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不同诱导模式下CAST工艺的亚硝酸盐型反硝化除磷能力

发布时间:2019-06-20 21:47
【摘要】:实验采用改良型CAST工艺,考察了不同诱导模式下系统的除磷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缺氧条件下投加亚硝酸盐对系统反硝化除磷性能的抑制作用较大,投加量为5 mg·L~(-1)时系统除磷性能变差.相比较,好氧投加亚硝酸盐的CAST系统更稳定,当亚硝酸盐投加浓度为5、10、15 mg·L~(-1)时各工况初期除磷性能均有小幅波动,但分别经过10、6、34 d驯化后,除磷率迅速回升并稳定在95%以上,出水磷浓度均小于0.5 mg·L~(-1);投加量为20 mg·L~(-1)时工艺除磷性能急速恶化,但污泥的亚硝酸盐型缺氧吸磷能力是驯化前的10.4倍,说明投加一定浓度亚硝酸盐导致的除磷性能恶化可以解除,且长期投加有利于富集以NO_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实验还发现,好氧投加一定浓度亚硝酸盐系统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且污泥浓度不断降低,这对污泥减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under different induction modes was investigated by improved CAST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anoxic condition, the phosphorus removal performance of denitrification system was greatly inhibited by adding nitrite, and the phosphorus remova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became worse when the dosage was 5 mg 路L ~ (- 1). Compared with the CAST system, the CAST system with aerobic addition of nitrite was more stabl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nitrite was 5, 10, 15 mg 路L ~ (- 1), the phosphorus removal performance fluctuated slightly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working condition, but after 10 mg 路L ~ (- 1) acclimation for 34 days, the phosphorus removal rate increased rapidly and stabilized above 95%, and th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n effluent was less than 0.5 mg 路L ~ (- 1). The phosphorus removal performance of the process deteriorated rapidly when the dosage was 20 mg 路L ~ (- 1), but the nitrate anoxic phosphorus absorption ability of sludge was 10.4 times as much as that before domestication,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deterioration of phosphorus removal performance caused by adding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nitrate could be relieved, and long-term addition was beneficial to enrich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accumulating bacteria with NO_2~- as electron receptor.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sludge sedimentation performance is good and the sludge concentration is decreasing in the system of aerobic adding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nitrite,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sludge reduction.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68027,51668033) 甘肃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732009)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代群;汪群慧;刘惠成;蒋菊生;;惠阳污水厂的CAST工艺管理和运行[J];工业水处理;2009年07期

2 王乾坤;;CAST工艺在煤矿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设计应用[J];煤炭工程;2014年06期

3 丁会请;;强化预处理/CAST工艺在岳阳云溪工业园污水厂的应用[J];辽宁化工;2013年06期

4 王俊;王琴;罗明辉;;CAST工艺在重庆地区小城市污水厂的应用与运行调控[J];市政技术;2012年04期

5 王伟;王明刚;沈占国;王彦龙;;CAST工艺在寒冷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师;2011年06期

6 邹嘉乐;张胜海;戚敏捷;王刚;;湛江霞山污水处理厂CAST工艺的启动及调试[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14期

7 刘少武;周娇;张智;王峰青;;CAST工艺的强化脱氮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11期

8 王少坡;刘媛;于静洁;魏天兰;孙力平;;交替缺氧/好氧CAST工艺污染物去除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9 汪慧贞;张雅君;陈鹏;李彩斌;孙召强;;氧化还原电位在CAST工艺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08年11期

10 周鹏飞;陈滨;许立群;蒋福彤;;CAST工艺低负荷状态下处理城市污水脱氮模式探析[J];给水排水;2009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航;刘惠成;;CAST工艺在惠阳污水厂的应用和运行[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王旭;袁琳;;CAST工艺曝气方式的节能性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3 严俊泉;张颖;杨益军;华启飞;;CAST工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经验探讨[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周心光;周永康;;CAST工艺+化学混凝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A];全国SBR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周鹏飞;喻一萍;马鲁铭;;催化铁内电解强化CAST工艺生物脱氮除磷的研究[A];2011(第五届)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陈滨;许立群;周鹏飞;蒋福彤;;CAS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脱氮特性的研究[A];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朱光灿;王佳;雷晓芬;余冉;吕锡武;;耦合SND与反硝化除磷的SBR系统运行影响因素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微;短程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与微生物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吕小梅;反硝化除磷菌群结构与工艺调控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石玉明;A~2SBR反硝化除磷工艺效能及微生物生理生态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刘洪波;低浓度城市污水强化反硝化除磷[D];同济大学;2007年

5 苗志加;强化生物除磷系统聚磷菌的富集反硝化除磷特性[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6 李相昆;反硝化除磷工艺与微生物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妮;朔州污水处理厂CAST工艺污水处理效果研究与评价[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2 张伟;不同诱导模式下CAST工艺的亚硝酸盐型反硝化除磷能力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3 贾国元;CAST工艺在长春市双阳污水处理厂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殷琨;CAST工艺运行参数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杨瑞丰;以硝氮为主要氮源反硝化除磷细菌的驯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高会杰;城市污水反硝化除磷工艺及N_2O减量控制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梅芳;厌氧—好氧—缺氧模式的SBR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康婷婷;猪场沼液自养脱氮耦合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邹杰;短程反硝化除磷菌培养及分离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10 李平;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强化反硝化除磷处理城镇生活污水[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03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03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8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