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云模型的太湖流域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以太湖流域镇江区域为例

发布时间:2019-03-28 19:49
【摘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定量估算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有助于了解农村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环境质量状况,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太湖流域镇江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云模型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PSR分析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雷达图、云模型发生器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对太湖流域镇江区域的工农业废水排放、供水总量和治水投入的要求更高;2010~2014年太湖流域镇江区域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基本保持稳中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处于弱承载状态,且丹阳丹徒润州京口。
[Abstract]:The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rural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its dynamic change characteristics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balance of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qual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lanning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environment. Taking Zhenjiang region of Taihu Lake bas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ing with cloud model to improv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PSR analysis framework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combines with radar map. Cloud model generator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loud model genera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oud model can better represent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rural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wastewater,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supply and the input of water control in the Zhenjiang region of the Taihu Lake Basin. From 2010 to 2014,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in Zhenjiang region of Taihu Lake Basin remained a steady and rising trend, but generally in a weak load state, and in Danyang Dantu Runzhou Jingkou.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16SJB630091)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1501074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10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714111402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303074) 江苏大学高级人才启动项目(14JDG103)~~
【分类号】:X8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翔宇,梁郁华;邵阳市水环境承载力现状及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2005年05期

2 龙平沅;周孝德;赵青松;刘晓辉;;水环境承载力特征及评价[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年12期

3 赵卫;刘景双;孔凡娥;;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述评[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1期

4 杨维;刘萍;郭海霞;;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年12期

5 王莉芳;陈春雪;;济南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5期

6 崔兴齐;孙文超;鱼京善;赵江萍;曹丹;;河南省近十年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S2期

7 蒋晓辉,黄强,惠泱河,薛小杰;陕西关中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8 李清龙,王路光,张焕祯,闫新兴;水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9 张秀兰;赵彦红;;河北省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3期

10 李淑霞;王炳亮;;黄河宁夏段水环境承载力的计算[J];农业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殷晓中;张耘;成小峰;陶明清;;镇江北部滨水区水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马君梅;戚华珍;胡央群;;慈溪市地表水环境承载力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汪彦博;周培疆;王嵩峰;;中国华北地区缺水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4 梁雪强;梁棕;张谦;;南宁市水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的研究[A];广西环境科学学会2002—2003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潘军峰;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高方述;典型湖区水环境承载力与调控方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旋;天津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温鑫;基于IFMOP模型的四平市水环境承载力及环境经济系统综合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刘占良;青岛市重点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权;武汉市东湖水污染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建兵;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及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李颖;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张祥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5 江明峰;呼和浩特市水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艳玲;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丁世刚;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钧婷;基于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海南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9 贾磊;武汉城市圈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徐东川;大庆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49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449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d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