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域多分辨率的非球形气溶胶散射并行计算模型设计及验证
本文选题:大气光学 + 非球形气溶胶 ; 参考:《光学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为解决串行时域多分辨率(MRTD)散射模型运行时间长和内存消耗大的问题,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技术设计了一种非球形气溶胶散射并行计算模型。介绍了MRTD散射模型的基本框架和2种并行数据通信方案,并基于MPI重复非阻塞通信技术实现了MRTD散射模型的并行化设计;搭建了网络并行计算平台,实现了模型的并行化计算。将MRTD散射模型与Mie散射模型、T矩阵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并行MRTD散射模型的计算准确性。结果表明,MRTD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非球形粒子散射特性,并行计算技术可显著提高计算效率;电磁场分量同时交换的并行设计方案的计算效率略高于仅交换磁场分量的方案;通过增加中央处理器核数,程序的并行加速比随之增大,但单核运行效率却略有降低。随着粒子尺度参数的增大,单核计算效率随之增加,复折射率的改变并不会显著影响并行计算效率。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ng running time and large memory consumption of the serial multi-resolution time domain (MRTD) scattering model, a non-spherical aerosol scattering parallel computing model was designed based on 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 (MPI) technology. The basic framework of MRTD scattering model and two parallel data communication schemes are introduced. The parallel design of MRTD scattering model is realized based on MPI repeated non-block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etwork parallel computing platform is built to realize the parallel computing of the model.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the parallel MRTD scattering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MRTD scattering model with the Mie scattering model / T matrix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RTD model can accurately simulate the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non-spherical particles, and the parallel computing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the parallel design scheme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components switching at the same time is slightly more efficient than that of only exchanging magnetic field components.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PU cores, the parallel speedup of the program increases, but the running efficiency of the single core decreases sligh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 parameters,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single core increases, and the change of complex refractive index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parallel computation.
【作者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电磁环境效应与光电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国洛阳电子装备实验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5025,41575024)
【分类号】:X513;X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胡帅;高太长;李浩;杨波;江志东;陈鸣;李书磊;;基于时域多分辨算法的非球形气溶胶散射特性仿真模拟[J];物理学报;2017年04期
2 胡帅;高太长;刘磊;易红亮;贲勋;;偏振光在非球形气溶胶中传输特性的Monte Carlo仿真[J];物理学报;2015年09期
3 Ping YANG;Kuo-Nan LIOU;Lei BI;Chao LIU;Bingqi YI;Bryan A.BAUM;;On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Ice Clouds:Light Scattering, Remote Sensing,and Radiation Parameterization[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5年01期
4 胡帅;高太长;刘磊;;非球形气溶胶粒子散射特性及其等效Mie散射误差分析[J];气象科学;2014年06期
5 邵士勇;黄印博;魏合理;饶瑞中;;单分散长椭球形气溶胶粒子的散射相函数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1期
6 代少玉;吴振森;;时域小波Galerkin法在有耗地面与任意目标复合散射中的应用[J];物理学报;2008年12期
7 韩永;王体健;饶瑞中;王英俭;;大气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研究进展[J];物理学报;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帅;高太长;李浩;杨波;陈鸣;刘磊;李刚;;基于时域多分辨率的非球形气溶胶散射并行计算模型设计及验证[J];光学学报;2017年06期
2 孙凤萤;梅海平;武鹏飞;饶瑞中;;地基天空背景辐射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7年02期
3 张建锋;潘孙强;陈哲敏;杨眉;裘越;;基于光声光谱和腔衰荡光谱的气溶胶光学特性测量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7年02期
4 万和跃;董晓波;孙玉稳;刘思瑶;濮江平;;河北秋季气溶胶粒子垂直分布的飞机探测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6年04期
5 王贺;曹念文;王鹏;颜鹏;杨少波;谢银海;孙海波;景琼琼;;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综合观测与对比分析[J];遥感学报;2017年01期
6 任新成;田炜;刘鹏;郭立新;;分形大地土壤表面与部分埋藏目标复合散射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7年02期
7 胡帅;高太长;李浩;杨波;江志东;陈鸣;李书磊;;基于时域多分辨算法的非球形气溶胶散射特性仿真模拟[J];物理学报;2017年04期
8 陈鸣;胡帅;高太长;李浩;程天际;刘磊;喻学峰;;气溶胶空间非均匀性对近红外辐射传输的影响分析[J];光学学报;2017年01期
9 万和跃;濮江平;刘思瑶;;温度廓线对气溶胶垂直分布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6年03期
10 李浩;单陈华;胡帅;王毅;;非理想条件下气象能见度的观测方法[J];光学学报;2016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帅;高太长;刘磊;;非球形气溶胶粒子散射特性及其等效Mie散射误差分析[J];气象科学;2014年06期
2 张小林;黄印博;饶瑞中;;团簇自然气溶胶散射相函数的数值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7期
3 王威;褚金奎;崔岩;支炜;陈辰;;基于矢量辐射传输的大气偏振建模[J];中国激光;2013年05期
4 江琪;银燕;秦彦硕;陈魁;杨素英;;黄山地区气溶胶吸湿增长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科学;2013年03期
5 刘亚文;陈亦望;徐鑫;刘宗信;;基于辅助差分方程的完全匹配层在时域多分辨率分析算法中的应用与性能分析[J];物理学报;2013年03期
