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秸秆及生物炭添加对猪粪沼渣施肥水稻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23 21:22
【摘要】:秸秆还田在重金属污染稻田中被广泛应用并日益推广,其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水稻重金属吸收积累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选用因连续10年以上施用生猪沼渣沼液而导致重金属超标的水稻土,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直接还田或生物炭还田)与用量(0、1%、2%、4%和8%)对水稻重金属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沼渣沼液可导致土壤重金属富集,其中,铜(Cu)、锌(Zn)和镉(Cd)含量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秸秆或生物炭添加提高了水稻根或茎叶中重金属的截留,降低了籽粒中的积累;秸秆还田对于水稻Cu的吸收积累控制效果显著,添加1%、2%、4%和8%的秸秆分别使糙米中的Cu含量降低了35%、51%、64%和71%;生物炭添加对于控制水稻Cd的吸收积累效果显著,1%、2%、4%和8%生物炭添加量分别使水稻Cd的积累降低了21%、33%、36%和35%.对于Zn的吸收积累,两种还田方式均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但在As污染稻田,秸秆直接还田应慎重,因为秸秆添加可显著提高糙米中As的积累.通过对比不同的秸秆还田量对控制糙米中重金属积累的效果,同时考虑该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还田成本,推荐在该施肥区域实施2%的秸秆直接还田.该研究将为水稻安全生产与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Abstract]:Straw returning is widely used and popularized in heavy metal polluted paddy fields, and its effect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rice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is study, Paddy soils with heavy metals exceeding the standard were selected as a result of the application of biogas liquid from pig residue for more than 10 years.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w returning methods (direct or biochar returning) and the amount of straw returning (0 1% and 8%) on heavy metal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in r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biogas residue biogas liquid could lead to the enrich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among which the contents of Cu, (Cu), Zn (Zn) and CD (C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ational secondary standard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addition of straw or biochar increased the interception of heavy metals in rice roots or stems and leaves. The effect of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on Cu 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rice was significant. The addition of 4% and 8% straw reduced the Cu content in brown rice by 35% and 71%, respectively, and the addition of biochar had a remarkable effect on controlling the 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d in rice,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Cd in rice decreased by 21 33 36% and 35 5% respectively by adding 4% and 8% biochar, respectively. For the absorp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Zn, the two returning methods had significant control effect, but in As polluted paddy field, the direct return of straw to the field should be cautious, because straw addi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ccumulation of As in brown rice. By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 of straw returning on controlling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brown rice, considering the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the cost of returning to the field, it was recommended that 2% straw should be directly returned to the field in the fertilized area. The research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rice production safety and agricultural waste recycling.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环境研究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No.LY15D010001) 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No.2014AZ21001)~~
【分类号】:X1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冰清;;用生物炭抵御全球变暖[J];自然与科技;2010年03期

2 李力;刘娅;陆宇超;梁中耀;张鹏;孙红文;;生物炭的环境效应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1年08期

3 杨放;李心清;王兵;程建中;;生物炭在农业增产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地球与环境;2012年01期

4 张千丰;王光华;;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对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进展[J];土壤与作物;2012年04期

5 陆海楠;胡学玉;刘红伟;;不同裂解条件对生物炭稳定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08期

6 张晗芝;黄云;刘钢;许燕萍;刘金山;卑其诚;蔺兴武;朱建国;谢祖彬;;生物炭对玉米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1期

7 李飞跃;梁媛;汪建飞;赵玲;;生物炭固碳减排作用的研究进展[J];核农学报;2013年05期

8 郭文娟;梁学峰;林大松;徐应明;王林;孙约兵;秦旭;;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剂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2013年09期

9 关连珠;周景景;张昀;张广才;张金海;禅忠祥;;不同来源生物炭对砷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10期

10 王晓佩;薛英文;程晓如;刘芸;;生物炭吸附去除重金属研究综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丹;刘限;刘鸣达;张玉龙;;生物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良作用的研究进展[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苹;潘波;焦杏春;;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解吸[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再明;陈宝梁;;不同裂解温度制备的松木屑生物炭对萘的吸附动力学行为[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李程;李小平;;生物炭对滩涂盐碱土中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章)[C];2014年

5 刘静宇;孟静静;黄少鹏;;生物炭增汇减排作用及其发展前景展望[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续晓云;曹心德;于宏然;;稻壳和牛粪基生物炭对水中重金属Pb、Cu、Zn、Cd的吸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何文珊;陆健健;;迁徙滨鹬对重金属的富集及其环境检测意义[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褚武英;俞膺浩;袁维佳;;淡水动物体内重金属的生态化学特征[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文英;;福州市蔬菜地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洁;刘文英;陈卫军;;电镀污染区植物对复合重金属的富集、转移和修复潜力[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刘霞;生物炭能否给地球降降温?[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班玮;二氧化碳变害为宝的新妙招[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淘;生物炭的特性分析及其在黄水资源化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5年

2 NGUYEN THI HUONG;生物质炭对西北地区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周丹丹;铜在生物炭上的吸附—灰分及小分子有机酸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刘亮;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及其强化修复多环芳烃污染的影响与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续晓云;生物炭对无机污染物的吸附转化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田婧;生物炭对生物滞留池水文效应和氮素去除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陈柏言;冰中黑炭来源单线态氧的光化学生成[D];吉林大学;2017年

8 司马小峰;功能化生物炭缓解纳米颗粒毒性和膜污染及储能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9 姜志翔;生物炭技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评估[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郑浩;芦竹生物炭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靖;不同源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双酚A和磺胺甲VA唑的吸附[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丽丽;不同生物炭对铅锌矿尾矿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于志红;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对砷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张广恪;豆禾混播与生物炭互作去除径流污染物效果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景明;生物炭对土壤中六价铬和莠去津的吸附锁定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王菁姣;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及腐殖酸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刘雨辰;水热液化生物炭活化利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8 苏芳芳;生物质炭对BDE-99在土壤体系中吸附解吸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9 杨惟薇;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10 王晓晨;生物质热解炭性质比较及对白浆土汞赋存形态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90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290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5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