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内河水系结构以及水面率恢复探讨

发布时间:2016-12-04 17:49

  本文关键词: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过程研究进展及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2004年

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内河水系结构以及水面率恢复探讨

魏梓兴  汪结春  姚磊  许晓东  杨凯  袁雯  赵军  徐启新  唐敏  

【摘要】: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以及90年代末上海水资源普查的数据,尝试以水利片作为河网地区流域水系结构的基本单元,就上海在生态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内河水系结构以及水面率恢复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非高度城市化地区河网水系总体上具有Horton 表现,反映在非高度城市化地区不同水利片的河道数目及河道平均长度随河道级别呈几何级数变化,不同等级水系的发育具有自相似特征。(2)高度城市化的城区水利片,不同等级河网水系发育的自相似性特征已受到破坏,其影响集中表现为对河网水系分枝比和水面率的削弱,即高度城市化地区河网水系结构趋于简单,非主干河道减少,河网水面率与城市化水平成反比,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未能充分与河网结构保护相协调。(3)从市级河道到村级河道可调蓄容量与槽蓄容量的比值呈现逐级递增的变化特征,即河道等级越低,可调蓄容量所占的比重越大,反映出低级河道具有更强的潜在调蓄能力,村镇级低级支流河道的保护对河网调蓄作用的贡献应予以高度重视。(4)河网水系的结构与功能参数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水平,说明河网地区水系形态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由于城市化进程表现为对水面率以及分枝比的削弱,指示水面率和分枝比等指标具有表征城市化对水系结构影响的意义,在河网水系保护和结构恢复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水面率、分枝比以及河网结构自然度等指标。(5)从保护河网水系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分析,上海河网地区的平均水面率应至少保持在约9%以上,平均河面率应至少保持在约12%以上,比现状的平均水面率及河面率分别提高约40%。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X52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 水网是无价的自然遗产,是区域重建的重要复兴因子。发达国家在基本完成水环境质t控制后,已开始逐步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水网也是受人类改造最为深刻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城市化的影响最为显著。 上海高度城市化的发展对河网水系的结构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突出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南山,李后强;从曼德布罗特景观到分形地貌学[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年01期

2 赵锐,赵宏,何隆华,顾其钧,杨海浪;地理现象分形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1期

3 何隆华,赵宏;水系的分形维数及其含义[J];地理科学;1996年02期

4 梁虹,卢娟;喀斯特流域水系分形、熵及其地貌意义[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5 冯平,冯焱;河流形态特征的分维计算方法[J];地理学报;1997年04期

6 高鹏,李后强,艾南山;流域地貌的分形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5期

7 陈彦光,李宝林;吉林省水系构成的分形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8 王协康,方铎;流域地貌系统定量研究的新指标[J];山地研究;1998年01期

9 汪兴华;Horton规律统计的必然性与河网的随机分布[J];世界地质;1994年04期

10 李后强,艾南山;分形地貌学及地貌发育的分形模型[J];自然杂志;199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陈陵康;;基于MAPGIS水土流失控制因素分析——以民和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2 王倩;汪权方;梅新;;分形理论在遥感图像分类处理中的应用评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3 龙成昌;杨龙;罗勇强;;贵州曹渡河河谷的植物多样性及植被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4 张通;效存德;;基于分形的冰塔林形态模拟初探[J];冰川冻土;2012年01期

5 谢翠娜;许世远;王军;刘耀龙;陈振楼;;城市水资源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5期

6 杜国云;胶东半岛新构造东西分异的水系特征统计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吕鑑,杨向平,束庆年,刘京;分形理论研究雨水管网分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黄小葳;分形维数计算程序的设计及其应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9 王秀春,吴姗,毕晓丽,葛剑平;泾河流域水系分维特征及其生态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昭阳;汤洁;孙平安;林年丰;;松嫩平原西南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分形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静;李爽;;DEM分形模拟及其空间不确定性分析[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2 林峰;陈兴伟;;基于DEM的九龙江流域水系分维估算[A];福建省第十一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奕龙;王仰麟;刘珍环;曾祥坤;陈朗;;快速城市化地区水系结构变化特征分析——以深圳市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李占斌;;第三章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A];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基础地理信息地形数据库信息量度量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丁文荣;云南省盘龙河流域河流悬移质输移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晨;基于非线性系统的金沙江攀西河段水系形态及泥石流危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坚;基于分形理论滇池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影响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周毅;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正负地形及空间分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荣;山地河流河岸植被生态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钟亮;河道形态阻力分形特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袁群;老化病害混凝土结构质量评估及粘结加固中的基础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朱晓华;中国主要地貌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维及其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崔灵周;流域降雨侵蚀产沙与地貌形态特征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瑞兵;滇中红层区滑坡灾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瑞连;泰山山地北沙河流域水系及流域地貌基本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秦慧杰;不同地貌类型区遥感影像信息容量的空间差异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娜;基于SOBEK的河网结构—调蓄能力—洪涝灾害情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丰满;基于GIS的滇池流域土壤侵蚀影响因子分形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郑磊;海水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晓露;乌鲁木齐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张维;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流域剖面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京禄;基于DEM的黄土坡面景观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隆华 ,赵锐 ,甘辉平;从数字高程模型中自动提取地表沟谷、水系信息的改进方法[J];测绘通报;1993年01期

