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模型的污染云团红外光谱精细仿真
本文选题:红外光谱 + 云团扩散 ; 参考:《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01期
【摘要】:鉴于获取实测光谱成本高、获取量少和可测量云团种类少等限制因素,研究污染云团的红外光谱仿真,对于利用仿真光谱进行光谱识别的算法研究显得至关重要。以往的研究多利用经验的概率模型和经验的或半经验的参数来模拟污染云团的实时扩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污染云团的红外光谱仿真。文中将利用基于物理的模型来精细地模拟污染云团的扩散,以弥补概率模型的欠精确性。研究了基于物理的云团扩散的机理,以及基于此扩散模型上红外光谱的生成方法,最终将生成的物理模型下的仿真光谱序列、概率模型下的仿真光谱序列和实测的光谱序列进行比较,得到了更为精准的仿真结果:就光谱残差而言,最高可提高14%,并指出了两种模型的适用范围。文中建立的基于物理模型的污染云团扩散及其红外光谱的实时仿真方法,对于高精度的云团红外光谱仿真及高质量的光谱识别算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In view of the limited factors such as the high cost of obtaining the measured spectrum, the small amount of acquisition and the small number of measurable cloud cluster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infrared spectral simulation of the contaminated cloud clus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algorithm of spectral recognition using the simulated spectrum. Previous studies have used empirical probabilistic models and empirical or semi-empirical parameters to simulate the real time diffusion of contaminated clouds, and then simulated the infrared spectra of contaminated clouds. 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the inaccuracy of the probabilistic model, a physical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diffusion of contaminated clouds. The mechanism of cloud diffusion based on physics and the generation method of infrared spectrum based on this diffusion model are studied. Finally, the simulated spectral sequences under the physical model are generated.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spectral series with the measured spectral sequences under the probabilistic model, a more accurate simulation result is obtained: in terms of spectral residuals, the maximum value can be increased by 14%, and the applicable range of the two models is pointed out. The real time simulation method of pollution cloud diffusion and infrared spectrum based on physical model in this pape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search of high precision infrared spectrum simulation and high quality spectrum recognition algorithm.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岛分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5020)
【分类号】:X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余金伟;冯晓锋;;计算流体力学发展综述[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3年06期
2 段中山;罗永锋;袁伟;尚爱国;;爆炸烟团扩散的实验与仿真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段中山;袁涛;冯孝杰;秦兵;曾晨浩;;地铁站内脏弹爆炸烟团扩散的仿真研究[J];辐射防护;2016年05期
2 王伟;;计算流体力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年08期
3 王东玮;王三反;李乐卓;;水处理反应器的计算流体力学[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郑毅;应纯同;;燃烧火球浮力涡环实验与数值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方斌;朱锡;;不同边界条件下水下爆炸气泡的数值模拟[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魏淑贤,沈跃,黄延军;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及应用[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傅德薰;第二届国际计算流体力学会议简介[J];力学进展;2003年03期
5 刘国俊;计算流体力学的地位、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J];航空计算技术;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国胜;李琳;胡松青;;傅立叶红外光谱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10年04期
2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0年07期
3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0年10期
4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1期
5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2期
6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3期
7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4期
8 ;红外光谱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J];印染;1978年02期
9 张蕴珍;;积极开展红外光谱学术交流[J];化学通报;1980年03期
10 徐满华;;硅酸二钙多晶体的红外光谱鉴定[J];水泥;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甄梦章;;红外光谱解析程序[A];全国第六届分子振动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90年
2 崔继承;赵振武;丁东;唐玉国;;纳米自洁净玻璃近红外光谱特性分析[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吴婧;郁露;孙素琴;;栽培与野生丹参的红外光谱三级鉴定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梁逸曾;范伟;陈爱明;张志敏;;近红外光谱软件的设计和实现[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谭福元;李梦龙;冯晓瑜;张婧;;红外光谱谱构关系探讨[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杭义萍;王海水;;红外光谱:消除水溶液中水吸收峰干扰的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王海水;席时权;;红外光谱与长烃链化合物的结构[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谢狄霖;;红外光谱信息管理系统[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邱江;潘红春;叶勤;张嗣良;;红外光谱监测糖化酶发酵过程[A];全国第10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孙宁邦;;气相色谱或放出气体分析与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的模块式接口[A];全国第五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犁;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N];云南日报;2011年
2 陈锐;红外光谱三分钟诊肿瘤[N];健康报;2004年
3 马斌睿;红外光谱用于中药质控大有可为[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陈锐 郭晓斌;红外光谱快速准确诊断肿瘤[N];家庭医生报;2004年
5 张东风 本报记者 ;红外光谱能否成为中药检测标准[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史春香 杨悦武 郭祝元;近红外光谱用于中药质控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陈锐 郭晓斌;只用3~5分钟红外光谱实现快速准确诊断肿瘤[N];医药经济报;2004年
8 记者 张东风;红外光谱可用于中药生产质控[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9 陈锐;红外光谱——诊断肿瘤又一利器[N];大众卫生报;2004年
10 龚翔;中药快速识别的“武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祖永;光学和振动分子光谱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薛晓康;电化学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的应用与发展[D];复旦大学;2008年
3 杜国荣;复杂体系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郝勇;近红外光谱微量分析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程旺兴;醌类中药小分子电子转移机理研究—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和导数伏吸法[D];安徽大学;2012年
6 贺英;基于半监督和迁移学习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王金意;钯、镍及其非金属合金电极的表面红外光谱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单瑞峰;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及温度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9 刘海;基于变分模型的红外光谱超分辨率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严彦刚;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在铂族电极上的拓展及应用[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沙沙;双边夹原理在红外光谱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明地;红外光谱结合计算机解析技术对青海枸杞的鉴别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5年
3 徐娟;云南不同类型土壤的元素含量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汪锐;太阳系天体有机物质的芳香性与脂肪性[D];南昌大学;2015年
5 彭惜媛;12种种子类药材多级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定[D];佳木斯大学;2015年
6 洪向前;频域近红外光谱医用检测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昱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生鲜猪、牛、羊肉识别方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8 马晓晨;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霉变板栗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9 周铭;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光谱学及软X线成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10 李祥辉;近红外光谱在食品检验及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66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06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