;郑平;;高效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动力学特性[J];环境科学;2013年09期

2 李亚峰;张晓宁;陈文通;刘洪涛;王韬;;碳源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环境工程;2013年01期

3 鲍林林;赵建国;李晓凯;张杰;葛彦昭;;常温低基质下pH值和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13期

4 于英翠;高大文;陶_g;陈春宏;;利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启动厌氧氨氧化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5期

5 李祥;黄勇;郑宇慧;袁怡;李大鹏;潘杨;张春蕾;;温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效能稳定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2年04期

6 李祥;黄勇;袁怡;;HCO_3~-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效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7 李小霞;陆燕勤;杨小平;解庆林;游少鸿;李艳红;赵文玉;;UASB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8 刘杰;左剑恶;朱书全;王凯军;;BT~(MT)生物膜载体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11期

9 唐崇俭;郑平;;厌氧氨氧化膨胀污泥床反应器的化学计量学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11期

10 赖杨岚;周少奇;;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的协同作用特性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平,胡宝兰;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生长及代谢动力学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2 连彦峰,苏金浩;厌氧氨氧化过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4期

3 祖波;张代钧;白玉华;;厌氧氨氧化菌特性及其在生物脱氮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6年01期

4 祖波;张代钧;张萍;白玉华;;影响厌氧氨氧化与甲烷化反硝化耦合的因素[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年03期

5 秦玉洁;周少奇;;厌氧氨氧化菌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7年11期

6 洪义国;李猛;顾继东;;海洋氮循环中细菌的厌氧氨氧化[J];微生物学报;2009年03期

7 白王军;黄波;李梦侠;;厌氧氨氧化脱氮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03期

8 陈婷婷;郑平;胡宝兰;;厌氧氨氧化菌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5期

9 张蕾;郑平;;厌氧氨氧化菌的代谢[J];科技通报;2010年06期

10 唐崇俭;郑平;陈建伟;;流加菌种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J];生物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青;张振贤;付秋爽;徐伟涛;党酉胜;;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进展[A];上海(第二届)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林琳;;含氨废水生物处理-厌氧氨氧化技术启动研究进展[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3 鲍林林;李刚强;李冬;;常温低基质浓度下磷酸盐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姜昕;马鸣超;李俊;钟佐q,

本文编号:1686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686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3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