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新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25 18:25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胁迫压力,开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对新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基于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新疆城镇化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然后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新疆各地、州、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最后分析新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14年新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为0.29和0.42,总体水平较低;2)2014年新疆14个地、州、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协调度在0.41~0.64之间,跨越低、中2个级别,分别占地、州、市数量的46.7%和53.3%;3)从空间分布看,2014年新疆14个地、州、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耦合度存在地域差异性,表现为北疆优于东疆,南疆最低.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s faced with serious stres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tudy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Based on entropy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urbanization index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dex in Xinjiang are constructed, and the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Final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in Xinjiang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indexes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Xinjiang in 2014 are 0.29 and 0.42, and the overall level is relatively low. 2) in 2014,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 14 places, states and cities of Xinjiang is between 0.41 and 0.64. 46.7%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refectures and cities and 53.3%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ities in Xinjiang in 2014, there wer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 14 places, states and cities in Xinjiang in 2014, showing that the northern Xinjiang was superior to the eastern Xinjiang, and the southern Xinjiang was the lowest.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61006和41661036)
【分类号】:F299.21;X1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4期

2 王辉;郭玲玲;宋丽;;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定量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3 王倩;李亚宁;翟伟康;;我国海洋功能开发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年09期

4 闫婷婷;赵鑫美;薛翠翠;;山东省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10期

5 李会宁;;福建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协调度分析[J];科技广场;2009年04期

6 蔡文春;张竟竟;杨德刚;李莹华;;基于时空理念的区域协调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7 尹晓波;李雪萍;;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度研究[J];经济地理;2009年04期

8 欧阳玲;;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典型村域人地关系协调度评价——以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母子山村为例[J];中国沙漠;2011年05期

9 薛乃川;贡璐;安尼瓦尔·阿木提;;新疆能源、经济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10 刘小琴;刘洪玉;;1998~2008年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丽娟;青岛市碳承载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婧;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析[D];山西大学;2014年

2 曹青青;石油—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杨晓庆;台湾地区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朱卫利;区域旅游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测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文荣;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和田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D];新疆大学;2017年

6 况卫东;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7 邓玲玲;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胡建权;江西省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贾晓丹;西安、宝鸡人口城市化与PREE协调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玲芬;江川县环境与经济系统SD模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44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144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3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