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床沉积物储碳机制及其对富营养化的响应
本文选题:海草床 + 沉积物有机碳 ; 参考:《科学通报》2017年Z2期
【摘要】:海草床是近岸海域生产力极高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储碳功能,其碳主要存储于沉积物中.海草床沉积物有机碳(sediment organic carbon,SOC)储量受其来源、组成和转化的共同影响,同时,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会影响到SOC的储存.通过综述海草床SOC的来源、组成、转化、存储及其对富营养化响应等方面内容,总结其储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海草床SOC来源多样,主要来源为海草和悬浮颗粒物;SOC形态组成主要包括活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海草床沉积物中微生物活性较高,对SOC具有较高的利用效率;海草床沉积物碳储量呈现显著的地理差异和海草种类差异;富营养化会导致海草床藻类来源的SOC增加,从而提高SOC中活性组分,促进微生物的活性,加快SOC的利用与转化;从而影响海草床SOC存储.最后提出未来海草床沉积物储碳的重点研究方向:(1)开展海草床储碳量的全球普查;(2)加强环境变化对海草床沉积物储碳机制的影响研究;(3)发展海草床碳汇扩增技术;(4)开发惰性有机碳的研究方法.我国也应加强海草床储碳相关研究,并为我国未来的气候谈判和CO_2交易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arine grass bed SOC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452905,2015CB4529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6108,41406128) 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2015FY110600)资助
【分类号】:X145;X1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祥麟,石玉洁;台湾澄清湖富营养化的防治建议[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0年02期
2 小岛贞男;牧野正彦;董小光;;使富营养化的湖泊复苏的新技术[J];环境科学研究;1984年05期
3 A.M.GHILROV;王旭;;苏联富营养化的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1986年08期
4 霍太英,张书农,郑英铭;镬底潭富营养化数学模拟的探讨[J];水资源保护;1991年04期
5 任铁军;哈素海富营养化的主要特征及其评价[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5年01期
6 林荣根,邹景忠;近海富营养化的结果与对策[J];海洋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7 孙勇,王晓梅,刘春梅;富营养化的影响及解决方法[J];化学工程师;1998年03期
8 夏四清,徐培芳;黄浦江流域富营养化及控制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9 张寿龄;“富营养化”与禁磷[J];化学清洗;2000年06期
10 夏军,窦明,张华;汉江富营养化动态模型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双清;黄怀曾;;官厅水库中磷的来源、形态分布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罗家海;莫珠成;;广州河段西航道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限制因素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尹艳娥;平仙隐;徐亚岩;;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秦伯强;;太湖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谢寄清;白同春;刘德启;张芸;;淡水藻水体富营养化与总糖浓度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乔光建;刘同僧;;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营养物质相互作用分析[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7 黄志珍;王亚红;;水库型饮用水源地富营养化模型研究进展[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祖信;颜军;尹海龙;;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淀山湖入湖通量与水体富营养化相关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阳;尚文艳;付晓;吴钢;邓红兵;赵景柱;;抚仙湖富营养化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吴雅红;彭进平;逄勇;余林;;东山湖富营养化成因及治理初探[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撰稿 本报记者 江瑜;5个湖泊3个富营养化 “较安静”区减少 噪音主要来自施工[N];南京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汤璇 通讯员 粤环宣;广东要谨防水库“富营养化”[N];广东建设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禾;站在富营养化的“门槛”上[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寿春;富营养化逼近草海[N];中国环境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粤水婷;引起生态环保专家关注[N];中国水利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黄穗诚邋通讯员 粤水婷 江欣;江门大沙河水库治蓝藻效果明显[N];广东建设报;2007年
7 钱恂熊 徐勇;河海大学摸清太湖污染“家底”[N];新华日报;2007年
8 陈峰华;5年内遏制水体富营养化加重[N];嘉兴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周铮;力破富营养化水污染治理难题[N];农民日报;2008年
10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系2002级 李s,
本文编号:1999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99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