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MI数据的兰州地区对流层甲醛时空变化研究
本文选题:对流层 切入点:OMI 出处:《环境科学学报》2017年11期
【摘要】:基于OMHCHO遥感数据产品,对兰州地区2006—2016年对流层甲醛柱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与其排放相关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06—2016年对流层甲醛柱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6—2011年甲醛柱浓度增加迅速,最大增长率为21.0%,2012—2016年甲醛柱浓度平缓波动上升,11年中年均增长率为5.4%;空间上甲醛柱浓度整体呈现由兰州市区西部及与其相邻的永登县部分区域向周边区域递增的趋势,2006—2011年表现为浓度级的增加和区域的扩大,2012—2015年浓度级及其区域基本不变,2016年在东南部出现高值甲醛柱浓度区;每年的最高值出现在6—8月份,11年中最大的柱浓度值出现在2011年的7月份,最低值基本出现在2—4月份,11年中最低的柱浓度值出现在2006年的2月份;四季对流层甲醛柱浓度水平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影响因素中气温和风向对大气中甲醛的生成和分布有着促进作用,兰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尤其是工业产值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与甲醛柱浓度升高密切相关,这些人为因素是对流层中甲醛柱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Abstract]:Based on the OMHCHO remote sensing data produc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rmaldehyde column concentration in the troposphere from 2006 to 2016 in Lanzhou area was analyzed, an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its emission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formaldehyde in the troposphere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2006 to 2016,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formaldehyde column increased rapidly from 2006 to 2011.The maximum growth rate is 21.0% and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formaldehyde column is 5.4% in 11 years. The overall formaldehyde column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from the west of Lanzhou city and the adjacent part of Yongdeng County to the surrounding area.From 2006 to 2011,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level and the expansion of region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of 2012-2015 and its region remained basically unchanged, and the high value formaldehyde column concentration zone appeared in the southeast in 2016;The highest value of each year appears in June-August, the largest column concentration in 11 years appears in July 2011, the lowest value appears in February and April, and the lowest column concentration in 11 years appears in February of 2006.The levels of formaldehyde column concentration in the troposphere in the four seasons are as follows: summer, winter, autumn and spring;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wind direction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ormaldehyde in the atmosphere;Especially the increase of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and vehicle ownership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formaldehyde column concentration. These man-made factor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formaldehyde column concentration in the troposphere.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市环境保护局;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6YFC0500907)~~
【分类号】:X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雁斌,刘兴荣;模拟仓内温度对甲醛扩散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5期
2 杨振洲,蔡同建;室内甲醛的危害及其预防[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6期
3 张谷春,石磊,杨洁;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污染[J];江苏煤炭;2003年03期
4 叶舜华,袁东;新居装修后甲醛污染及其控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5 刘玉莹;甲醛污染的来源及控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03年05期
6 宗春霞;甲醛污染等你除[J];科学投资;2003年05期
7 陈炳耀,李涛,辜少虹,麦哲恒;广州市部分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甲醛污染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4年04期
8 程秀才;吴江;蔡文生;;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的危害与控制方法浅析[J];国际木业;2005年05期
9 陈韶;;室内环境中的甲醛污染[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6年07期
10 李娟;黄海燕;邵茂清;;重庆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全书;;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现状及其防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李庆英;;铁路候车室空气中甲醛污染调查(摘要)[A];全国铁路第五届疾病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梅祖明;;新房室内的甲醛污染及其防治[A];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论文集(1995—2005)[C];1995年
4 王维宽;庄晓虹;佟伟钢;胡峗;;沈阳市室内外空气中甲醛分布特征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5 方志华;;档案库房甲醛检测及控制策略[A];档案事业发展与青年档案工作者的责任:2010年全国青年档案工作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利军;杨玉华;;现代装饰材料所致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及防治对策[A];全国第七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申世近;曲振平;陈丹;李新勇;肇启东;;Ag/meso-Co_3O_4催化剂制备及其对甲醛的催化氧化[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王珊珊;刘蕊;赵恒;周蕊;施禅臻;周斌;;典型交通环境中甲醛特征及大气反应活性[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C];2013年
9 王谦;;浅析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与防治[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王爱清;韩文霞;;安阳市公共场所甲醛污染状况调查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瑞 通讯员 仰虎;四成多新房甲醛含量超标[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保健时报记者 董超;甲醛挥发期长达15年[N];保健时报;2014年
3 日月;北京家装六成甲醛超标[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许晓东;甲醛已成新装修家庭主要污染物[N];消费日报;2005年
5 北京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鲁敏;室内甲醛污染对人体的影响[N];中华建筑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罗中云;儿童在盛夏更易受甲醛污染威胁[N];北京科技报;2006年
7 程平;家居装修谨防甲醛污染[N];福建科技报;2006年
8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黄艳;用小盒自测甲醛含量[N];健康时报;2007年
9 记者 芦燕娟;甲醛污染有了植物克星[N];济南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刘益广;南京九成被检家庭甲醛超标[N];市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金龙;水钠锰矿型二氧化锰室温催化分解甲醛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2 丁慧贤;大气压下等离子体与催化协同低温脱除气相中甲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陈冰冰;甲醛的“存储—氧化”脱除与室温催化氧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李晓梅;生物—化学法净化甲醛废气应用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玉华;光催化氧化降解室内空气甲醛性能及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杨莉萍;集中空调系统中光催化降解室内甲醛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姜杰;基于OMI卫星数据和数值模拟的中国大气SO_2浓度监测与排放量估算[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双;过量表达拟南芥CAT影响烟草对气体甲醛吸收的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晓净;基于沸石咪唑酯骨架-8的室内甲醛快速灵敏的检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姜丹;室内空气中甲醛分光光度法检测与治理方法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李媛;甲醛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强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周唯荟;人造板VOCs释放规律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孔凡鑫;重庆地区冬季住宅室内空气品质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7 闫红梅;部分室内植物受甲醛污染胁迫净化能力和响应机制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8 李海艳;甲醛检测降解基因工程菌的构建[D];吉林大学;2016年
9 郝青;Pd/GO修饰炭质电极及其催化氧化降解甲醛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10 蔡林恒;竹炭及改性竹炭对甲醛吸附性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16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71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