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不锈钢电极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强化电动修复及电极腐蚀结晶现象与机制

发布时间:2018-11-21 19:16
【摘要】:电极腐蚀和盐分结晶是制约土壤电动修复技术工程化应用的重要难题.本研究选择不锈钢作为电极,采用去离子水(DW)、柠檬酸(CA)和聚天冬氨酸(PASP)作为电解液,对Pb、Cu污染土壤进行强化电动修复,考察了重金属去除作用及影响因素,探讨了电极腐蚀和盐分结晶现象与机制.结果表明,在电场作用下,土壤中的Ca会迁向阴极在碱性条件下形成CaCO_3和Ca(OH)_2晶体,降低了电极的导电性;PASP对不锈钢电极有明显的缓蚀作用,CA和PASP都能明显地破坏CaCO_3晶体的形成,但无法对Ca(OH)_2晶体形成有效的破坏;CA和PASP都能促进土壤中Pb的去除,但PASP对Cu去除强化作用不明显,而CA对Cu的去除强化作用非常显著;不锈钢配合不同的缓蚀剂、增强剂联合使用,可以作为电动修复技术工程化应用的电极选择.
[Abstract]:Electrode corrosion and salt crystallization are important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soil electric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study, stainless steel was chosen as electrode, deionized water (DW), citrate (CA) and polyaspartic acid (PASP) were used as electrolyte to strengthen the electric remediation of Pb,Cu contaminated soil, and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phenomenon and mechanism of electrode corrosion and salt crystallization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action of electric field, the Ca in soil will migrate to the cathode to form CaCO_3 and Ca (OH) _ 2 crystals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which reduces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electrode. PASP has obvious inhibition effect on stainless steel electrode. Both CA and PASP can obviously destroy the formation of CaCO_3 crystal, but can not effectively destroy Ca (OH) _ 2 crystal. Both CA and PASP could promote the removal of Pb in soil, but PASP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Cu removal, but CA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Cu removal. Stainless steel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corrosion inhibitors and reinforcements can be used as electrodes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repair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262,41371467,20807028,41201303)
【分类号】:X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鑫;史璐皎;刘晓云;张涵;李玲慧;谭天伟;曹辉;;聚天冬氨酸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29期

2 付融冰;刘芳;马晋;张长波;何国富;;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法对铬(Ⅵ)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J];环境科学;2012年01期

3 樊广萍;仓龙;周东美;周立祥;;土壤性质对铜-芘复合污染土壤电动-氧化修复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11期

4 覃海华;李彩亭;刘海;张巍;曾光明;高宏亮;李焕利;;PASP、PAA与PBTCA阻垢性能的对比实验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11期

5 敖永波;李进勇;;PASP阻垢缓蚀剂缓蚀机理研究[J];全面腐蚀控制;2009年04期

6 卢静;朱琨;侯彬;赵艳锋;;络合剂对铬污染土壤电动修复作用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7 方一丰;郑余阳;唐娜;蔡兰坤;;生物可降解络合剂聚天冬氨酸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J];生态环境;2008年01期

8 毛海英;徐章法;;聚天冬氨酸阻垢缓蚀剂的量子化学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年05期

9 刘振法;王延吉;田彩莉;张彦河;;聚天冬氨酸与磁场协同效应对碳酸钙晶型及阻垢性能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惠萍;涂琴韵;吴龙华;乐莎;侯静涛;;几种典型土壤对电动修复镉污染效果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2 张玉玲;康少鑫;李伟;魏晗笑;姜义健;王吉龙;;天冬氨酸-衣康酸共聚物对碳酸钙阻垢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7年01期

3 单文盼;黄满红;毕磊;李晓纯;张翠翠;;电动修复联合壳聚糖纳米纤维膜PRB对土壤中菲和芘的去除研究[J];环境工程;2017年01期

4 龙珍;徐海涛;张亚平;顾东清;赵婕;;活化剂联合植物移除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6年10期

5 周际海;黄荣霞;樊后保;田胜尼;李宗勋;姜伟;李特;高琪;;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3期

6 聂亚平;王晓维;万进荣;尹阳阳;许温蓬;杨文亭;;几种重金属(Pb、Zn、Cd、Cu)的超富集植物种类及增强植物修复措施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6年02期

7 WANG Weizhong;XU Weihong;ZHOU Kun;XIONG Zhiting;;Research Progressing of Present Contamination of Cd in Soil and Restoration Method[J];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15年05期

8 邓一荣;林挺;肖荣波;赵璐;韩存亮;;EKR-PRB耦合技术在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5年10期

