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杭州市空气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源汇机制

发布时间:2020-03-20 03:26
【摘要】: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环境中普遍存在并具有“三致”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准确掌握空气中PAHs的浓度水平、污染特征及迁移可为有效控制其污染、保障人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杭州市为代表,研究了公共场所、居民室内空气中PAHs的浓度水平、形态和粒径分布及健康风险,探明了香烟烟雾、卫生球挥发、蜡烛烟雾、秸秆烟气等典型污染源PAHs的排放系数和成分谱图,讨论了不同功能区干、湿沉降中PAHs分布特征,估算了杭州市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论文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探明了典型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PAHs的污染特征。春、夏季,商场、超市、车站、酒店、寺庙内15种PAHs总浓度为1.55-36.5μg/m~3。PAHs主要以气态存在,占总浓度的98±1.4%;颗粒态PAHs主要富集在PM_(2.5)上,占颗粒态浓度的71.3±10.1%,其次是PM_(2.5-10)和PM_(>10)部分,分别占颗粒态浓度的17.6±9.1%和11.1±5.8%。毒性当量浓度计算表明,公共场所内萘(NA)是对人体健康风险贡献最大的PAHs,平均占总风险量的62.4%;气态PAHs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贡献平均占总风险量的79.3%,PM_(2.5)、PM_(2.5-10)、PM_(>10)部分的健康风险贡献分别占总风险量的18.4%、1.4%、0.9%。 2.探讨了居民室内空气中PAHs的浓度水平、来源及贡献。夏、冬季,居民室内16种PAHs的总浓度为0.425-36.2μg/m~3,夏季PAHs浓度是冬季的1.5-14.6倍。不同房间内PAHs浓度大小:厨房>卧室>书房>客厅。抽烟家庭室内的PAHs平均总浓度是非抽烟家庭的2.3倍。在非抽烟家庭,卫生球挥发、烹调和未知因素(背景值)是室内PAHs的源,同时室内向室外输出部分PAHs,它们对室内PAHs总浓度的贡献分别为71.5±2.2%、32.8±21.4%、6.2±2.0%和-10.5±2.5%。 3.探明了典型PAHs污染源的排放系数和成分图谱。12种香烟燃烧时16种PAHs平均生成量为6109 ng/cig。9种卫生球中NA的含量为nd-255μg/g,PHEN、AN、PY、AC、FLUOR检出率较高。5种蜡烛燃烧时PAHs生成量为101-141μg/kg。水稻秆和大豆秆焚烧时PAHs的生成量分别为14.4-16.1μg/g和4.57-10.7μg/g。NA是香烟烟雾、蜡烛烟雾和秸秆烟气中主要的PAHs,分别占总浓度的40.2%、76.0%、35.1%。上述3种污染源中3环PAHs所占总浓度的比例分别为35.3%、1 7.7%、46.5%。 4.初步研究了湿沉降中PAHs的来源,并估算了杭州市区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相关性分析表明,雨雪中PAHs主要来自空气颗粒物。杭州市区PAHs的干沉降通量为233 kg/yr,湿沉降通量为462 kg/yr。
【图文】:

采样装置


超纯水由Pall超纯水机制得。1.2样品采集PAHs采集装置如图2一1所示。称取 2.59XAD一2树脂放入自制采样管内,上端接颗粒物过滤头(内装有025~玻璃纤维滤膜),下端用硅胶管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气态PAHs;将2张 025Inrn和1张 035IlullTenon滤膜依次装入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器内,,下端用硅胶管连接小体积采样器,采集不同粒径范围(P呱万、PM25一1。、PM》,0)的颗粒态PAHs。气态PAHs采样流量 1.OL/min,颗粒态PAHs采样流量2.5L/min,采样器离地 1.sm。馨馨馨爵爵025们nlll玻璃纤维滤膜 025rnlnTenon滤膜XAD一2树脂夔夔 夔馨 馨裂裂燕颊 颊墓墓酬 酬{{{鬓箕篡 篡鬓鬓翔 翔浇浇坛三石亘亘 亘 亘‘脚喇月月lll热廷妞峥趁喃半舜 舜眼眼翅断票 111镶镶 镶 !!!黝 黝 035InlllTeflon滤膜图2一l采样装置FigZ一 1SamPlingequiPment本文采集了5类公共场所空气中的PAHs样品(表2一l):2座商场、2家超市、2个车站、1家酒店、4座寺庙。寺庙位于西湖景区内

