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黑龙江省城市生态文明时空演变与调控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22:06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城市生态文明时空演变与调控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对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其不仅是理论价值观的转变,也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整个社会文明形态的社会变革。对黑龙江省生态文明进行评价,有利于其了解自身不足和发展方向,因大兴安岭地区数据不足,因此对黑龙江省12个地级城市建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作出测评,指出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因素,最终提出生态文明发展对策,对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黑龙江省各级城市发展生态文明指明方向。本文通过介绍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构建黑龙江省12个地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深刻分析影响12个地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在构建指标体系中,依据整体性、可操作性、科学实用性原则,从四个方面即经济建设、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生态意识构建具有20个影响因子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通过查找2005年至2014年黑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黑龙江省12个地级城市分别进行评价,并运用Arcgis进行可视化表达,将黑龙江省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得分分为四个等级,直观体现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空间演变过程。通过分析得知:12个地级城市中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上升趋势的城市有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鸡西市、黑河市及绥化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下降趋势的城市有鹤岗、双鸭山、大庆、伊春、佳木斯、七台河及牡丹江。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的城市是哈尔滨市。
【关键词】:生态文明 时空演变 调控对策 熵值法 城市 黑龙江省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321;F127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选题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1-12
  • 1.2.1 国内研究动态11-12
  • 1.2.2 国外研究动态12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2-13
  • 1.3.1 研究内容12-13
  • 1.3.2 技术路线13
  • 1.4 研究方法13-15
  • 1.4.1 文献资料法13
  • 1.4.2 统计学方法13-14
  • 1.4.3 熵值法14-15
  • 第2章 理论基础15-19
  • 2.1 生态文明理论15-16
  • 2.1.1 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15
  • 2.1.2 生态文明特征15-16
  • 2.2 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16-18
  • 2.2.1 循环经济理论16-17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17
  • 2.2.3 城市生态学理论17-18
  • 2.2.4 生态足迹理论18
  • 2.3 本章小结18-19
  • 第3章 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SWOT分析19-24
  • 3.1 优势分析19-21
  • 3.1.1 生态环境优势19
  • 3.1.2 科研实力优势19-20
  • 3.1.3 政策优势20
  • 3.1.4 社会与经济发展优势20-21
  • 3.2 劣势分析21-22
  • 3.2.1 生态文明建设主体意识薄弱21
  • 3.2.2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21-22
  • 3.2.3 生态文明基础设施不完善22
  • 3.3 机遇分析22-23
  • 3.3.1 时代机遇22
  • 3.3.2 政策机遇22-23
  • 3.4 威胁分析23
  • 3.4.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23
  • 3.4.2 传统消费观与绿色消费观的冲突23
  • 3.5 本章小结23-24
  • 第4章 黑龙江省生态文明时空评价24-55
  • 4.1 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设计24-26
  • 4.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24
  •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24-26
  • 4.2 生态文明评价方法26-27
  • 4.2.1 构建样本标准化矩阵26
  • 4.2.2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26-27
  • 4.2.3 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27
  • 4.3 时空分析27-49
  • 4.3.1 黑龙江省生态文明空间演变评价27-30
  • 4.3.2 黑龙江省各地级城市生态文明时间演变评价30-49
  • 4.4 黑龙江省各地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因素分析49-54
  • 4.4.1 经济发展因素49-51
  • 4.4.2 生态环境因素51
  • 4.4.3 民生改善因素51-53
  • 4.4.4 生态意识因素53-54
  • 4.5 本章小结54-55
  • 第5章 黑龙江省构建生态文明的调控对策55-61
  • 5.1 黑龙江省构建生态文明的调控方向55-56
  • 5.1.1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55
  • 5.1.2 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耦合的发展方式55
  • 5.1.3 多主体联合管理的环境保护55-56
  • 5.1.4 扩大新型城市化规模56
  • 5.1.5 适度消费的消费方式56
  • 5.2 黑龙江省构建生态文明的途径56-57
  • 5.2.1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56-57
  • 5.2.2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创新能力57
  • 5.2.3 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法规,加强监督执法力度57
  • 5.3 黑龙江省构建生态文明的调控机制57-59
  • 5.3.1 公众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作用57-58
  • 5.3.2 企业要协调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58
  • 5.3.3 政府担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指挥58-59
  • 5.4 本章小结59-61
  •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7-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培育;走向人类文明的新境界──读《生态文明论》[J];求索;2000年02期

2 廖福霖;建设生态文明,永葆地球青春常驻[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3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志尚;在“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的致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朱孔来;;论生态文明[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0期

7 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牛生霞;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J];协商论坛;2005年05期

9 孔云峰;;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重庆行政;2005年04期

10 王玉芹;刘磊;胡爱荣;;浅谈生态文明蕴涵的价值[J];江苏环境科技;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国杰;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N];科技日报;2000年

3 常绍舜;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种筱娜;生态文明村带旺生态旅游经济[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记者 乔宇 欧春坪;五年内生态文明村百分之百[N];珠海特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乔宇;一村一策建特色生态文明村[N];珠海特区报;2006年

8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9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邱建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9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魏晓双;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高蕾;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吴菲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涛;信息技术对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城市生态文明时空演变与调控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6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8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