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配比及硫酸盐对AnMBR产甲烷性能的影响
本文选题: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 乙酸/丙酸 ; 参考:《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3期
【摘要】:针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研究了不同基质及硫酸盐对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SMA)及产甲烷潜能(BMP)的影响,阐述了硫酸盐还原及产甲烷过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乙酸/丙酸比值为60%时,乙酸与丙酸的协同作用最佳,其厌氧污泥的SMA最快;乙酸/丙酸比值低于40%时,丙酸转化为乙酸的速率成为甲烷生成的限制因素,其厌氧污泥的SMA减缓;乙酸/丙酸比值高于60%时,SMA受到乙酸的抑制.在硫酸盐存在条件下,当COD/SO_4~(2-)-S20时,SMA和BMP均受到抑制,当COD/SO_4~(2-)-S10时,乙酸代谢受到抑制.从硫代谢情况来看,当COD/SO_4~(2-)-S25时,80%以上的硫酸盐转化为稳定价态的硫(H_2S,HS~-,S~(2-)),硫化氢对产甲烷菌产生抑制作用;当COD/SO_4~(2-)-S25时,仅有14%的硫酸盐转化为稳定价态的硫,硫酸盐还原菌因底物不足而活性受到抑制.
[Abstrac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and sulphates on methanogenic activity (SMAs) and methanogenic potential (BMPs) of 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 sludge were studied. The mechanism of sulfate reduction and methanogenesis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ratio of acetic acid / propionic acid was 60,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acetic acid and propionic acid was the best, the SMA of anaerobic sludge was the fastest, and when the ratio of acetic acid / propionic acid was lower than 40, the rate of conversion of propionic acid to acetic acid became the limiting factor of methane formation. When the ratio of acetic acid / propionic acid was higher than 60, the SMA of anaerobic sludge was inhibited by acetic acid. In the presence of sulfate, both SMA and BMP were inhibited at COD/SO_4~(2-)-S20 and acetic acid metabolism was inhibited at COD/SO_4~(2-)-S10.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lfur metabolism, when COD/SO_4~(2-)-S25, more than 80% of sulphate is converted into stable sulfur, H2SH, H2S-1, H2, and hydrogen sulfide has inhibitory effect on methanogenic bacteria, while in COD/SO_4~(2-)-S25, only 14% of sulphate is converted to stable valence sulfur, and when COD/SO_4~(2-)-S25, only 14% of sulphate is converted to sulfur in stable valence, while in COD/SO_4~(2-)-S25, more than 80% sulfate is transformed into sulfur with stable valence, and hydrogen sulfide can inhibit methanogenic bacteria. The activity of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was inhibited by the lack of substrat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上海市科委课题(14QA1403800)
【分类号】: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泽澍;莫文英;闵航;陈美慈;;硫酸盐浓度与不同基质有机废水厌氧消化的关系[J];中国沼气;199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妍;王志伟;梅晓洁;吴志超;;基质配比及硫酸盐对AnMBR产甲烷性能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3期
2 张琳晓;;硫酸盐还原菌在酸性废水中的运用及发展[J];广东化工;2013年08期
3 陈立伟;蔡天明;夏涛;;硫酸盐对医药化工废水厌氧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0年01期
4 夏涛;陈立伟;蔡天明;庄严;周立祥;;硫酸盐还原菌促进厌氧消化中丙酸转化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5期
5 吴根,赵秀梅,吴红兵,宋存义;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处理高浓度链霉素含硫有机废水试验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年09期
6 任立人,赵秀梅,张天兵,郝京京;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高效处理链霉素有机废水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03年07期
7 杨玖贤,李正山,谢嘉,徐竺;硫酸盐对木糖废水厌氧处理的影响[J];中国沼气;2001年04期
8 李亚新,苏冰琴;硫酸盐还原菌和酸性矿山废水的生物处理[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年05期
9 孙剑辉,樊国锋,侯杰;含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消化影响因素的探讨[J];工业水处理;1998年03期
10 莫文英;闵航;陈美慈;钱泽澍;;硫酸盐对不同浓度有机废水厌氧消化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维新,蔡祖聪;沼泽产甲烷能力和途径差异的机制[J];农村生态环境;2002年02期
2 董春娟,吕炳南,马立,吕岩松;采用微氧产甲烷技术降解水中的毒性物质[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8期
3 吴泽;王海燕;程水源;;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甲烷规律的模拟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10期
4 祖波;祖建;周富春;汪林;;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性[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3期
5 李美群;邓洁红;熊兴耀;谭兴和;周红丽;李清明;苏小军;张喻;唐艳红;彭丹;张艳艳;;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09年05期
6 刘德燕;丁维新;;天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11年02期
7 张云茹;刘逸轩;沈庆涛;王永忠;;一种产甲烷优势菌群的筛选方法[J];生物技术;2011年02期
8 李军;张雅南;邓娴;张文文;杨宏宇;;一株耐冷产甲烷菌的分离及其生长特性初步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2年02期
9 李会;马骏;崔薇薇;肇莹;王金艳;张淼;杨涛;;一株低温产甲烷菌的分离和鉴定[J];辽宁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10 张冰;孔德勇;路阳;;温度降低对产甲烷效能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宋素琴;张志东;顾美英;房世杰;;低温产甲烷菌的研究现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李秋敏;杨斌;张无敌;马煜;李建昌;刘士清;徐锐;尹芳;陈玉保;;蔗糖发酵产氢与产甲烷能源转换效率的研究[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麻婷婷;郑珍珍;代莉蓉;承磊;张辉;;不同pH缓冲液对乙酸降解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邓晓;李勤奋;;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的影响[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5 杨森林;周琦颖;苟敏;汤岳琴;木田建次;江霞;;硫酸盐对中温厌氧乙酸产甲烷的影响[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6 黎霞;承磊;张辉;;高压胁迫对原油降解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刘晓刚;丁杰;王豹;刘先树;;糖蜜废水产氢-产甲烷耦合工艺启动特性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8 成艳芬;毛胜勇;MK Theodorou;朱伟云;;厌氧真菌活力及传代频率对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液代谢与菌群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郭燕锋;孔晓英;刘婉玉;李东;王德汉;袁振宏;孙永明;;有机负荷对厨余垃圾常温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况叶;日本期待收获巨量天然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2 李新明 李瑛;农业资源快速再生模式[N];山西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妹;以含氮杂环化合物为碳源短程反硝化厌氧产甲烷及复合工艺的特征分析与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琛;铵影响厌氧反应器污泥丙酸和丁酸互营氧化产甲烷过程的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3 王立影;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t,
本文编号:1891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891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