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河南省典型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发布时间:2019-09-23 09:23
【摘要】:水环境承载力反映了水环境在保持良好的水生态稳定性的状态下,同时又能够维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能力。水环境承载力评价通过具体的方法对区域的水资源—社会经济—水环境及生态系统发展情况进行量化,对所研究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动态评价。河南省地处我国南北交界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经济优势。作为农业大省,面源污染不容忽视;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污染加重;加之疏于环境规划和管理,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水环境污染严重,整个系统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本文基于河南省水环境特征,并结合其自然及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现状,对河南省及所选的五个典型区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揭示了其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分析了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具体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分析了河南省的基本概况。包括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概况、水资源概况和水环境现状,结果显示河南省的水资源分布存在时空不均衡,且水体污染严重,用水浪费等状况;(2)在收集和整理了河南省各类数据后,依据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建立了符合河南省水环境特征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3)采用层次分析法—纵向拉开档次法对河南省2011-2015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河南省的水环境承载力整体上呈增强趋势,但是稳定性不高;(4)根据整理的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指标数据,建立河南省省辖市的水环境承载力标准,再采用遗传投影寻踪模型建立河南省省辖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等级评价模型;并筛选出具有典型特征的五个区域,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建立的等级评价模型计算出这五个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等级值,结果显示信阳市和周口市在2011-2015年的水环境承载力是呈增强趋势的,且周口市的比较稳定,而其余三个市的水环境承载力总体上呈减弱趋势;(5)通过对河南省及五个典型省辖市的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针对评价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水环境承载力的具体措施,如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策略,开源、节流和治污同步实施,增加科研投入、积极研发新型技术,加强各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等。
【图文】:

行政区划图,行政区划图,河南省


来自《河南省环境统计年报》(2011-2015 年)[52]、《河南省国》(2011-2015 年)[53]、《河南省水资源公报》(2011-2015 年》(2011-2015 年)[55]。概况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跨北纬 31°23'-36°22',东经 11、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有望北向势西高东低,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分别沿省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占总面积的 55.7%、26.6%、17.7%。河南省现有 18 个省辖省直管县(市),,分别为巩义市、汝州市、邓州市、永城市固始县、鹿邑县、新蔡县。

变化情况图,河南省,变化情况,出生人口


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等都属于山水奇观;另外,黄河自西向东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4 环境灾害概况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复杂多样,气象灾害频繁发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是黄河“地上悬河”的主要区域、淮河的务也比较艰巨;水旱灾害频繁,春旱秋涝,久旱骤涝,旱涝交错,而且,洪涝灾害重的特点,是全国重灾区之一。 社会经济概况.1 人口及城镇建设截止2015年末,河南省总人口达到10722万,出生人口135.79万人,出生人口 75.38 万人,死亡率 7.05‰;自然变动净增人口 60.41 万人,自然增长化率达到 46.85%。2011—2015 年河南省人口变化如图 2-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8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艳;彭雅婷;于婧;周勇;于雷;罗静;;基于量子遗传投影寻踪模型的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J];经济地理;2015年11期

2 刘洪超;杨路华;龙幸幸;夏辉;;基于投影寻踪聚类和遗传算法的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5年08期

3 胡雄光;徐荣华;徐海波;付意成;;城市内河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4 孙亚飞;何俊仕;王捷;靳晓辉;冯德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辽河干流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节水灌溉;2015年05期

5 曹雷;周维博;庄妍;;基于遗传投影寻踪模型的延安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6 吴颖超;王震;曹磊;王新军;赵言文;;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徐州市近10年水环境承载力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02期

7 王玉凤;周保华;于璐;;济南市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年04期

8 林曼利;李青芫;;合肥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9 王熹;王湛;杨文涛;席雪洁;史龙月;董文月;张倩;周跃男;;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J];环境工程;2014年07期

10 李磊;贾磊;赵晓雪;付桂珍;黄敏;;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在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方述;典型湖区水环境承载力与调控方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2 贺瑞敏;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解海静;密云一级水源保护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2 唐文秀;汾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彦红;河北省水环境现状及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韩娜娜;山西桑干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40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40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5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