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西湖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本文选题:阳澄西湖 + 叶绿素a ; 参考:《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7期
【摘要】:根据2015年3月~2016年2月对阳澄西湖水体叶绿素a和水质理化因子的逐月监测结果表明,阳澄西湖叶绿素a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全年变化范围为11.93μg/L~66.67μg/L,平均值为27.54μg/L±20.34μg/L。最小值出现在2016年1月,最大值出现在2015年8月。叶绿素a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着差异,叶绿素a在断面Ⅰ浓度最高,其次是断面Ⅱ和断面Ⅳ,断面Ⅲ最低。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计算阳澄西湖营养状态,得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50.7~59.3,年平均值为55.6,水体总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综合pea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叶绿素a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合生产实践对阳澄西湖总氮(TN)、总磷(TP)和氮磷比(N/P)取对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无相关关系,与总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磷比呈极显著负相关,阳澄西湖可能是一定程度的磷限制湖泊。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monthly monitoring results of chlorophyll a and water quality of Yangcheng Xihu Lake from March 2015 to February 2016 ,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chlorophyll a and chlorophyll a in the whole year was 11.93 渭g / L ~ 66.67 渭g / L , and the average value was 27.54 渭g / L 卤 20.34 渭g / L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lorophyll a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water temperature .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56-02)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5JBFM03)~~
【分类号】:X5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利芹,郭尽力,江涛,王长海;环境因子对紫球藻细胞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中国油脂;2004年09期
2 袁玉洁;梁婕;黄璐;龙勇;申升;彭也茹;武海鹏;曾光明;;环境因子对东洞庭湖优势冬季水鸟分布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2期
3 刘谷收;非生物环境因子的人为变化及其利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8年03期
4 胡敏,任久长,蒋林,方晨,唐孝炎;海水中二甲基硫含量与海洋环境因子间关系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8年04期
5 Tudorel Baicu;庄建国;;农药的农业价值评价[J];农药译丛;1981年03期
6 陈菊芳,徐宁,王朝晖,黄伟建,谢隆初,江天久,齐雨藻;大亚湾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spp.)种群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7 张彦敏;周广胜;;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2年18期
8 盛海燕;韩轶才;姚佳玫;冯宁;朱英俊;虞左明;;钱塘江干流杭州段水体叶绿素a浓度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科学;2010年01期
9 王晓臣;杨兴中;吕彬彬;邢娟娟;张建军;刘静;;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8期
10 李清治;;人们理应爱树如命[J];环境;199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菊燕;黄鹤忠;;环境因子对海洋藻类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应用[A];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马增岭;高坤山;;环境因子对钝顶螺旋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马晴雯;张东升;林国芳;陈纪刚;项翠琴;沈建华;;上海人群中环境化合物代谢有关基因多态性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崔泳琳;周忠玉;尹岭;吴效明;王式功;藤怀金;王敏珍;郑山;黎檀实;;北京地区气象与环境因子对循环系统急诊发病量影响研究[A];S7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2年
5 程红伟;陶俊勇;张云安;;指数分布环境因子算法探讨[A];2010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郭房庆;Nigel Crawford;;一氧化氮调控植物叶片衰老的机理[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阎光宇;冯建祥;杨盛昌;林光辉;;秋茄冬季树干茎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初探[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胡斌;杨战平;;基于反应论模型的指数型环境因子点估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9 卢从明;;光系统Ⅱ对环境因子交互作用的响应[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10 张敬旺;谢骏;龚望宝;李志斐;余德光;;池塘底泥耗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河南科技学院 魏刚才 刘保国;保证鸡群健康和高产必须注重改善环境,,减少应激发生[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TOURE Dado;中国西南地区龙虎山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群落物种组成及与土壤、地质和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穆大刚;五种红树植物光合产量模型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3 曹加杰;非生物环境因子调控对沉水植物生态恢复的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4 李强;环境因子对沉水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浩;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快速加强的环境因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古丽孜帕·夏热浦汗;不同来源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株对不同环境因子的抗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3 贾小佳;WTH-4温湿度环境因子无线监测仪的设计[D];宁夏大学;2015年
4 魏雨晴;上海市霾与非霾期间长江口环境因子特征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5 简美锋;鄱阳湖湿地沉水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春生;多功能作物生长及环境因子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7 吴U嗕
本文编号:1762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76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