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气溶胶相对湿度影响碳黑团聚物辐射特性分析
本文选题:大气光学 + 辐射特性 ; 参考:《光学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基于分形理论生成了高、低相对湿度下典型形态包覆水层碳黑团聚物,分析了大气气溶胶相对湿度与碳黑粒子等效折射率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得出包覆水层碳黑粒子半径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的结论。采用Coat-Mie理论验证了利用Maxwell-Garnett(MG)理论结合T矩阵(MG-T)的方法计算包覆水层碳黑粒子辐射特性的准确性,且采用Coat-Mie理论和MG-T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利用MG-T方法计算了两种典型形态包覆水层碳黑团聚物红外波段的辐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增大,密实状团聚物的辐射特性值远大于枝节状团聚物的辐射特性值;当空气湿度大于50%时,水层厚度的增加使得碳黑团聚物粒子半径增大,从而两形态碳黑团聚物辐射特性值均显著增大,碳黑粒子半径的增大是使得其团聚物辐射特性显著增大的主要因素。
[Abstract]:Based on fractal theory, typical carbon black aggregates in water layer with high and low relative humidity were gen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mospheric aerosol relative humidity and the equivalent refractive index and radius of carbon black particles was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adius of carbon black particle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elative humidity. The Coat-Mie theory is used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method of Maxwell-Garnett MG combined with T-matrix MG-T) in calculating th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black particles in the coated water layer.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Coat-Mie theory and MG-T metho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MG-T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infrare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black aggregates in two typical water lay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nse aggregates were much larger than those of branch aggregat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elative humidity. When the air humidity is greater than 50, the radius of the carbon black aggregate particle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ater layer thickness, and th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forms of carbon black aggregates increase significantly. The increase of the radius of carbon black particles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makes th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glomerates increase significantly.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6038)
【分类号】:X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德声;;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的研究[J];科学;2001年04期
2 彭中贵,陈军,孟小星,刘远立,张毅,孟梅;重庆大气气溶胶污染现状与回顾[J];中国环境监测;2001年S1期
3 吴学英;权文静;;对大气气溶胶降尘与降雨相关性分析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8年01期
4 王继志;李多;杨元琴;王亚强;;中国北方地区冬季雨雪年度变化与大气气溶胶分布特征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年06期
5 王玮,汤大钢,刘红杰,王鸣宇,杜渐;中国华北地区冬季大气污染物航空测量(Ⅱ)——空中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6 王玮,汤大钢,刘红杰,王鸣宇,杜渐;中国华北地区冬季大气污染物航空测量(Ⅱ)——空中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7 王珉,胡敏;青岛沿海大气气溶胶中氯亏损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S1期
8 董真,黄世鸿,李子华;相对湿度对大气气溶胶可见辐射吸收的影响[J];气象科学;2000年04期
9 祁士华,盛国英,叶兆贤,吴建勋,杨仲明,黄仕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有机污染物背景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03期
10 杨圣杰,陈莎,袁波祥;北京市2.5μm小颗粒大气气溶胶特征及来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春生;;多化学组分大气气溶胶和云分档模式的建立及初步应用[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大气气溶胶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分会论文集[C];2003年
2 魏秀丽;高闽光;刘建国;陆亦怀;刘文清;王蓓;徐亮;张天舒;;红外光谱对大气气溶胶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勇;;我国大气气溶胶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董真;郑有飞;;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吸收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5 邱明燕;盛立芳;石广玉;刘玉芝;高会旺;;青岛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初步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大气气溶胶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分会论文集[C];2003年
6 车慧正;张小曳;石广玉;李杨;B.Chatenet;;毛乌素沙漠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初步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7 李燕;张桂林;谈明光;;上海市大气气溶胶中铅污染的综合研究[A];大气气溶胶科学技术研究进展——第八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气溶胶科技研讨会文集[C];2005年
8 李学彬;徐赤东;罗晶;黄印博;;两种方法测量大气气溶胶折射率的对比分析[A];第五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建民;;大气气溶胶表面化学与光学特性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黄伟;;大气气溶胶成核机理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大气气溶胶让北极暖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飞;治理PM2.5,从精准测定开始[N];科技日报;2012年
3 孙效功;中国大气气溶胶及气候效应研究课题立项[N];中国气象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叶晓楠;专家详解雾霾成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文娟;大气气溶胶对激光的衰减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贺双颜;东中国海大气气溶胶模型和海水后向散射模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李梅;电喷雾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在大气气溶胶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陈魁;黄山大气气溶胶吸湿活化特性的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5 徐思琦;大气气溶胶中碘、溴的形态分布、来源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于兴娜;东亚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微观特性及表面化学反应对其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7 祁建华;青岛地区大气气溶胶及其中微量金属的形态表征和干沉降通量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邓丛蕊;中国大气气溶胶中生物质燃烧的源追踪及灰霾的形成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沈小静;泰山大气气溶胶数谱分布特征及光学特性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耀;西安大气气溶胶化学组成与吸湿性能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5年
2 商广凤;大气气溶胶中铁的溶解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李沐霏;杭州市大气气溶胶PM_(2.5)中POPs污染特征及来源初探[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4 仇帅;我国近海大气气溶胶中Fe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周佳佳;中国近海大气气溶胶中有机胺的浓度分布及来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蒲金国;雅安川农农场大气气溶胶中极性有机物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7 赵燕;南海海域及沿海区域站点大气气溶胶组分特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于f,
本文编号:1938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93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