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垃圾产生量及垃圾填埋量进入了高峰期。垃圾堆体的压缩沉降可能会致使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管道的变形失效,还会导致封顶系统中的防渗层发生破裂,继而会使垃圾渗滤液发生渗漏,填埋场渗滤液也可能会通过破废弃井、损井管、引渗井等发生渗漏、地层尖灭形成的”天窗”,导致地下水污染的事故经常发生,严重威胁地下饮用水安全。本论文是山东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七类污染源案例调查评估中的部分内容,该项目属于《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优先实施项目。本论文以一个正规垃圾填埋场和一个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污染源为案例,进行了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的研究。通过调查污染源基本信息,确定污染源污染因子,采集检测地下水,理论评价分析,污染模拟预测,明确了垃圾填埋场污染源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现状、污染程度及污染范围。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正规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正规垃圾填埋场研究区地下水中超出地下水Ⅲ类标准限的指标有硫酸根、氯离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铁、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氨氮和总大肠菌群。其中硫酸根、氯离子、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氨氮和总大肠菌群最大值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V类,是主要污染贡献指标。其周边地下水综合评价指数介于7.34-7.69之间,污染控制监测井水质均为极差。由污染现状综合评价结果可知,9个监测井中大多数属于Ⅰ级和Ⅱ级,位于垃圾填埋场一厂附近的D2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为劣V级,极重污染,位于地下水水流下游方向的D9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为劣Ⅳ级,较重重污染。综合分析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已受到污染,并形成水丘,污染物向四周扩散,但污染主要沿地下水水流方向,从特征污染物检测结果来看,地下水已受到正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2)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研究区地下水中超出地下水Ⅲ类标准限的指标有铁和总大肠菌群,其中铁和总大肠杆菌群超标率为100%。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综合评价指数介于4.30-7.19之间,其中背景井和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两侧的污染控制监测井水质均为较差,地下水水流下游方向的污染控制监测井水质为极差。由污染现状综合评价结果可知,4个监测点中2个为Ⅰ级、1个Ⅲ级和1个Ⅴ级。位于地下水水流下游方向的D4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为劣V级,严重污染。综合分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已受到污染,污染物主要沿地下水水流方向扩散,从特征污染物检测结果来看地下水已受到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3)利用Visual Modflow Pro4.0软件,以COD和氨氮作为溶质,对正规垃圾填埋场和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污染物进行污染物运移数值模拟。从污染物运移趋势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的范围逐渐增大,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污染范围较大;地下水流的上游,污染范围较小。若不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还会继续加重。(4)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认为垃圾填埋场案例周边地下水常规指标超标部分是受研究区所处的水文地质的特殊性的影响,以及研究区居民的生活生产影响,其中城市污水管的泄漏、城市化粪池贡献最大。地下水中特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流和泄漏,说明垃圾填埋场案例对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已经产生了一定污染。综上,垃圾填埋场案例对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确实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应对垃圾填埋场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给予特别关注,同时针对垃圾填埋场案例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污染现状,建议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垃圾填埋场污染源加以控制,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必要时可对污染的地下水进行修复。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 垃圾填埋场调查 评估 模拟预测 成因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5;X5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国内外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概况13-14
- 1.2.1 国外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现状13
- 1.2.2 国内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现状13-14
-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14-17
- 1.3.1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14-15
- 1.3.2 主要研究内容15
- 1.3.3 技术路线15-17
- 第2章 垃圾填埋场案例调查对象基本情况17-36
- 2.1 正规垃圾填埋场基本情况17-29
- 2.1.1 地理位置17
- 2.1.2 气象、水文17-18
- 2.1.3 地形地貌18-19
- 2.1.4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19-27
- 2.1.5 周边敏感点信息27
- 2.1.6 正规垃圾填埋场填埋工艺27-29
- 2.2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案例调查对象基本情况29-36
- 2.2.1 地理位置29
- 2.2.2 气象、水文29-30
- 2.2.3 地形地貌30-31
- 2.2.4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31-35
- 2.2.5 周边敏感点信息35-36
- 第3章 垃圾填埋场案例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36-45
- 3.1 垃圾填埋场案例调查内容36
- 3.2 样品采集36-43
- 3.2.1 采样质量控制36-37
- 3.2.2 采样点布设原则及确定37-42
- 3.2.3 样品的采集42-43
- 3.3 样品检测43
- 3.3.1 监测指标及频次43
- 3.3.2 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43
- 3.4 小结43-45
- 第4章 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评估45-61
- 4.1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质量评价45-54
- 4.1.1 单项组分评价及结果45-49
- 4.1.2 综合评价及结果49-54
- 4.2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54-57
- 4.2.1 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54
- 4.2.2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结果54-57
- 4.3 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分析57-59
- 4.4 小结59-61
- 第5章 垃圾填埋场案例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预测61-75
- 5.1 VISUAL MODFLOW简介61
- 5.2 数值模拟基本步骤61-62
- 5.3 地下水数学模型建立62
- 5.4 污染因子的选取62
- 5.5 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溶质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预测62-68
- 5.5.1 模拟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62-63
- 5.5.2 模拟区水文地质参数63-64
- 5.5.3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64
- 5.5.4 数学模型64-65
- 5.5.5 污染物迁移模拟65-67
- 5.5.6 污染物迁移模拟结果分析67-68
- 5.6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溶质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预测68-73
- 5.6.1 模拟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68
- 5.6.2 模拟区水文地质参数68-69
- 5.6.3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69-70
- 5.6.4 数学模型70
- 5.6.5 污染物迁移模拟70-73
- 5.6.6 污染物迁移模拟结果分析73
- 5.7 小结73-75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75-77
- 6.1 结论75-76
- 6.2 建议76-77
- 附表77-93
- 参考文献93-97
- 后记97-9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以;王腊春;马小雪;张丽;;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及防治途径[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2期
2 李立军;马力;张晶;赵彦宁;陈初雨;王怀远;宇庆华;孙春;;吉林省松原市地下水污染评价及污染因素分析[J];地球学报;2014年02期
3 杨彦;于云江;王宗庆;李定龙;孙宏伟;;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2013年02期
4 张兆吉;费宇红;郭春艳;钱永;李亚松;;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5期
5 周良;;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及思考[J];环境科技;2012年04期
6 刘增超;何连生;董军;孟睿;宋博宇;席北斗;;简易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2年07期
7 马志飞;安达;姜永海;席北斗;李定龙;张进保;杨昱;;某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预测及控制模拟[J];环境科学;2012年01期
8 靳成军;郑继天;;污染调查中的水、土样品采集技术[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1年11期
9 韩华;李胜勇;于岩;;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初步勘查与评价方法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5期
10 高存荣;王俊桃;;我国69个城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研究[J];地球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培月;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环境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玉莹;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法的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朱永兰;灰色系统在地表水水质评价及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高赞东;基于GIS的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含水层脆弱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本文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4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