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海藻修复富营养化海域与内陆缺碘环境的潜力

发布时间:2018-07-29 05:55
【摘要】:系统测定了采自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的大型海藻——海带的主要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水平,分析了海带营养元素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对富营养化海域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显示,海带中的氮、磷和碘的含量分别是海水中相应元素含量的9.80×104倍、2.00×105倍和5.80×104倍.同时,利用海带制成海藻有机碘肥,培育富碘蔬菜,其碘含量可比普通蔬菜高10余倍.揭示了外源碘对提高土壤碘背景含量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从而建立了海带修复生态环境的潜在模式,将修复沿海水域富营养化和改善缺碘生态环境的技术串联起来,为建立包括规模化海带养殖、海带发酵提取生物质能源、海藻有机碘肥生产、含碘植物性食品培育在内的生态产业链,提供了技术路线.
[Abstract]:The contents of major nutrient elements and micronutrient elements in seaweed kelp collected from Bohai Sea, Huang Hai,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were systematically determine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kelp and their removal capacit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eutrophic water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iodine in kelp were 9.80 脳 10 ~ 4 times and 5.80 脳 10 ~ 4 times as much as those in seawater,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seaweed organic iodine fertilizer was made from kelp, and the iodine content of rich iodine vegetables was more than 1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vegetables.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 of increasing the background content of iodine in soil by exogenous iodine was reveal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potential model of kelp to repai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technology of repairing eutrophication in coastal waters and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iodine deficiency were connected together.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large scale kelp culture, kelp fermentation was used to extract biomass energy. The production of organic iodine fertilizer from seaweed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lant food containing iodine provide the technical rout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农业地质应用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3058,40373043)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环境地质调查与应用示范项目(2014002)
【分类号】:Q949.2;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铁军;哈素海富营养化的主要特征及其评价[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5年01期

2 林荣根,邹景忠;近海富营养化的结果与对策[J];海洋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3 夏四清,徐培芳;黄浦江流域富营养化及控制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4 饶群,芮孝芳;富营养化机理及数学模拟研究进展[J];水文;2001年02期

5 李杰君;洱海富营养化探析及防治建议[J];湖泊科学;2001年02期

6 王国祥,成小英,濮培民;湖泊藻型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理论及应用[J];湖泊科学;2002年03期

7 彭云辉,孙丽华,陈浩如,王肇鼎;大亚湾海区营养盐的变化及富营养化研究[J];海洋通报;2002年03期

8 李锦秀,廖文根;三峡库区富营养化主要诱发因子分析[J];科技导报;2003年09期

9 曹秀梅;张志红;樊婷;;太原市景观娱乐用水的富营养化特征分析[J];太原科技;2006年12期

10 钱奎梅;陈宇炜;宋晓兰;;太湖浮游植物优势种长期演化与富营养化进程的关系[J];生态科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双清;黄怀曾;;官厅水库中磷的来源、形态分布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罗家海;莫珠成;;广州河段西航道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限制因素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尹艳娥;平仙隐;徐亚岩;;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秦伯强;;太湖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谢寄清;白同春;刘德启;张芸;;淡水藻水体富营养化与总糖浓度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乔光建;刘同僧;;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营养物质相互作用分析[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7 黄志珍;王亚红;;水库型饮用水源地富营养化模型研究进展[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祖信;颜军;尹海龙;;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淀山湖入湖通量与水体富营养化相关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阳;尚文艳;付晓;吴钢;邓红兵;赵景柱;;抚仙湖富营养化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吴雅红;彭进平;逄勇;余林;;东山湖富营养化成因及治理初探[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撰稿 本报记者 江瑜;5个湖泊3个富营养化 “较安静”区减少 噪音主要来自施工[N];南京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汤璇 通讯员 粤环宣;广东要谨防水库“富营养化”[N];广东建设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禾;站在富营养化的“门槛”上[N];科技日报;2009年

4 省农科院 张辉;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途径[N];福建科技报;2004年

5 主持人:侯杰 朱建华;盲目禁磷禁掉了什么?[N];科技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陈寿春;富营养化逼近草海[N];中国环境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粤水婷;引起生态环保专家关注[N];中国水利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黄穗诚邋通讯员 粤水婷 江欣;江门大沙河水库治蓝藻效果明显[N];广东建设报;2007年

9 钱恂熊 徐勇;河海大学摸清太湖污染“家底”[N];新华日报;2007年

10 陈峰华;5年内遏制水体富营养化加重[N];嘉兴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正芳;蓝藻生长的氮磷影响及控制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田纯焱;富营养化藻的特性与水热液化成油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春雪;基于数值技术的水质控制与工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吴在兴;我国典型海域富营养化特征、评价方法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5 饶群;大型水体富营养化数学模拟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6 钟成华;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王晓青;三峡库区澎溪河(小江)富营养化及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刘毅;中国磷代谢与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政策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周贤杰;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模型统计与藻类生长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孙培艳;渤海富营养化变化特征及生态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思睿;杭嘉湖地区河流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及氮磷阈值核算[D];浙江大学;2015年

2 朱欢迎;滇池草海富营养化和营养物磷基准与控制标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蒋云龙;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景观湖藻类生境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翔;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与模拟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曾诚;太湖藻源性“湖泛”发生的过程以及环境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戎曼丝;保定市府河富营养化分析及整治策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夏洪薇;山地城市封闭水体氮磷敏感点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邹斌春;仙女湖富营养化演变、驱动机制及水华风险评估[D];南昌大学;2015年

9 李朝艳;三峡水库支流河段浮游植物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金矛;温州瓯江口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51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151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b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