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化学固化稳定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污染土壤的修复,针对北方的碱性土壤,大部分重金属在碱性环境中都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重金属铬由于其价态的多样性,使得它在土壤中会以多种形态存在,尤其在碱性环境中很不稳定,容易发生迁移进而污染地下水,因此为了降低铬在土壤中的流动性,模拟铬污染土壤,向其中加入K_2FeO_4固定剂,研究其对土壤中铬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的影响,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模拟铬污染土壤,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在不同的pH、温度、反应时间、K_2FeO_4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等条件下土壤对重金属铬的吸附性能,并运用等温吸附曲线和热力学方程进行模拟,结果发现土壤对Cr(Ⅵ)的吸附量随着K_2FeO_4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投加量达到400mg·kg-1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土壤中添加K_2FeO_4后,Cr(Ⅵ)的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而增大,当pH达到9-10时,吸附量达到最佳,pH继续升高,吸附量反而下降;添加固定剂后的土壤对Cr(Ⅵ)的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而且用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模型和弗兰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两种拟合相关系数都比较高,langmuir吸附模型说明K_2FeO_4提高了土壤对Cr(Ⅵ)的吸附容量,而Freundlich吸附模型说明K_2FeO_4提高了土壤对Cr(Ⅵ)的吸附性能;运用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更能反映此吸附过程,说明此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2.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各影响因素如pH、温度、反应时间、K_2FeO_4投加量、含水率等因素对土壤中Cr(Ⅵ)吸附效果的综合影响,经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于原土样各因素对吸附效果影响大小依次为pH值含水率温度反应时间,其最佳吸附条件组合是pH值为6.0、含水率为70%、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5h,在此最佳吸附条件组合下Cr(Ⅵ)的吸附量为0.1741mg·g-1,即相对吸附量达到43.53%。对于添加K_2FeO_4土样各影响因素对吸附效果影响大小依次为Fe6+投加量pH值含水率温度反应时间,其最佳吸附条件组合是Fe6+投加量为400mg·kg-1、pH值为8.4、含水率为70%、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6h,其最佳吸附条件组合下Cr(Ⅵ)的吸附量为0.3765mg·g-1,即相对吸附量达到94.13%,比原土的相对吸附量提高了50.6个百分点。3.通过正交实验,研究自然条件如pH、初始含水率、温度、时间对原土样中Cr(Ⅵ)解吸情况的综合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原土样中Cr(Ⅵ)各因素对解吸情况影响的大小依次为pH值浸取时间初始含水率温度,并且Cr(Ⅵ)的最大解吸条件组合是pH值为6.6、初始含水率为9%、温度为30℃、浸取时间为8h;在此条件下Cr(Ⅵ)的解吸量达到0.2031mg·g-1,最小解吸条件组合是pH值为4.2、初始含水率为30%、温度为20℃、浸取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Cr(Ⅵ)的解吸量达到0.1327mg·g-1。4.通过正交实验,研究pH、初始含水率、温度、时间对添加K_2FeO_4土样中Cr(Ⅵ)的解吸情况的综合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于土样中的Cr(Ⅵ)解吸过程的影响大小依次为pH值初始含水率浸取时间温度;并且Cr(Ⅵ)的最大解吸条件组合是pH为4.2、初始含水率为9%、温度为15℃、浸取时间为6h,在此条件下Cr(Ⅵ)的解吸量为0.0853mg·g-1;其最小解吸条件组合是pH为6.6、初始含水率为30%、温度为20℃、浸取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Cr(Ⅵ)的解吸量为0.0048mg·g-1。与原土样相比Cr(Ⅵ)解吸量平均降低了30.9%,说明K_2FeO_4提高了土壤对铬的固定作用,进而防止重金属铬对地下水的污染。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宇虹;;重金属铬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科技风;2016年07期
2 潘萌;崔建国;张峰;;汾河太原段铜污染土壤缓冲性能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15期
3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J];中国环保产业;2014年05期
4 牛旭;严俊霞;李洪建;;1951~2011年山西省极端气温变化基本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4期
5 U.C.GUPTA;S.C.GUPTA;;Sources and Deficiency Diseases of Mineral Nutrients in Human Health and Nutrition:A Review[J];Pedosphere;2014年01期
6 张卉;郭慕萍;赵双巧;江渊;;1960—2008年山西省气温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年02期
7 黄顺红;;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铬渣堆场污染土壤的条件优化[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07期
8 马艳;高乃云;楚文海;李聪;;高铁酸钾及其联用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10年01期
9 刘红玉;陈振德;汪东风;王文娇;张清智;;高铁酸钾对菠菜中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降解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09年02期
10 刘玉强;李丽;王琪;董路;蔡木林;;典型铬渣污染场地的污染状况与综合整治对策[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丹丹;铬渣污染场地土壤淋洗法修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
本文编号:
2435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43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