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多种卫星数据的太湖水体漫衰减系数估算算法
[Abstract]:The down-line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K _ d)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describe the underwater light field, which determines the depth of the euphotic layer of water and affects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hytoplankton. Based on the data of four large-scale field experiments in Taihu Lake from 2008 to 2013,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Taihu Lake water body were analyzed, and a high precision estimation model of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Taihu Lake water body at 490nm was established, which is suitable for many kinds of satellit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organic suspended matter is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Taihu Lake. The red-green band ratio (674 nm/555 nm) was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estimation of K ~ d in Taihu Lake, and the inversion accuracy of the model was higher (N ~ (72), R ~ (2) ~ (0.72), RMSE ~ (- 1) 0.89 m ~ (- 1), MAPE=21.58%). The signals of the main sensor bands such as MODIS/EOS,OLCI/Sentinel-3,GOCI/COMS and MSI/Sentinel-2 are simulated by the measured spectral data, and the red-green band model suitable for the estimation of various satellite sensors K _ () is constructed. The modeling accuracy is high (N = 72, R ~ (20.7), RMS E 0.9 m ~ (- 1), MAPE22.0%), and verified (N ~ (37), R ~ (20.7), RMS _ (0.9 m ~ (- 1), MAPE22.0%).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BK201600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358,41431176)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2012238)联合资助
【分类号】:X524;X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东太湖水体农业—大水面围网养鱼试验[J];中国科学院地学情报网网讯;1986年Z1期
2 杨瑞强;周群芳;张庆华;江桂斌;;太湖水体中丁基锡化合物污染现状研究[J];环境科学;2006年04期
3 邓建才;陈桥;翟水晶;杨旭昌;韩红娟;胡维平;;太湖水体中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效应[J];环境科学;2008年12期
4 孙德勇;李云梅;王桥;乐成峰;黄昌春;伍蓝;;太湖水体散射特性及其空间分异[J];湖泊科学;2008年03期
5 韩秀珍;郑伟;刘翔;;基于实测光谱的太湖水体表面离水反射率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0年03期
6 王俊;韦肖杭;姚伟忠;张敏;赵汉取;;南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范成新;太湖水体生态环境历史演变[J];湖泊科学;1996年04期
8 刘RK,黄家柱,张强;太湖水体藻类叶绿素浓度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陈璐璐;周北海;徐冰冰;吴丰昌;符志友;;太湖水体典型重金属镉和铬含量及其生态风险[J];生态学杂志;2011年10期
10 穆丽娜,陈传炜,俞顺章,刘建玲,吴亚英,朱文昌;太湖水体微囊藻毒素含量调查及其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楠;韦朝阳;朱雁鸣;;太湖水体砷的分布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蒋丹烈;岳龙;马迪;宋晨怡;朱yN聪;尹大强;;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对太湖水体的生态风险分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杨龙元;张健;林琳;吴敬碌;;大气氮磷沉降对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影响特征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4 徐建;张远;郭昌胜;李蕾;;太湖水体中典型抗生素的分布规律[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沈玲;许纲熙;;苏南太湖水体恶化的历史演化及其污染防治战略的转变[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6 曹莹;张亚辉;高富;周俊丽;刘征涛;;太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及其分布特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赵汉取;王俊;韦肖杭;姚伟忠;张敏;;南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军;刘丛强;王仕禄;周志华;朱兆洲;肖化云;;太湖水体溶解营养盐(N、P、Si)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韩超;王晓蓉;高士祥;耿金菊;;太湖水体亚磷酸盐的垂直分布特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马安成;李祥麟;;略述20年来太湖水体中蓝藻的演变与富营养化的关系[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湖泊健康与水生态修复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邓建胜;太湖水体何时变清?[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战平;太湖水体中的胶体态痕量金属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洪彦;太湖水体有机磷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2 严小菊;典型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在太湖水体和底泥中存在水平和分布特征[D];南京大学;2013年
3 吴文仙;太湖水体和底泥中总微囊藻与产毒微囊藻丰度的分布特征[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巍巍;太湖水体溶解态腐殖质的结构组成及环境效应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5 金鑫;太湖水体漫衰减特性及光生态环境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鲁s,
本文编号:2439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43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