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植物碳源强化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6 11:27
【摘要】:针对农田退水C/N较低的问题,本文构建植物碳源强化脱氮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试验设计5组中试湿地:空白组0#湿地(无植物碳源的对照湿地)、1#湿地(芦苇碎段面积占强化反硝化湿地段面积1/2)、2#湿地(芦苇碎段面积占强化反硝化湿地段面积1/4)、3#湿地(芦竹碎段面积占强化反硝化湿地段面积1/2)、4#湿地(芦竹碎段面积占强化反硝化湿地段面积1/4)。进行为期243 d的研究,对植物碳源种类芦苇和芦竹、植物碳源投加量和运行水深进行优化。主要结论如下:(1)启动期(第1-40 d),投加植物碳源(芦苇或芦竹)能明显提高中试湿地的NO_3~--N和TN去除率并缩短中试湿地的启动期,且植物碳源投加面积占比1/2湿地优1/4的湿地。启动前期(第1-18 d)芦苇碳源优于芦竹碳源,启动后期(第19-40 d)芦竹碳源优于芦苇碳源。(2)当中试湿地水深为40 cm(第61-127 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 d时,前期(第61-91 d)投加植物碳源略微提高湿地NO_3~--N和TN的去除效果,且投加越多效果越好。后期(第91-127 d),芦苇碳源降低了湿地NO_3~--N和TN的去除效果,且芦苇碳源投加占比1/2的降低的更多;3#湿地没有提高NO_3~--N和TN的去除率;芦竹碳源投加占比1/4的4#湿地在第109-127 d显著提高了NO_3~--N和TN的去除率。出水稳定后,0#空白湿地NO_3~--N和TN平均去除率为71.1%±0.5%和71.0%±0.5%。芦竹碳源投加占比1/4的湿地最优,NO_3~--N和TN的去除率为82.6%±1.0%和78.6%±1.0%,分别提高11.5%±1%和7.6%±1%,芦苇碳源投加占比1/2的最差,NO_3~--N和TN的去除率为65.9%±0.5%和65.7%±0.5%,分别降低了5.2%±0.5%和5.3%±0.5%。前期(第61-91 d)植物碳源投加越多效果越好,后期(第91-127 d)碳源投加越少效果越好,且芦竹碳源优于芦苇碳源。(3)湿地水深为50 cm运行阶段(第133-181d),水力停留时间3 d,芦苇碳源投加占比1/2的降低湿地NO_3~--N和TN的去除效果,芦竹碳源投加占比1/2的在第133-160 d和第160-181 d分别提高、降低了湿地NO_3~--N和TN的去除效果。出水稳定后,0#空白湿地NO_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5%±1.0%和90.9%±1.0%。植物碳源投加占比1/4的芦苇和芦竹都显著提高了湿地NO_3~--N和TN的去除率,且投加芦竹碳源的最优,去除率分别达到98.2%±1.0%、95.8%±1.0%,分别提高了5.7%±1.0%和4.9%±1.0%。整个阶段(第133-181 d)碳源投加越少效果越好,芦竹碳源略优于芦苇碳源。(4)湿地水深为30 cm运行阶段(第184-243 d),水力停留时间3 d,芦苇碳源投加占比1/2的降低了湿地NO_3~--N和TN的去除效果,芦竹碳源投加占比1/2的在第209-243 d略微提高了湿地NO_3~--N和TN的去除效果。0#空白湿地NO_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0%±0.5%和63.3%±0.5%。植物碳源投加占比1/4的芦苇和芦竹在209-243 d显著提高了湿地NO_3~--N和TN的去除效果,且芦竹碳源最优,去除率分别为81.7%±0.5%、77.2%±0.5%,分别提高了11.7%±0.5%和13.9%±0.5%。碳源投加越少效果越好,芦竹碳源略优于芦苇碳源。(5)在湿地运行水深为50 cm、芦竹碳源投加占比1/4时,湿地NO_3~--N和TN的去除效果最优,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8.2%±1.0%、95.8%±1.0%。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亓鹏玉;刘金明;;挺水植物芦苇的腐解对水体水质的影响[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6年06期

2 常军军;刘虎;罗通;陈金全;马璐瑶;许今;;花卉秸秆为碳源的潜流人工湿地对硝氮的去除及其负效应[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09期

3 郭晓娅;年跃刚;闫海红;殷勤;高鹏;陈光伟;;以玉米淀粉废水为反硝化碳源的污染物降解特征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6年05期

4 常洋;王彤;王海燕;储昭升;杭前宇;刘凯;侯泽英;;芦苇碳源-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农田退水脱氮的长期效能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6年05期

5 张辉鹏;李思博;张超杰;陈银广;周琪;;以可生物降解固体为碳源的城市污水厂尾水反硝化脱氮研究[J];环境工程;2016年07期

6 王显丽;姜国强;周雯;王君丽;;基于洱海水生态特征的流域最大日负荷总量控制[J];湖泊科学;2016年02期

7 成小婷;罗国芝;李丽;谭洪新;;以养殖固体废弃物发酵产物为碳源的SND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8 罗良国;陈崇娟;赵天成;刘汝亮;杨林章;;植物修复农田退水氮、磷污染研究进展[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6年01期

9 梁捷;缪恒锋;任洪艳;赵明星;黄振兴;阮文权;;以聚己内酯作为生物反硝化固体碳源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10 钟胜强;杨扬;陶然;李丽;张敏;赵建成;;5种植物材料的水解释碳性能及反硝化效率[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本文编号:2358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358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b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