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RTR体系的建设框架与管控逻辑——解决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机制性方案
本文选题:污染物排放 + 信息公开 ; 参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年09期
【摘要】:我国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PRTR)建设,是以全国统一的企业环境信息数据库为核心,以不断完善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规为框架,以不断演进的有害化学品清单为指标,以最高环保部门为主导,以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为保障的规制体系。符合条件的企业按有害化学品清单将污染物数据上报至地方环保部门,最终汇总于最高环保部门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承运企业环境信息数据库。有害化学品清单的演进遵循着一定的逻辑,即公众对有害化学品认知程度、有害化学品危害程度、控制成本、影响范围等都是重要的考量要素。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pollutant discharge and transfer registration system (PRTR) in China is based on the unified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atabase, the framework of continuously improving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continuously evolving list of hazardous chemicals. The regulation system is dominated by the highe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and protected by various form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Qualified enterprises report the pollutant data to lo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according to the list of harmful chemicals, and finally collect the pollutant data in the top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and entrust the third party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to carry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atabase. The evolution of the list of hazardous chemicals follows a certain logic, that is, the public's awareness of harmful chemicals, the degree of harm of harmful chemicals, the cost of control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re all important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新闻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媒体对跨国公司在华环境污染的舆论监督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CXW017)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X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富贵,熊兵;环境信息公开及在中国的实践[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2 郭启民;;环境信息公开是鼓励企业实现环保历史性转变的“催化剂”[J];环境保护;2007年08期
3 王春燕;;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写在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之际(上)[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年09期
4 ;首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出台 强制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公开环境信息[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年12期
5 玻璃海;柱子;;环境信息公开动了谁的奶酪?[J];环境;2007年06期
6 陈炳基;冯妙虹;;浅谈企业环境信息公开[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1期
7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J];时政文献辑览;2008年00期
8 孙海彬;;我国环境信息公开难点与对策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年06期
9 文斌;;当前我国企业如何实施环境信息公开[J];商场现代化;2008年20期
10 王京浩;;环境信息公开:向公众打开一扇窗[J];环境保护;2008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细良;汪丹丹;;基于多中心治理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海嵩;;论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外国立法及对我国的借鉴[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刘秀华;;浅谈环境信息公开[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4 陈丰良;;浅议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5 尹常庆;;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遵守《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6 倪蕾;倪业腾;;浅谈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7 刘茜;吴小寅;尹琦明;余戈;;论如何有效推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以南宁市环境保护局为例[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8 薛景;王干;;环境风险预防中的信息公开制度[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9 王军;翟帆;韩子叻;汤大伟;;企业环境报告书指南对环境信息公开的意义[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10 陈宁;;上海水环境信息公开的现状及完善建议[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桓平;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保障公众利益[N];华夏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杜悦英;环境信息公开任重道远[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刘蔚;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郄建荣;环境信息公开步履维艰[N];法制日报;2010年
5 安综;环保部:深化环境信息公开制度[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媛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进步明显[N];中国环境报;2011年
7 记者 冯永锋;环境信息公开有待进一步完善[N];光明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晓星;环境信息公开:在荆棘中勇往直前[N];中国环境报;2012年
9 史春;环境信息公开难在何处?[N];中国环境报;2012年
10 本报特派记者 张莹莹;加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和监管[N];云南政协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丽娟;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慧玲;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王秀兰;我国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陈岭奇;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严育恩;论《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蕾;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焦龙权;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江甜甜;论我国环境信息公开中主体制度的完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宋江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彭英浩;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10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110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