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省际差异研究
本文选题:工业废水 + 经济增长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11期
【摘要】:工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其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对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基于2009—2014年我国31省区的数据,首次尝试构建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模型,利用Tapio脱钩体系中的8种状态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及作用程度,并进一步从产业与资源两个视角对脱钩状态从技术、结构、生态和效率四个方面进行因素分解,最终通过对比分析后得到工业废水与经济增长脱钩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除贵州为增长连接状态外,我国余下30个省区均实现了工业废水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其中19个省区为强脱钩,基本分布在我国地理上中部和南部地区,其余11个省区为弱脱钩,大多在我国的北部地区,脱钩状态呈现"南弱北强"的分布局势。(2)以产业角度对脱钩总指标进行分解发现,全国87%的省份尚未实现结构脱钩,而只有贵州尚未达到技术的脱钩标准,另外,除了黑龙江,贵州是以结构脱钩为主导,其他29省均表现为技术脱钩占优势,即技术指标为脱钩关键因素。(3)以资源的角度对脱钩总指标分解发现,全国均满足了效率脱钩的条件,但不同地区在结构与生态脱钩状态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特色,即效率指标为脱钩关键因素。据此,本文提出针对性建议:(1)国家层面上,应该及时更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对污水处理分档次计费,增强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2)省份层面上,应深入理解脱钩关系背后的实质问题,处理好效率、技术、结构三者的关系,以其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工业废水与经济增长的强脱钩状态。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our country, but at the same time, a large amount of industrial waste water discharged by it has a bad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well-being. Based on the data of 31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China from 2009-2014, a decoupling model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and economic growth was construc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degre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were analyzed by using eight states in the decoupling system of Tapio. Furthermore, the decoupling state is decomposed from the view of industry and resource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echnology, structure, ecology and efficiency. Finally,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dominant factors of decoupling between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except for Guizhou, the remaining 30 provinces and regions of China have achieved the decoupling of industrial waste water from economic growth, 19 of which are strongly decoupled, and basical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regions of China. The other 11 provinces and regions are weak decoupling, most of which ar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our country. The state of decoupling presents the distribution situation of "strong in the south, weak in the north". The total index of decoupling is decomposed from the angle of industry. It is found that 87% of the provinces in the country have not yet achieved structural decoupling. Only Guizhou has yet to meet the technical decoupling standard. In addition, except for Heilongjiang, Guizhou is dominated by structural decoupling, and the other 29 provinc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echnological decoupling. That is, the technical index is the key factor of decoupling. (3) decomposing the total index of decoupling from the angle of resource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dition of efficiency decoupling is satisfied in the whole country, but 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structural and ecological decoupling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efficiency index is the key factor of decoupling. According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at is, we should update the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s in time, make full use of economic means, charge sewage treatment into different grades, and strengthen the normative and scientific aspect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essential problems behind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deal well with the relations among efficiency, technology and structure, and gradually realize the strong decoupling state between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economic growth with it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低碳经济与技术研究所;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批准号:41301620);“社会网络关系嵌入下小型农田水利农户参与供给研究”(批准号:41501126) 中央高校业务基金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的水资源保障研究”(批准号:2016B09714)
【分类号】:F124.1;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魁元;利用改进的反渗透进行工业废水的再循环[J];工业水处理;2000年04期
2 曹幼平;工业废水中汞的危害及防治[J];治淮;2000年03期
3 蔡焕兴,龙湘;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及其产业化研讨[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年04期
4 刘万银,温京华;浅谈整治工业废水[J];煤炭技术;2005年08期
5 孙白石;;净化工业废水新方法[J];稀有金属;1985年06期
6 苏有成;王存素;;工业废水监测指标探讨[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89年01期
7 李春宜;;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硫化物分析方法通过鉴定[J];工业水处理;1993年01期
8 陈兴吴;中国工业废水的概况及管理[J];世界环境;1994年02期
9 余江林,,杨雁南,马桂萍;工业废水最少化[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年02期
10 ;平凉积极治理工业废水[J];水资源保护;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娟;王梅;张鑫;;工业废水的处理新技术与新设备[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2 王瑞斌;王玉春;;工业废水中磷含量的快速测定与除磷方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3 王志;;集成膜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研究[A];第一届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西湖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邹叶娜;蔡焕兴;薛银刚;徐东炯;;常州市典型工业废水综合生态毒性评价[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覃洁;王贵明;宁玲;梁杰群;;柳钢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循环使用技术[A];2006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6年
6 覃洁;王贵明;宁玲;梁杰群;;柳钢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循环使用技术[A];2006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单学凌;孔泳;陈智栋;;修饰膨胀石墨电极处理工业废水[A];2010中国·重庆第七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志霞;;工业废水交换网络的建立和应用[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邓立宏;李洁;;宣钢工业废水现状及解决思路[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张志江;;回收工业废水用于高炉冲渣[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宋心德;墨西哥用萝卜酶处理工业废水[N];人民日报;2002年
2 王海英;银川工业废水达标率93%[N];宁夏日报;2007年
3 宋心德;萝卜酶处理工业废水[N];科技日报;2002年
4 记者 徐滔 见习记者 李秀婷;南沙车载工业废水泄漏[N];南方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杨荣 通讯员 黄传保;太钢将工业废水变成纯净水[N];光明日报;2005年
6 记者 刘志伟;含磷工业废水生产出缓释微肥[N];科技日报;2013年
7 记者 王恩瑞;工业废水变纯净水[N];山西日报;2005年
8 谢国飞 记者 仉庆华;西钢集团强力治理工业废水[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9 记者 王睿 通讯员 杨晓丹;每年减排工业废水1128万吨[N];天津日报;2013年
10 杨光会 夏卫红;石化总厂工业废水坚持达标排放[N];安庆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瑞萍;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徐红;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过程中滤压式电解槽工程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卿;MBR工艺处理城镇污水工艺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王力建;煤化工工业废水最终出路之探讨[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3 王思依;三种工业废水急性毒性及化学成分随工艺流程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颖;DBD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恶草酮工业废水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魏博;高级氧化技术预处理丙烯腈工业废水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张彬;膜分离处理工业废水及其回用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7 赵笛;工业废水中高效降酚菌株的筛选[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商雪威;利用光催化技术处理含酚工业废水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9 钟超;催化氧化降解工业废水的催化剂和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10 欧阳U喓
本文编号:1982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98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