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几种表面活性剂对苯达松在土壤中吸附淋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0-10 07:09
【摘要】:苯达松是一种在我国广泛使用的除草剂,苯达松土壤中的转移性很强,对地下水和深层土的污染威胁较大,而表面活性剂可调节土-水体系对有机物的吸附分配行为,通过加强有机污染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固定作用,从而降低污染深层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本文主要以苯达松为对象,选取了安徽省内分布最广的两类土壤黄壤和红壤,探讨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A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100和CTAB-TX-100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苯达松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以及TX-100、TW-20、SPAN20和AEO-9四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黄壤中苯达松淋溶的影响,结果如下:(1)通过对苯达松在黄壤和红壤中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在24h内苯达松在两种土壤上的吸附可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的研究发现,不管表面活性剂存在与否,苯达松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都是非线性的。(2)不添加表面活性剂时,苯达松在黄壤和红壤中的吸附常数分别是0.36和0.4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100在0mg/L~1000mg/L范围内对黄壤和红壤中苯达松吸附分配的影响相对较小。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AB在0mg/L~2000mg/L范围内,对苯达松在黄壤和红壤中的吸附固定作用是伴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的。(3)在CTAB-TX100混合体系中,CTAB浓度为一恒定值(500mg/L)时,改变TX-100的添加浓度配制成混合表面活性剂。当TX-100的添加浓度为1000mg/L的CTAB-TX-100混合体系中,黄壤对苯达松的吸附常数Kd是0.93,比不添加TX-100时的吸附常数少了1.76。在红壤中,混合体系中TX-100浓度在10mg/L~100mg/L范围内,红壤对苯达松的吸附常数有微弱的增长(10.75变为11.11),但从整个混合体系来看,随着TX-100浓度(0-1000mg/L)的增加,混合体系下红壤对苯达松的吸附常数从11.21降为2.32,吸附固定作用依然是减弱的。(4)发现CTAB和TX-100的添加顺序不同也会导致苯达松在黄壤和红壤中的分配吸附不同,在黄壤中,先添加CTAB后再添加TX-100的体系中,随着TX-100的浓度变化(0mg/L~1000mg/L),所得吸附常数从1.8048降低到0.8548,要比混合表面活性剂(同时加)在相同的TX-100浓度时的吸附常数(从1.98降到0.9275)都要低,而先添加TX-100后再添加CTAB的体系中,随着TX-100的浓度变化(0mg/L~1000mg/L),所得的吸附常数(从2.0128降到1.1017)要比混合表面活性剂(同时加)在相同TX-100浓度时(从1.98降到0.9275)要高。红壤中,TX-100的添加浓度从10mg/L增加到100mg/L时,无论添加顺序如何,都会使红壤对苯达松的吸附常数增加0.4左右。当TX-100的浓度高于其CMC(194mg/L)浓度时,随着浓度的增加,三种不同体系中苯达松在红壤的吸附常数都在逐渐减小,先加CTAB后加TX-100的体系中的苯达松的吸附常数从9.4945降到2.4484,先加TX-100后加CTAB的体系中苯达松的吸附常数从10.6609降到2.6556,同时加CTAB和TX-100的体系中苯达松的吸附常数从9.6367降到2.3181。从整个体系来看,混合体系下土壤对苯达松的吸附是弱于单一的CTAB。(5)淋溶实验发现:不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时,苯达松在黄壤中的淋溶率是76.84%。而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都会使苯达松在土壤中的淋溶率增加,AEO-9、TX-100、SPAN20、TW-20的浓度在1CMC时苯达松在黄壤中的淋溶率分别是94.13%、88.47%、86.59%、81.43%。AEO-9、TX-100、SPAN20、TW-20的浓度在2CMC时,苯达松在土壤中的淋溶率分别为97.86%、95.80%、97.29%、94.37%。在没有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在土柱15cm处开始检测到了苯达松,当添加了1CMC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发现苯达松主要集中土柱的18cm-30cm处,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变为2CMC时,苯达松主要集中在土柱24cm-30cm处。
【图文】:

曲线,苯达松,曲线


为苯达松的标准曲线,Figure1(a)isthestandardcurveforbendasone

色谱图,水溶液,苯达松,色谱图


图 2-1 空白 CaCl2水溶液和 1mg/L 苯达松添加 CaCl2水溶液色谱图Figure 2-1 Blank CaCl2aqueous solution and 1mg / L bentazon were added CaCl2aqueous solution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莎莎;孙玉焕;胡学锋;章海波;骆永明;吴学勇;;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洗脱效果研究[J];土壤;2016年03期

2 刘惠;陈奕;;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案例研究[J];环境工程;2015年S1期

3 陈莉;李超;马海峰;;有机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年07期

4 王雄科;向垒;郑美洁;莫测辉;李彦文;赵海明;蔡全英;李慧;;季胺盐化合物在水稻土中的吸附与淋溶行为[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6期

5 徐国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06期

6 徐金丽;闫晓阳;王秀国;郑晓;张新明;李义强;;灭草松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J];农药;2015年01期

7 陈印军;方琳娜;杨俊彦;;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年04期

8 梁洁芳;;挖掘土壤资源 建构环保课程——土壤资源环保课程的开发[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年05期

9 卜元卿;孔源;智勇;王金燕;单正军;;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控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年02期

10 刘辉;张利斌;陶波;;药液表面张力和粘度对苯达松水剂生物活性及增效机理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丽丽;我国农田土壤和周边树皮中持久性有毒物质的残留特征及健康风险[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杨华;硅镁胶的制备表征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张栋;表面活性剂对PAHs微生物界面行为的影响及调控机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张宗毅;基于农户行为的农药使用效率、效果和环境风险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吕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PAHs在土壤—作物间迁移的阻控作用及机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姜蕾;有机质对除草剂扑草净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陈虹;石油烃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及对其它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林晓燕;苄嘧磺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特性研究及生态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杨坤;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沉积物上吸附行为的调控机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高士祥;环糊精和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污染物的增溶及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雯;灭草松在水稻及大豆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消解动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2 王润涵;国际背景下我国农药使用及行业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金海微;表面活性剂对菲土壤—水界面分配行为及微生物降解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4 田冰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和水溶性有机质对土壤中阿特拉津迁移行为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姚小帆;曲拉通X-100和水溶性有机质对毒草胺在水—土壤—小麦中的运移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赵亮;农药地下水风险评价中暴露评价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郑翠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重油复合体系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韩化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DDT复合体系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曹军;除草剂扑草净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陆小磊;表面活性剂对有机农药在土壤中单、双溶质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7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47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