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总量及形态的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对比:以龙岩市适中镇为例

发布时间:2018-09-04 12:22
【摘要】:以龙岩市适中镇为例,在蓝田-洋东一带采集110个表层土壤样品和61件农作物样品,测试了其中重金属元素Pb、Cd、As的总量,分析了土壤中3种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规律,结合研究区特定农作物吸收重金属的特征,以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其生物可利用性为评价指标,根据地球化学统计学分析原理,建立了基于形态的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的新方法,利用新方法评价了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并与传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蓝田-洋东一带的土壤重金属是以自然地质成因为主,人为干扰作用较弱的典型区域.全区基本无重金属Pb、As污染,Cd是最主要的污染因子,污染强度较低.Pb、Cd、As主要以残渣态形式赋存,除残渣态以外的4种生物可利用形态的占比排序为Cd(53.28%)Pb(43.28%)As(30.71%).工作区土壤重金属总量-形态-作物吸收量三者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土壤重金属的总量与活动性高的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等形态的相关度低,甚至表现为非线性相关关系.离子交换态是对薏米和水稻吸收重金属Pb、Cd、As影响最大的形态.从生物可利用的角度来说,基于形态的生态风险评价新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总量的潜在生态风险方法,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Abstract]:Taking Pingzhong Town of Longyan City as an example, 110 surface soil samples and 61 crop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Lantian-Yangdong area. The total amount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Pb,Cd,As was tested, and the speci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ree heavy metals in soil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 uptake by special crops in the study area, the occurrence forms of heavy metals and their bioavailability were taken as evaluation indexes, and the principles of geochem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were used. A new method of soil heavy met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morphology was established. The ecological risk of soil heavy metals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new metho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method (RI).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heavy metals in the Lantian-Yangdong area are typical areas where the natural geological origin is dominant and the anthropogenic interference is weak. The pollution intensity of CD and CD was mainly in the form of residuals,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four bioavailable forms except residue was Cd (53.28%) Pb (43.28%) As (30.71%).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total heavy metal content, speciation and crop uptake in the soil in the working area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heavy metal content and the ion exchange state with high activity and the carbonate bound state was low. It even shows nonlinear correlation. Ion exchange stat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heavy metal Pb,Cd,As uptake in rice and barle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biological availability, the new method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morphology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based on total amount.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K1507)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12120115049201)
【分类号】:X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云兵,李伟中;超累积植物富集重金属的分子生化机理[J];四川环境;2004年05期

2 汪晶晶;;水稻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2年06期

3 李双文;;重金属进入人体的渠道[J];百科知识;2011年01期

4 袁旭音,陶于祥,王润华,姜月华,王爱华;湖州市不同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J];上海地质;2002年03期

5 胡省英,冉伟彦,范宏瑞;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J];地质与勘探;2003年05期

6 陈芳,董元华,安琼,钦绳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J];土壤;2005年03期

7 谢宝贵,刘洁玉;重金属在三种食用菌中的累积及对其生长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5年02期

8 薛艳,沈振国,周东美;蔬菜对土壤重金属吸收的差异与机理[J];土壤;2005年01期

9 张炜鹏;陈金林;黄全能;王擎运;赵好;薛丹;;南方主要绿化树种对重金属的积累特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孙嘉龙;肖唐付;周连碧;何立斌;宁增平;李航;彭景权;;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文珊;陆健健;;迁徙滨鹬对重金属的富集及其环境检测意义[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褚武英;俞膺浩;袁维佳;;淡水动物体内重金属的生态化学特征[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文英;;福州市蔬菜地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洁;刘文英;陈卫军;;电镀污染区植物对复合重金属的富集、转移和修复潜力[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罗永婷;钱忠英;盛春;李新国;;上海地区几种淡水动物体内重金属的富集[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8年

6 杨刚;伍钧;;甘洛废弃铅锌矿区几种草本植物的重金属耐性研究[A];四川省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爱霞;张敏;方炎明;;重金属在南京城市树木中的富积及大气污染评价[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及研究论文集[C];2007年

8 张乃明;李阳红;;污水灌区土壤-作物系统对三种重金属吸收富集特征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袁华茂;宋金明;李学刚;李宁;段丽琴;;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魏海龙;吴学谦;付立忠;吴庆其;李海波;柴振林;孙敏华;;双孢蘑菇的重金属富集作用与累积规律研究[A];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芳;成都经济区生态研究获多项重要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童光来;蜈蚣草拯救“中毒”土壤[N];北京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薇;微生物—蓖麻联合修复铜污染土壤的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潘峗;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毒性行为及其资源化利用过程的风险评估[D];上海大学;2015年

3 万甜;超声溶胞污泥回流-SBR工艺典型重金属再分配及累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杨婷;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化学/基因改性调控用于重金属分离及(形态)分析[D];东北大学;2013年

5 刘小雪;松花江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特征[D];吉林大学;2016年

6 杨成方;金属硫化物矿区稻田土壤中硫素的迁移转化及次生硫酸盐矿物中重金属的溶出机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海燕;大蒜重金属抗性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8 李其林;重庆市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薛红喜;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陆引罡;铅镍富集植物的筛选及其根际微生态特征[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昱璇;滇池疏浚底泥中重金属在四种蔬菜中的累积效应及其风险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丽洁;海带内非蛋白巯基化合物的检测分析及重金属诱导转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侯运楠;重金属抗性菌的生物吸附特性及抗性基因CzcA的克隆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马新旺;不同种植密度对春小麦积累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研究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5 朱赛勇;玉米和豆科植物单播及混播对弱碱性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提取效果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李少丛;河南省砂姜黑土基本性质时空变化分析及重金属风险评价[D];郑州大学;2015年

7 吕世峰;松花江哈尔滨段沉积物污染评估及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曾东梅;有机—无机复合稳定剂对土壤重金属稳定化处理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9 韩宗梁;不同秸秆利用农业循环模式下重金属Pb、Cr、Cd、As的分配特征及其评价[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功亮;铀及伴生重金属对酸模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22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222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0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