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两小型浅水湖泊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变化及与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11-15 12:21
【摘要】:为探讨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对水体叶绿素a(Chl.a)浓度变动的相对重要性,对芜湖市内的汀棠湖(每半月1次)和镜湖(每4天或7天1次)进行高频采样,分析理化因子及浮游动物密度与Chl.a浓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年来看,2个湖泊的Chl.a浓度均与水温和透明度间分别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和负相关性,与浮游动物密度均无显著相关性;镜湖Chl.a浓度随着总磷浓度和氮磷比的增加分别呈上升和降低趋势.从季节来看,冬季两湖中的Chl.a浓度最低,轮虫密度与此阶段镜湖中藻类Chl.a总浓度和小型藻类的Chl.a浓度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且其对上述两类Chl.a浓度变动的影响程度最大,表明轮虫对藻类的牧食效应降低了冬季镜湖中的Chl.a浓度.从各环境因子对Chl.a浓度变动影响的相对权重来看,除了冬季的镜湖外,2个湖泊中的两类Chl.a浓度均与透明度的关系最密切,且均随着透明度的上升而降低,暗示了透明度可作为预测小型封闭性浅水湖泊中Chl.a浓度的简便指标.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biotic factors and biological factors to the variation of chlorophyll a (Chl.a) concentration in water, high-frequency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in Ting Tang Lake (once every half month) and Jinghu Lake (once every 4 or 7 days) in Wuhu C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density of zooplankton and Chl.a concentration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l.a concentrations in the two lakes were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 temperature and transparency, respectively, but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density of zooplankt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otal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and the ratio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he Chl.a concentration of Jinghu Lake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respectively. In winter, the Chl.a concentration was the lowest in the two lakes, and the rotifer densit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Chl.a concentration of algae and the Chl.a concentration of microalgae in this stage. The effect of rotifer on algae grazing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a in Jinghu Lake in winter.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weigh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variation of Chl.a concentration, except for Jinghu Lake in winter, the two kinds of Chl.a concentrations in the two lakes ar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transparency, and both of them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nsparency. It is suggested that transparency can be used as a simple index to predict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a in small closed shallow lakes.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皖江城市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015)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7A320) 重要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联合资助
【分类号】:X5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茂其;;胜天水库区部分非生物因子综合质量评价[J];重庆环境科学;1988年02期

2 贾建丽,李广贺,钟毅;油污土微生态环境非生物因子与微生物活性关系[J];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3 ;20多国治水专家无锡共商浅水湖泊治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5期

4 管益东;唐运平;付春平;;浅水湖泊营养盐的释放[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5 秦海旭;钱新;;运用遥感方法分析浅水湖泊水质变化的特征[J];污染防治技术;2013年05期

6 朱迪,常剑波;长江中游浅水湖泊生物完整性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04年12期

7 张运林,秦伯强,朱广伟,张路,罗潋葱,吴生才,王文敏;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紫外辐射的衰减[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4期

8 董志龙;王宝山;;浅水湖泊中沉水植物修复探讨[J];甘肃科技;2009年04期

9 王华;王晓;张u&;;浅水湖泊水生植被恢复判别模型研究与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金腊华,林波;浅水湖泊群水质模型的近似解析解法[J];中国环境科学;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龙振华;赵峰;丁雨恒;;武汉市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几个问题的研究[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洪;邢阳平;谢平;;长江中下游不同营养水平浅水湖泊碳含量的比较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雷泽湘;徐德兰;王备新;刘雯;刘正文;;沉水和浮叶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太湖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4 马巍;廖文根;;大型浅水湖泊纳污能力计算的风场设计条件探讨[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郭寅枫;治本:调整上游产业结构[N];无锡日报;2014年

2 周晓方;为太湖保护治理问诊把脉[N];无锡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吕晋;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生长影响因子及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许磊;南太湖农业面源污染区小型浅水湖泊水质变化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李军;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4 李英杰;浅水湖泊生态类型及其生态恢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8年

5 张敏;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机制与重金属污染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平;江西省大中型浅水湖泊浮游植物与富营养化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月;底栖藻类在浅水湖泊稳态转换中的作用[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3 廖临毓;城市浅水湖泊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吴琼;大型浅水湖泊生态动力学特性的数值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李小亮;浅水湖泊氮磷转化规律的数值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安莉娜;城市浅水湖泊二维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宫莹;城市小型浅水湖泊水环境预测方法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刘臣炜;城市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计勇;浅水湖泊二维水流-水质-底泥耦合模型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10 金红华;浅水湖泊沼泽化程度定量评价及其在东太湖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33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333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e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