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1980-2010年石羊河流域生态服务类型变化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17 15:54
【摘要】:根据石羊河流域1980年、1990年和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基于GIS技术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各县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情况。评估了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量,分析了30 a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过去30 a来,石羊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的变化为主。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呈减少趋势,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下游呈增加趋势、中上游表现为减少趋势。流域下游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图文】:

遥感影像,石羊河流域,位置


'N,是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三大水系之一。东以乌鞘岭与黄河流域为界,西以大黄山与黑河流域相邻。流域东南接连省内的白银市、兰州市两市,西南紧靠青海省,西北毗邻省内的张掖市,东北接壤内蒙古自治区,流域总面积约4万余平方公里,占甘肃省内陆河流域总面积的15.4%[11]。2015年底总人口约236.37万人,城镇人口9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0.1%,相比省内、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3人,约为河西平均人口密度的4倍。行政区划涉及以武威、金昌为主的4市9县区(图1)。作为经济文化上的“丝绸之路”,生态环境上的“河西走廊”,四大“桥墩”(四大内陆河流域及绿洲)之一的石羊河流域,区域人口密度最大、水资源利用率最高、生态退化最为触目惊心、生态战略地位和屏障作用最为重要的流域。它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门户,是扼守河西走廊及我国北方的生态屏障。石羊河下游的武威、民勤绿洲更是阻隔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两大沙漠“握手”的天然屏障。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本文通过对1980年、1990年和2010年石羊河流域三期LandsatTM/ETM遥感影像解译,提取全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动态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分类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系统,将全流域按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6个一级土地利用类型,再依据研究区内常见的土地利用属性进一步将一级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25个子类[1-4]。2.2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及典型特征分析借助ArcGIS10.2软件统计分析模块及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依照中科院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系统标准,对从石羊河流域1980年、1990年、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中提?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有关水资源管理的制度。石羊河流域生态变化与恢复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保持不变的地方已经越来越越少,主要是未列入计算的建设用地,分布非常零碎,也与林区的破坏与草场的退化与转化成其它土地类型有关,使林区和草场小区域分布。从1980-2010年总体上看变化与1990-2010年的变化是基本一致的,生态服务价值增长的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生态服务价值不变的地区越来越少,这主要是大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断地转换。1980-2010年和1990-图21980-199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Fig.2Changeoftheecologicalservicevaluefrom1980to1990图3199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Fig.3Changeoftheecologicalservicevaluefrom1990to2010图41980-2010年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Fig.4Changeoftheecologicalservicevaluefrom1980to20102010年两个时段价值变化类似,增加和降低的区域大面积穿插分布,不变的区域则主要分布在武威东部和民勤荒漠地区。1990-2010年流域总体发生变化的区域远大于不变区域,空间上呈现穿插分布的特征,变化的斑块破碎程度也加大,这与该时间段流域人口迅速增加、开垦程度加大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剧烈变化有直接关系。4结论与分析本文通过对石羊河流域1980年、1990年和2010年三期LandsatTM/ETM影像数据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的分析,发现石羊河流域在过去的30a间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变化特征表现在耕地、草地及未利用土地等三种类型上,具体而言主要是耕地类总面积在1980-1990年间增加了近384km2,1990-2010年间减少了近572km2,总体上减少近200km2;而相同报告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彬,梁宗锁,郝明德;流域生态与管理学科发展及研究重点[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8期

2 吕星;李和通;武艳丽;;关于流域的可持续管理探讨——流域生态服务补偿[J];林业经济;2007年12期

3 范翻平;赖格英;;流域生态风险评估和流域管理新方法探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8期

4 高超;姜彤;朱德明;张伟新;;江苏省流域生态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9年05期

5 姚艳丽;赵庆玲;王晓军;梅傲雪;;山西省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10年03期

6 刘晶;葛颜祥;;流域生态服务市场化补偿管理制度[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7 ;三湖流域生态保护“九五”新进展[J];环境保护;1997年05期

8 吕拉昌;中国大流域生态恶性传递与对策研究[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9 黄九渊;营造绿色的流域生态[J];深圳特区科技;1999年06期

10 倪春健;艾比湖流域生态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新疆农业科技;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修玉;许振成;李远;彭晓春;曾凡棠;;新时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1水资源与水生态[C];2013年

2 石婷;;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必要性探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林坚;;首都经济圈流域生态及综合治理[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尚榆民;刘滨;王圣瑞;储昭升;;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5 杨玲;申友奎;;加强乌江鱼类保护 促进流域生态建设——乌江索风营水电站实施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记实[A];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纪远;;中国土地利用的现代过程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宋岩;;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以河北省井陉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邸向红;侯西勇;;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格局与过程特征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何建;;基于土地利用的效益耦合关系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略论建设流域生态文明[N];黄河报;2013年

2 记者 侯小健 通讯员 罗祥武;我省启动五大流域生态健康评估[N];海南日报;2013年

3 记者 罗序文 通讯员 吴兆龙;四湖流域生态整治刻不容缓[N];湖北日报;2014年

4 汤安中;设立“大、中城市流域生态治理特种税”的构想[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5 马宏龙;祁连黑河源头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工程正式开工[N];祁连山报;2006年

6 同贤;全省九湖流域生态监护工作会在通海召开[N];玉溪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杨晓东;我省制定九湖流域生态监护“十一五”规划[N];云南科技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韩馨仪;绘制流域生态治理的全景图[N];中国财经报;2013年

9 袁家富;深化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课题调查研究工作启动[N];遵义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张健;慕德贵接受采访谈如何打赢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攻坚战[N];贵州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底志欣;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流域生态共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

2 常亮;基于准市场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郑海霞;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唱彤;流域生态分区及其生态特性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5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6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纳西北部矿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对水质和健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8 梁栋栋;基于动态邻居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及生态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屈宇宏;城市土地利用碳通量测算、碳效应分析及调控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赖力;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建明;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晓燕;主体功能区视角下苕溪流域生态保护与补偿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3 张宏亮;清河、凡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估[D];辽宁大学;2016年

4 付华;流域生态逐级补偿市场化机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5 张颖睿;小清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6 梁雪;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游彬;我国流域生态服务付费市场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郭志建;流域生态逐级补偿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9 赵进;流域生态价值评估及其生态补偿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程许东;曹娥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62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62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3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