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地质统计学法在地下水污染溯源中的应用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2 13:31
【摘要】:为了确定地下水污染物来源,将地质统计学方法应用于追溯一维均质含水层中污染源的排放过程,利用数值实验分析了观测点布设位置、污染物浓度观测误差、水动力弥散参数和地下水流速对地质统计学法溯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点提供的浓度信息能准确反映观测时刻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时,根据这些浓度信息可得到好的溯源效果。反演出的污染物排放过程与真实排放过程相似度较高时,污染物浓度测量误差的数量级介于10-6~10-3.5之间,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变化幅度在-10%~5%内,实际平均流速的变化幅度在±2%间。在本次数值实验条件下,地质统计学法给出了较好的溯源效果,与观测浓度误差相比,水动力弥散参数和地下水流速对溯源效果影响更显著。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ource of groundwater pollutants, geostatistical method is applied to trace the discharge process of pollution sources in one-dimensional homogeneous aquifer. The location of observation points and the observation error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re analyzed by numerical experiments. Effects of hydrodynamic dispersion parameters and groundwater velocity on traceability of geostat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observation point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t the observation time, according to which good traceability can be obtained. When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reverse emission process and the real emission process is high,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the measurement error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s between 10-6 and 10-3.5, and the variation of hydrodynamic dispersion coefficient is within -1010 ~ 5%. The range of actual mean velocity is 卤2%.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is numerical experiment, the geostatistics method gives a better traceability effect. Compared with the error of observed concentration, hydrodynamic dispersion parameters and groundwater velocity have mor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traceability effect.
【作者单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9161,51509157)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40080) 水利部技术示范项目(SF-201706)
【分类号】:X5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薛禹群;张幼宽;;地下水污染防治在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双重意义[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2 李功胜;姚德;马昱;杨富贵;;一维溶质运移源(汇)项系数反演的迭代正则化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2期

3 姜建军,文冬光;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J];中国水利;2005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利英;孙三祥;张国珍;;基于梯度正则化联合重构河流水质模型多项参数[J];水资源保护;2017年04期

2 王相谦;李鹏;蔡能博;;城市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年06期

3 龙玉桥;崔婷婷;李伟;吴春勇;李砚阁;;地质统计学法在地下水污染溯源中的应用及参数敏感性分析[J];水利学报;2017年07期

4 邢利英;张国珍;;基于变步长梯度正则化算法识别分数阶地下水污染模型参数[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5 曹颖;杨路华;高惠嫣;马文超;;喷灌小麦土壤氮素分布规律及对地下水影响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2017年06期

6 郑玉虎;吴明洲;徐爱兰;杨道军;;考虑土壤吸附作用的地下水污染物运移特征研究[J];地下水;2017年03期

7 张淼;潘杰;刘生财;陆柯延;;基于Feflow的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及预测——以宁波某印染厂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7年01期

8 柴君;;浅谈地下水污染环境评价[J];技术与市场;2017年04期

9 刘卫国;常浩娟;;新疆奎屯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广西水利水电;2017年01期

10 孟雪靖;周诗丹;杨永健;;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建军;;中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2007年19期

2 戴向前;刘昌明;李丽娟;;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J];地理学报;2007年09期

3 唐次来;朱艳芳;张增强;张英超;;Fe~0去除黄土地区土壤水中的硝酸盐[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8期

4 孙雪涛;;加强地下水管理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水利;2007年15期

5 徐小磊;;淮河流域(安徽段)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J];安徽地质;2007年02期

6 王兆磊;周辉;李国发;;用地质雷达数据资料反演二维地下介质的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7 段乔文;李林涛;俞富有;何继永;;关于水资源总量计算的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3期

8 冯锦霞;朱建军;陈立;;我国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防治及评估预测方法[J];地下水;2006年04期

9 陈利群;刘昌明;杨聪;郝芳华;;黄河源区基流估算[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10 陈勇;韩波;;时间推移地震反演的连续模型与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吕连宏;张征;迟志淼;李道峰;尚晓颖;;地质统计学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374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374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8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