序列,标准样品,荧光检测器,流动相


样品放入HPLC的自动进样器内(编好进样序列),用乙睛和水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淋洗分离各个PAHS,同时用可变波长的荧光检测器测定样品中PAHS的峰高(图2一2,危对荧光无吸收,所以本章只用荧光检测器测定除危外的15种PAHs)。表2一2和表2一3列出了荧光检测器的测定波长和流动相梯度。1.5质量控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需对采样分析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2根采样管串联的方式测定得到采样效率(表2一)。用乙睛稀释PAHs标准储备液,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经气态和颗粒态PAHs的样品前处理方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涛;王力清;甄成;杨天奎;;食用油脂多环芳烃污染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11年06期

2 冯胜;段雪梅;朱广伟;;厦门市不同城市化区域水体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化学;2011年08期

3 高亮;路迎双;;室内空气中氨气对人体的危害及应对措施[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1年08期

4 赵波;张小波;沈琪;张旭;;腐殖酸与多环芳烃结合强度的相关因素研究[J];当代化工;2011年07期

5 潘峰;耿秋娟;楚红杰;王利利;;油田地表土壤中多环芳烃提取方法改进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张厚勇;王在峰;董捷;李海滨;;PAHs在炼油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4期

7 杨峰;钟鸣;白鹏;马慧;;土壤中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及其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8 张鹏;张蓓;刘芳;刘智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降解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9 俞晔;金青哲;刘海珍;王兴国;;食用油脂中多环芳烃检测的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11年07期

10 杜红岩;李书良;;浅谈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J];技术与市场;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玲;罗斌;张金良;刘琴;;不同燃料与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含量关系的探讨[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赵香爱;何苗;金玉善;丛琳琳;李东浩;;人参种植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万里;刘丽艳;田崇国;杨萌;孙德智;齐虹;张志;沈吉敏;李一凡;;我国土壤和大气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澍;马君;史晓凤;孔德地;韩晓红;郑荣儿;;多环芳烃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探测与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王伟;沈国锋;杨意峰;陶澍;;生物质燃烧来源的多环芳烃排放特征及环境行为[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国良;刘玲;罗斌;张金良;陈国良;谭凤珠;;淮河干流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生态风险评价[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魏玲;刘俐;李发生;;不同浓度多环芳烃的三维及同步荧光特征[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张银萍;傅金民;;双液相体系促进结合态多环芳烃的降解[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胡锴;丁呈华;侯登科;刘红霞;冶保献;吴养洁;张书胜;;用杯[4]、[6]、[8]芳烃硅胶键合固定相分离多环芳烃[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胡忠;徐艳;宋小慧;黄通旺;;具有浮起特性的多环芳烃降解菌Rhodococcus sp. P14的分离、特性[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廖云岚;福州首现室内空气治理专业商[N];福州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杨建平;室内空气治理市场膨胀 中外企业扎堆蚕食[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3 记者 张丽娜;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市场年增幅将达28%[N];消费日报;2005年

4 晓刘;室内空气比户外脏十倍[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5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所卫生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室主任 刘凡;离谱报道 给净化室内空气帮倒忙[N];健康报;2010年

6 通讯员 盛向锋 张援南;铜陵监测中小学室内空气[N];安徽日报;2010年

7 小和;石家庄市新装住房三成室内空气不达标[N];中国建材报;2010年

8 记者沈雪梅 通讯员刘蕊;室内空气合格率仅为41.95%[N];南通日报;2010年

9 陈训忠;室内空气如何消毒?[N];中国建材报;2000年

10 杨莉;室内空气也要“绿化”[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云飞;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在多环芳烃检测方面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2 何苗;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1995年

3 高彦征;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植物修复及强化的新技术原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刘筱红;气溶胶中烃类化合物的同位素测定及其用于源解析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5 杨伟祖;降低卷烟主要有害成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6 范瑞芳;广州等城市中学生与电子垃圾拆解地—贵屿镇人群尿中多环芳烃羟基代谢物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7 王亚东;ATM基因变异与多环芳烃暴露致染色体损伤遗传易感性及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8 卢楠;建筑室内典型化学污染物的散发规律及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林建清;生物标志物法研究多环芳烃对海水养殖鱼类的毒性效应[D];厦门大学;2002年

10 樊曙先;南京市区与郊区气溶胶PM_(2.5)元素及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的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静;北京市西南地区水中有毒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展惠英;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在黄土中的迁移转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高月兰;烟丝中添加凹凸棒石对卷烟焦油、有害物质含量以及吃味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4 欧阳勋;超临界CO_2萃取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康荣慧;多环芳烃致肺癌预警标志物的代谢物靶标和代谢轮廓分析[D];南华大学;2010年

6 贾皓亮;西安市非采暖期交通主干道大气颗粒物多环芳烃污染特征[D];长安大学;2006年

7 张茜;土壤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检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马栋;焦化工业场地土壤的PAHs污染特征及微生物修复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周天鸿;软件技术在碳纳米管及多环芳烃可视化计算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2年

10 冯少良;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91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91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0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