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森林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5 18:04

  本文选题:森林旅游景区 + 低碳化 ; 参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7期


【摘要】:基于DPSIR模型构建森林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指出森林旅游景区在森林旅游经济效益驱动、政府政策驱动及森林旅游生态环境压力以及森林旅游景区竞争压力的影响下,通过森林旅游低碳化管理水平、森林旅游资源与环境开发状况的表征状态进行低碳化发展,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进而推动政府、森林旅游景区、旅游者、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做出响应。围绕响应涉及的利益主体,可通过低碳理念的宣传与推广、森林生态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森林低碳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森林低碳旅游技术的推行、政府政策保障、森林低碳旅游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这六个途径促进森林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的正常运行。
[Abstract]:Based on DPSIR model, the dynamic mechanism model of low carbonization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area is constructed,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forest tourism is driven by forest touris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policy and the pressure of forest touris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mpetition of forest tourism scenic spots, through the low carbonization management level of forest tourism, the state of forest tourism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low-carbon development. It produces certain economic benefits, social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then promotes the government, forest scenic spots, tourists,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o respond. Around the stakeholders involved in the response, we can promote and promote low-carbon concept, protect forest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nova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low-carbon tourism products, implement forest low-carbon tourism technology, and guarantee government policies.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forest low-carbon tourism talents can promot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scenic spots.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商学院旅游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5JSY129)
【分类号】:F592;X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红;何忠伟;;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乡村旅游发展评价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区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5年08期

2 庄惠;龚有坤;陈贵松;;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低碳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14年06期

3 杨财根;郭剑英;;低碳经济下森林公园资源型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对江苏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4期

4 马娟;姚娟;唐承财;;国家森林公园低碳旅游发展水平测度——以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06期

5 杨莉菲;温亚利;;森林景区低碳旅游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李晓琴;;西部地区旅游景区低碳转型动力机制及驱动模式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8期

7 赖晓华;聂华;滕汉书;;低碳经济视野下森林旅游发展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3年02期

8 陈秋华;洪小燕;;森林旅游低碳化游客管理路径选择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2年05期

9 陈宝刚;于海伟;;论森林旅游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J];防护林科技;2011年06期

10 颜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江苏森林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秋华;林秀治;修新田;;森林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7期

2 唐小丽;;森林公园管理若干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7年09期

3 陈子豪;;基于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下旅游开发的途径[J];金融经济;2017年04期

4 张玉婷;董伟宝;詹以琳;叶洁;虞依娜;;基于AHP的森林公园网站营销评价体系研究——广东森林公园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03期

5 何成军;李晓琴;谢清丹;;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度评价及协同路径探讨——基于都江堰现代农业区的实证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6 张颖;潘静;陈珂;;基于成分法的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生态足迹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7 刘早阳;;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年10期

8 王淑新;何红;王忠锋;;秦巴典型景区旅游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测度[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0期

9 覃方铭;叶文;马月伟;;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石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J];西部林业科学;2016年03期

10 张玲玲;黄杰龙;曹辉;;游客低碳旅游认知、意愿和行为特征分析——以厦门鼓浪屿为例[J];环境保护科学;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继霞;;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途径探索[J];农业经济;2014年08期

2 杨财根;郭剑英;;低碳经济下森林公园资源型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对江苏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4期

3 马娟;姚娟;唐承财;;国家森林公园低碳旅游发展水平测度——以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06期

4 孙菲菲;;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旅游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财经理论研究;2013年06期

5 杨财根;;森林公园低碳旅游发展的制度保障研究[J];商业经济;2013年19期

6 杨财根;;低碳经济视野下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研究——以铁山寺森林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0期

7 陈秋华;洪小燕;;森林旅游低碳化游客管理路径选择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2年05期

8 李巧玲;;丝绸之路申遗中国段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基于陕西段西安旅游区的视角[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张利;蔡小虎;陈素芬;何建设;杨华;刘千里;;九寨沟国家森林公园低碳运营模式[J];中国城市林业;2012年04期

10 王谋;;低碳旅游概念辨识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同良,李晓趁,杜振欣;自然保护区与森林旅游[J];山东林业科技;2004年05期

2 靳立明;上海崇明森林旅游园区环境掠影[J];上海环境科学;2004年06期

3 张海鹰;吴建和;;黑龙江省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年01期

4 亢海燕;周青林;;浅谈森林旅游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J];陕西林业;2007年04期

5 韩博;王卫利;;森林旅游安全问题探讨及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3年01期

6 牛宝中;高彦飞;;森林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合理开发探究[J];现代园艺;2013年12期

7 吴先金;;湖北森林旅游大有可为[J];绿色大世界;1999年06期

8 于艳萍;王西峰;麻应太;;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森林旅游活动反思[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涂定卓;;荆楚森林旅游热的背后[J];绿色大世界;1998年04期

10 官金华,李晓趁;环境保护与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树式;郝革宗;;广西森林旅游与可持续发展[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2 欧朝蓉;蒙睿;叶文;;信息化技术与云南森林旅游的发展[A];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燕;;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趋向[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树乐;;新的启示与战略思考——关于发展森林旅游观光产业调研报告[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4 产学研结合平台论文集[C];2009年

5 余美珠;;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张新波;;加快森林旅游发展 做大绿色生态产业[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7 靳文书;;做森林旅游文章,走持续发展之路[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8 靳文书;;做森林旅游文章 走持续发展之路[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邹芳芳;陈秋华;;我国森林旅游开发的现实化思考[A];绿色发展与管理创新——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刘健;郭立;;借“森林重庆”之力,促森林旅游发展——重庆森林旅游的低碳与效益之路[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森林旅游要爱护生态环境[N];中国旅游报;2000年

2 廖欣;我区森林旅游开发之我见[N];广西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铁铮;青海森林旅游鼓满风帆[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4 翟峰;关于发展西部森林旅游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6年

5 王子阳 撰写;森林旅游注意事项[N];吉林日报;2007年

6 尹维纳;森林旅游研究成果引人关注[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7 海天;森林旅游最具发展潜力[N];张家界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李冰 通讯员 罗晓宁;海口森林旅游景点达10余处[N];海南日报;2011年

9 吴普 中国旅游研究院 李文瑶;森林旅游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10 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王志发;全力推动森林旅游大发展大繁荣[N];中国旅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立新;森林旅游产品品牌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韩哲英;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系统分析与整合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若凝;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何丹;辽宁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婷;基于旅游非优区理论的巴中市森林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黄俊才;钦州市SSLQ林场森林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裴宇;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4 李梦秋;LFJ公园森林旅游“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5 李卓群;社区居民对森林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对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6 戴莹;温州森林旅游发展和建议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6年

7 罗金华;三明市森林旅游产品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于开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曲利娟;北京市森林旅游开发与评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晓婷;福建省森林旅游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与整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22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022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4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