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锂辉石矿渣的循环利用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

发布时间:2018-05-06 05:40

  本文选题:锂辉石矿渣 + 力学性能 ; 参考:《扬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锂辉石矿渣是工业上利用锂辉石矿提取碳酸锂(主要应用于光伏产业)后产生的工业固体废渣。随着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对于工业和生活废物的二次利用就显得愈发重要。锂辉石矿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加拿大和巴西。对于这些国家,锂辉石矿渣不但堆放占地,要人管理,且易随刮风下雨流失,进而导致污染环境,危害农田。因此如何处理锂辉石矿渣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锂辉石矿渣的主要处理途径有:与水泥复合成为混凝土或者与其它硅酸盐复合制备强化陶瓷。但是这些途径对于锂辉石矿渣的回收利用量有限,无法最大限度地解决环境问题,并且商业附加值低。对锂辉石矿渣进行处理改性后和高分子复合,则能够为锂辉石矿渣的回收利用提供额外的途径。本文先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得到聚乳酸(PLA)/锂辉石矿渣复合材料和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锂辉石矿渣复合材料,然后进一步对锂辉石矿渣进行不同的化学改性,提升锂辉石矿渣的增强效果。随后利用形貌表征、动态力学分析、流变学等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通过结晶动力学、粘弹性理论和力学模型描述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1)将锂辉石矿渣进行碱处理,提取出矿渣之中二氧化硅,并制备得到无定形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与PLA熔融共混制备得到复合材料,并与未改性的微米级锂辉石矿渣填充的PLA复合材料进行了形态与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未改性的锂辉石矿渣可以增加PLA的杨氏模量的同时不降低拉伸强度,起到了良好的惰性填充剂的作用。而经过化学处理后的纳米级锂辉石矿渣既可以增加PLA的杨氏模量,又可以大幅提升其拉伸强度,起到了活性增强剂的作用。(2)利用聚乙二醇(PEG)对锂辉石矿渣进行表面改性,并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锂辉石矿渣/TPEE复合材料和PEG改性的锂辉石矿渣/TPEE复合材料。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万能电子拉力机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纯TPEE中硬段部分以纳米级的晶粒均匀的分布在软段之中,而锂辉石矿渣和PEG改性的锂辉石矿渣的加入对TPEE中的硬段部分都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都得到了增加,而硬段晶粒和PEG改性的锂辉石矿渣结合得更加牢固,使得复合材料中的“滚珠效应”降低,在相同的填充量下,其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更高,起到了更好的增强作用。(3)将石墨烯和锂辉石矿渣通过化学改性制得复合材料,利用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深入分析了复合材料化学键的组成,并且利用AFM表征了锂辉石矿渣/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表明了石墨烯和锂辉石矿渣发生了化学键合,并且石墨烯紧密地“贴在”锂辉石矿渣的表面。然后再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得到复合材料。利用旋转流变仪和万能电子拉力机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表明锂辉石矿渣/石墨烯/TPEE复合材料弹性和粘性上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TPEE分子链团抑制作用很好,并且形成了逾渗网络结构,其力学性能的增强也大大提升,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均大于未改性的锂辉石矿渣/TPEE复合材料。
[Abstrac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podumene slag . ( 3 ) The composit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graphene and spodumene slag .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mposite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XPS ( X - 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 .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753;TB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艳妮;方文杰;;探析危险固废处置和管理[J];科技视界;2016年03期

2 陈李荔;张仲飞;;可燃危险固废资源化回收利用制替代性燃料的研究[J];浙江化工;2013年12期

3 李清华;周勤华;邓丹;俞巧珍;谷俐;龚科达;徐科航;;多壁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原位聚合制备及热性能和导电性能(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3年05期

4 董本芬;张艳菲;梅红;;PLA/MMT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3年04期

5 欧阳春平;罗建群;王t@;张政朴;;改性多壁碳纳米管/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2年04期

6 潘峤;姚正军;周畅;周金堂;;SiO_2/ZnO复合微粒对聚乳酸力学性能和结晶度的影响[J];塑料工业;2012年01期

7 袁华;丁峰;葛芳芳;任杰;;碳酸钙高填充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塑料;2011年04期

8 雷小平;樊宏斌;周青;陈春儿;宋海胜;;热塑性弹性体最新发展现状[J];纤维复合材料;2011年02期

9 谭秀民;冯安生;赵恒勤;;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改性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11年01期

10 朱宏伟;;石墨烯:单原子层二维碳晶体——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J];自然杂志;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1851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851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0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