9 李燕燕;朱孔杰;张源;;聚天冬氨酸合成及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5年15期

10 史连军;杨亿;李天祥;胡宏;;湿法磷酸工艺酸性废水输送管道结垢与防治研究进展[J];化肥工业;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方淼;李东坡;李健强;蔡典雄;;聚天冬氨酸尿素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年04期

2 刘红卫;;聚天冬氨酸和多肽肥料应用展望[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3 樊广萍;仓龙;徐慧;周东美;周立祥;;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土壤的电动强化修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4 马琳娜;李政红;张胜;殷密英;何泽;张翠云;;土壤中六价铬提取方法试验研究[J];水文;2010年02期

5 曹辉;孙绍华;苏海佳;王芳;谭天伟;;聚天冬氨酸水凝胶合成及其应用于药物控释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年11期

6 李泰平;袁松虎;林莉;万金忠;徐懿;陆晓华;;六氯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沉积物的电动力学修复研究[J];环境工程;2009年02期

7 冷一欣;黄春香;朱晓玉;李建华;徐玉峰;;聚天冬氨酸对肥料与农药的增效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8 丁竹红;胡忻;尹大强;;螯合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9 卢静;朱琨;侯彬;赵艳锋;;络合剂对铬污染土壤电动修复作用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10 路平;冯启言;李向东;袁涛;孙悦;;交换电极法强化电动修复铬污染土壤[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大莲;;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2007年06期

2 周世伟;徐明岗;;磷酸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7年07期

3 周霞;李拥军;赵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4 ;研究显示种玉米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J];山东食品发酵;2012年01期

5 熊礼明;施肥与植物的重金属吸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3年05期

6 陈志良,仇荣亮,张景书,万云兵;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J];环境保护;2001年08期

7 冷鹃,揭雨成,许英;植物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土壤通报;2002年06期

8 杨秀丽,王学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治理和修复[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陈志良,仇荣亮,张景书,万云兵;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J];环境保护;2002年06期

10 杨秀红,胡振琪,张迎春;利用工业矿物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探讨[J];金属矿山;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强;张轶男;张澄博;周永章;;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磁化率特征及其意义—以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为例[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曹心德;梁媛;魏晓欣;;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基材料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黄占斌;孙朋成;;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4 张楠;;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人体危害与修复技术探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5 杨伟华;王延琴;周大云;匡猛;马磊;方丹;许红霞;;植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与评述[A];中国棉花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仇荣亮;汤叶涛;章卫华;董汉英;韦献革;蔡信德;;工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进展[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杨柳;柴振林;丁立忠;朱杰丽;尚素微;吕爱华;祝新明;蒋步云;;四种植物对毛竹笋林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研究[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罗立新;李波;李云霄;朱唯唯;陈东;刘柔琴;;缓溶型重金属捕捉剂的合成与测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40分会:化学与农业[C];2014年

9 姜永利;栾景丽;何艳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固定修复[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10 岳红;韩晓丽;郭兰萍;黄璐琦;;化学修复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青蒿的影响[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李晔;重金属污染土壤无法完全修复[N];解放日报;2013年

2 记者施耀花;澳大利亚环保代表团来我市访问[N];白银日报;2010年

3 记者罗虎;我市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开工[N];白银日报;2011年

4 记者 王阳;以废治废 为重金属污染土壤解毒[N];上海科技报;2013年

5 司建楠;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实现突破[N];中国工业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赵英淑;拿什么拯救重金属污染土壤?[N];科技日报;2009年

7 翁灵娜;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 蚕桑基地探新路[N];粮油市场报;2014年

8 记者 唐爱平 通讯员 邹晔;永清环保填补国内空白[N];湖南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郭力方;多家公司入围重点环保实用技术名录[N];中国证券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媛;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一体化修复新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达;磺化硫杂杯芳烃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3 王远鹏;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及对修复效应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4 任永霞;陕北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朱佳文;湘西花垣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李悦铭;冻融作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黑麦草发芽和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鹏;改性工业废渣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杰;有机酸淋洗法和固化稳定化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冯静;铅锌厂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淋洗修复及其应用潜力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熊钡;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崔雨琪;一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Y9)的分离鉴定及其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贺乾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焙烧固定修复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孙礼奇;IDS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修复研究[D];沈阳大学;2016年

8 梁鹏;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增效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薛腊梅;物理强化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城市污泥[D];南京大学;2013年

10 魏二乐;大茅坪铜矿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48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348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0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