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小流域浅层井水中胶体颗粒的季节变化
[Abstract]:Colloid is the main carrier for the migration of many pollutants into groundwate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long-term dynamic changes of colloidal particles in groundwater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concentration of colloidal particles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well water in shallow wells of purple soil small watershed in the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were observed in situ for 1 ye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trong seasonal variation (CV0.5) of colloidal particle content in shallow well water, and the peak value of colloidal particle mass concentration can reach 14.68 mg L ~ (-1) (the corresponding quantity concentration is 1.34 脳 10 ~ 9 L ~ (-1), in non-rainy season, which is caused by the disturbance of human fetching water. The physical disturbance caused by heavy rain in the middle and early rainy season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colloidal particles in well water, but the effect of rainstorm in the latter stage is not obvious.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well water (EC,Ca2, Mg2, DOC)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centration dynamics and the morphology of colloidal particles. The shallow wells in this area, as drinking water sources, may be threatened by agricultural chemicals (such as pesticides, P, etc.), which are assisted by the increased input of colloidal particles during the middle and early rainy season, to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well water.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lloid and well water in well water after rainfall in this period.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307152) 四川省“百人计划”项目(142)
【分类号】:X5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端平;刘渚白;谷长建;李翰良;冯雨鑫;;不同离子对黑土胶体在土壤中运移的影响[J];地球与环境;2014年03期
2 成正东;;软物质的旗帜:碟状胶体[J];现代物理知识;2013年05期
3 汪晨怿;钱达兴;;胶体阵列及三维光子晶体制备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04期
4 郜洪文;;双波长胶体光度法测定水体硅酸盐[J];江苏环境科技;1993年02期
5 田丁;赵艳民;王修慧;吴晓琳;高宏;翟玉春;;异丙醇镧铝水解工艺参数对胶体性质的影响[J];中国陶瓷;2009年08期
6 刘庆玲,徐绍辉;地下环境中胶体促使下的污染物运移研究进展[J];土壤;2005年02期
7 黄维安;蓝强;张妍;;胶体颗粒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及界面组装[J];化学进展;2007年Z1期
8 王博;李海明;贾晓玉;吴锦兰;;天然胶体对含水介质中氨氮迁移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7期
9 周倩,董鹏,程丙英;大尺寸SiO_2胶体颗粒的重力沉降自组装研究[J];物理学报;2004年11期
10 刘慎中;;荧光纯硫化锌若干性质的研究[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鹏;李群艳;仪桂云;刘丽霞;周倩;王晓冬;刘忍肖;陈胜利;;胶体颗粒自组织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王霞;张艳霞;蒋春晓;潘珍珠;陈启明;;胶体颗粒有序结构膜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4分会:胶体分散与多组分体系[C];2013年
3 董鹏;周倩;刘丽霞;王晓冬;刘忍肖;仪桂云;陈胜利;程丙英;张道中;;单分散胶体颗粒的有序组装及其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4 徐仁扣;李素珍;肖双成;;带反号电荷的胶体颗粒表面双电层的相互作用及其与离子吸附和解吸[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5 王玉才;陶妍;陈启明;;二氧化硅胶体颗粒形成机理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刘忍肖;陈胜利;董鹏;袁桂梅;王晓冬;;旋涂法快速制备双层异质胶体颗粒薄膜[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文强;刘星;蔡鹏;黄巧云;;病原菌与红壤胶体互作机制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好平;罗根祥;;平行平板型胶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常玉广;夏四清;;絮凝胶体颗粒的表面电位对絮凝行为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刘丽;严亚;陈启明;;单分散聚苯乙烯胶体颗粒的制备及其界面电性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常丽君;富勒烯或可形成纯碳新胶体[N];科技日报;2011年
2 云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周为民;胶体的有关知识内容和要求[N];山西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华玲;土壤有机\无机胶体颗粒凝聚的激光散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王丽娟;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谢德龙;聚合物胶体颗粒的剪切团聚和凝胶行为[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连增菊;表面不均匀带电的胶体颗粒的静电作用问题[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刘瑾;农田土壤水分散性胶体磷的赋存形态、活化机制及阻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李成超;基于前驱体法的多孔无机胶体材料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孟团;水合氧化铁胶体对U(Ⅵ)在饱和石英砂柱中运移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2 桓颖;人工回灌场地地下水中胶体特征识别及其迁移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郭醉;葛根芩连汤胶体颗粒的分离表征[D];福州大学;2014年
4 傅强;胡敏酸/蒙脱石胶体凝聚动力学的Hofmeister效应:非静电作用机制初探[D];西南大学;2016年
5 贾明云;土壤胶体颗粒相互作用的光散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刘汉银;单分散二氧化硅胶体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楚会娟;PS胶体球的制备及其模板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钟诚;悬浮液中带电及渗透性胶体颗粒扩散特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魏苗菊;二氧化硅胶体颗粒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新强;二氧化硅胶体探针微球磨损过程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85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28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