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跨界大气污染治理体系和政策措施——欧洲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6-04 09:14

  本文选题:跨界大气污染 + 治理体系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9期


【摘要】:大气污染具有明显的跨界特性,跨区域联防联治机制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欧洲跨界大气污染治理具有完整的治理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成就,充分借鉴和吸收欧洲跨界大气污染治理的经验,对提高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解决大气污染治理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欧洲跨界大气污染治理的背景、制度演化、治理体系和政策措施,结果发现,欧洲跨界大气污染治理机制是以EMEP为基础、以CLRTAP为核心、八项议定书为补充的不断扩展治理领域和政策边界的动态过程,其治理政策的制定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科学化定量体系和制度化保障体系两个维度总结了欧洲跨界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跨界大气污染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1)建立健全大气治理立法及配套执行体系,并严格落实问责;(2)尽快建立和完善跨界大气污染监测评估系统;(3)科学划分大气污染治理区域,成立跨区域组织领导机构;(4)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国情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Abstract]:Air pollution has obvious cross-boundary characteristics, and cross-regional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European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control has a complete control system and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he full reference and absorption of European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control experience will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air pollution in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governance system and policy measures of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 Eur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uropean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control mechanism is based on EMEP, with CLRTAP as the core. The eight protocols are complementary to the dynamic process of expanding governance fields and policy boundarie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governance policies shows obvious stag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scientific quantitative system and institutionalized safeguard syste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measures for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in Europe, combining with the reality of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in China: 1)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legislation on the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and its supporting implementation system. And strictly implement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2)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scientifically divide the air pollution control area, set up the leading organization of the cross-regional organization to study and establish the cross-reg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与政策研究”(批准号:14AJL017)
【分类号】:X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静;李然;李理;贾黎春;;高职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课程教学改进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5期

2 ;去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产业规模近千亿[J];低温与特气;2013年02期

3 李朝阳;;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3年12期

4 ;英国的大气污染治理费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1979年03期

5 宁淼;王金南;;大气污染治理的顶层设计[J];时事报告;2013年11期

6 刘苏;;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乡音;2014年03期

7 孙昌华;;关于使用经济手段大力推进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议[J];新疆环境保护;2013年S1期

8 周迎久;;雾霾再度来袭 河北省大气污染治理再出重拳[J];四川水泥;2014年01期

9 高明;廖小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发展因素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14年04期

10 ;李克强三大举措加强大气污染治理[J];中国设备工程;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姜亦华;;案例4 东京的大气污染治理[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2 李建;曹义军;;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3 王冲;尹衍鹏;朱红梅;刘新华;;济南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本效益分析系统研究与开发[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4 罗志云;闫静;;伦敦近代大气污染治理及对北京市的启示[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5 林尤文;;编者的话[A];第十届全国电除尘、第二届脱硫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周新国;;再议自动卸灰阀的作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7 ;我国电除尘行业2002年发展报告[A];中国环境产业发展报告(2003年)[C];2003年

8 周新国;;再议自动卸灰阀的作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9 ;我国电除尘行业2004年发展报告[A];中国环境产业发展报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亚军 记者 贺占强;环保部门三项措施确保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顺利进行[N];延安日报;2006年

2 樊宏义 王小宁;富县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全面铺开[N];延安日报;2007年

3 高晖 记者 张春鸽;深化认识 坚持不懈 巩固提高城区大气污染治理成果[N];延安日报;2007年

4 记者 方云静 实习生 薛小明;按期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N];新疆日报(汉);2010年

5 记者张长江、通讯员雷中朝;市环保局强势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N];铜川日报;2010年

6 记者张长江、通讯员雷中朝;我市治理大气污染保蓝天[N];铜川日报;2010年

7 记者 崔凌云;省市联动推进大气污染治理[N];兰州日报;2012年

8 记者 杨媛媛;推进米东大气污染治理优化首府环境[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阳;3500亿大气污染治理投资驱“乌”还蓝[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王颖春;大气污染治理料成两会焦点话题[N];中国证券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岳立;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2 薛俭;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省际联防联控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超;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慧;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地方政府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郭双双;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经济学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4 徐麟;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石磊;北京及周边省区市大气污染治理法律协调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6 成丽娟;基于整体性视角的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7 李珊;网络化治理理论视角下F市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8 王美雅;大气污染治理的经济学分析[D];河北大学;2016年

9 赵伟华;邢台市大气污染治理存在问题和防治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10 万将军;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976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976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9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