6 王莹;沈新勇;王勇;吉振明;周伟灿;;东亚地区人为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J];气象科学;2012年05期
7 范萌;陈良富;李莘莘;陶金花;苏林;邹铭敏;张莹;韩冬;;非球形气溶胶粒子短波红外散射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20期
8 李浩;孙学金;唐丽萍;;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大气体散射强度特性[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1年04期
9 白璐;汤双庆;吴振森;谢品华;汪世美;;紫外波段多分散系气溶胶散射相函数随机抽样方法研究[J];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10 代少玉;吴振森;;时域小波Galerkin法在有耗地面与任意目标复合散射中的应用[J];物理学报;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阳;张伟峰;;超大变形分析无网格法并行计算[J];轻工机械;2012年05期
2 尹九阳,方滨兴,王小伟,麻景森,葛蔚;并行计算构件技术在过程模拟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08期
3 唐德翔;葛蔚;易锋;王小伟;郭力;任瑛;;粒子方法并行计算通用化的研究与应用[J];化工学报;2006年03期
4 王俊,丁皓,朱宇,陆小华,吴锤结;并行计算在分子模拟中的应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5 罗迎娣;;并行计算在化工系统中的应用[J];河南化工;2006年12期
6 王健,陈丙珍,何小荣;并行计算在化工系统模拟与优化中的应用[J];化工学报;2002年05期
7 王启平,王璐,伍毅,谢能刚;结构高性能计算中的并行有限元方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沈记全,涂序彦;基于并行计算的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冶金自动化;2005年04期
9 刘青昆;王佳;韩颖;杨雷;;一种并行计算通信优化策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王顺绪,周树荃;某型号飞机机翼动力特性的并行计算[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宇光;;整体同步并行计算方法的现状与发展[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罗文彩;陈小前;;并行计算的多方法优化协作[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左风丽;莫则尧;叶文华;;计算流体三维分裂格式的高效并行计算[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4 王欣;李志山;张志远;;并行计算在弹塑性时程分析中的应用[A];信息化推动工程建设工业化——第四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张理涛;黄廷祝;谷同祥;左宪禹;;一种适合于分布式并行计算改进的平方共轭残差法[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胡金初;;并行计算中的任务分配算法[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宋庭新;李慧;;面向服务的有限元并行计算网格系统设计[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学会、武汉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8 裘懿勇;徐斌;刘晓明;;并行计算作业调度系统的架构及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5分会场:绿色船舶与海洋装备创新发展及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裘懿勇;徐斌;刘晓明;;并行计算作业调度系统的架构及应用[A];2012年MIS/S&A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肖保国;杨顺华;邢建文;赵慧勇;;当地自适应建表方法在煤油超燃发动机并行计算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轶嘉;英特尔全球首个并行计算中心落户无锡[N];人民邮电;2009年
2 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温鑫;并行计算任重道远[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3 英特尔并行计算实验室研究员 TimothyMattson;并行计算:减少串行软件[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4 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温鑫;并行计算软件开发概述[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5 刘霞;计算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场革命[N];科技日报;2010年
6 安世亚太 雷先华;ANSYS高性能并行计算[N];中国航空报;2005年
7 张云泉;并行计算:迎接多核时代的挑战[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本报记者 马文方;英特尔为何要牵头并行计算[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9 英特尔 赵军(Jun Zhao);PC机并行计算革命尚未成功[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10 ;Linux下的网络并行计算[N];计算机世界;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雨新;改进的MPS方法及其三维并行计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李维山;面向领域应用的空间域和频域分解模式并行计算[D];吉林大学;2016年
3 万烂军;面向新型异构众核系统的多设备协同并行计算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孙安香;数值气象预报变分同化的伴随模式并行计算[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5 张理论;面向气象预报数值模式的高效并行计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6 龙柏;并行计算平台上的数据索引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管建和;电磁场有限元法解释分布式并行计算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刘耀儒;三维有限元并行计算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3年
9 金晶;并行计算普适编程模型及系统架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盛艳秀;多核异构环境下通用并行计算框架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康宇;基于ASAR近海风场反演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胡荣华;并行计算在临近天气预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严善楷;异构系统中并行计算的动态负载均衡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磊;基于监控信号的多信息提取识别的并行计算方法[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焦弘杰;CPU-GPU异构并行计算体系的设计与实现[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6 陈从江;基于面向云服务的Python并行计算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唐吉卓;基于GPU平台的SVD并行计算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吴颀;GPU并行计算及其在飞行器设计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李保安;基于液态食品冷冻浓缩冰晶生长机制并行计算[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钟承群;基于CPU/GPU异构并行计算的OTN仿真验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98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098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