2 岳天祥,艾南山;农业生产条件与粮食产量的动态模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02期

3 艾南山,李后强;从曼德布罗特景观到分形地貌学[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年01期

4 赵锐,赵宏,何隆华,顾其钧,杨海浪;地理现象分形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1期

5 何隆华,赵宏;水系的分形维数及其含义[J];地理科学;1996年02期

6 冯平,冯焱;河流形态特征的分维计算方法[J];地理学报;1997年04期

7 陈彦光,刘继生;水系结构的分形和分维——Horton水系定律的模型重建及其参数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8 孔凡臣,丁国瑜;山西及邻区水系与黄土冲沟的分形几何学分析结果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J];地震地质;1991年03期

9 洪时中,洪时明;地学领域中的分维研究水系、地震及其它[J];大自然探索;1988年02期

10 I·普里高津;谢华;;复杂性的起源[J];大自然探索;199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年庆;吴国玺;张谦智;;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2期

2 赵娴;张奎;;速生城市的环境法律保护问题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3期

3 乔标;方创琳;李铭;;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过程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4 方创琳;杨玉梅;;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的基本定律[J];干旱区地理;2006年01期

5 程晶;;城市化进程中巴西圣保罗市环境问题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李家寿;;生态文化的和谐发展路径探索[J];生态经济;2008年05期

7 朱丽;查良松;陈旺亮;;城市化进程中合肥市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J];人民长江;2009年01期

8 徐珂;;关中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时空变化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9 朱明琪;张伟;黄丹丹;李新;;苏州城市化进程中水环境与人居环境关系研究[J];环境科技;2010年01期

10 姜帆;;抓住城市化契机,搞好生态城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梓兴;汪结春;姚磊;许晓东;杨凯;袁雯;赵军;徐启新;唐敏;;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内河水系结构以及水面率恢复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2 黄家鑫;;城市化进程:城市环境气象的机遇与挑战[A];城市气象服务科学讨论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3 彭洋;;小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尹晓惠;;城市化与大气环境交互耦合关系研究的理论探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赵明远;刘张璐;;国内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发展现状及其规划途径、方法的探讨[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王丹;杨立民;林珲;陈劲松;;城市化进程中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监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肖锦;;我国市镇生活污水治理可持续发展的两点战略思考[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轩春怡;刘海涛;苗世光;;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气象环境影响初探——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彬;杨达源;董杰;唐继刚;;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南京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10 陈鸣;匡耀求;黄宁生;;广东癌症高发区域与城市化进程中环境多重污染的关系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石琨;[N];文汇报;2009年

2 李荣;[N];中国水利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邹建锋;[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4 嘉镕;[N];解放日报;2008年

5 林伯强;[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李文云;[N];人民日报;2007年

7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 周汉民;[N];解放日报;2010年

8 记者 董芸;[N];陕西日报;2005年

9 中国海洋大学 陈忠红;[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N];中国水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昌全;成都平原城市化土壤重(类)金属演变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杨俊;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安全耦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欧阳婷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5 王淑军;山东省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战略生态影响评价[D];山东大学;2009年

6 薛亮;基于格网GIS的关中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变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宏林;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及保护[D];东华大学;2008年

8 胥效文;西安市大气环境系统分析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李辉;基于城市化过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骆林川;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君;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钱越;中国城市蔓延的环境影响与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江凌;城市化进程下的昌吉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谢莉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马志远;城市化压力下的海岛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8年

6 王维;我国城市化进程引起城乡生态位变化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7 刘辰;基于选择试验模型的河网水系价值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杜丽娜;辽河河口区河网生态修复技术空间配置方法研究[D];沈阳大学;2012年

9 王丹;河网水环境预警技术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朱明琪;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问题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过程研究进展及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04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6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