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东滩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24 20:30
【摘要】:海岸带的区域资源与环境条件优越,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密切。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岸带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重、渔业资源退化等巨大压力,严重影响了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协调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已成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 本研究选择崇明东滩海岸带为研究区域,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的案例研究。依据拟定的管理实施框架,提出东滩海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与目标;借助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探讨了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构建生境状况评价模型和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自然湿地、城镇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特征,识别出存在于生态系统之间和生态系统内部的主要问题;应用Markov模型、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基于ArcGIS、Stella和WinQSB等模拟平台,对生态系统未来动态进行情景模拟和管理选择,依此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生态系统动态特征分析的结果显示:影响东滩海岸带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滩涂湿地围垦(突发性)、农业用地不稳定(经常性)和互花米草蔓延扩散(持续性)。1990-2000年间,数次大规模湿地围垦,使芦苇和海三棱瀮草群落面积急剧减少,显著改变了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在东滩海岸带的面积比例。2000-2008年间,互花米草的入侵扩散对土著盐沼植被的增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该阶段互花米草群落面积增长了8倍多,而芦苇和海三棱瀮草群落面积呈现小幅度下降。受湿地围垦、市场效益和政策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各地类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变化较大且过于频繁,特别是养殖塘,其修建与废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寻求合理的湿地围垦强度、人工控制互花米草入侵扩散以及使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各地类的时空格局趋于合理稳定,应是东滩海岸带生态系统管理所关注的问题。 (2)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现状(主要是水鸟生境状况)分析的结果表明:1)1990-2008年间,崇明东滩大堤内外3000m之间的范围内,水鸟适宜生境的数量结构经历了由自然生境到人工生境再到自然生境占支配地位的变化。养殖塘(AP)和海三棱瀮草群落(SMC)在某些时间段呈现出高度异常的生境变化,而光滩与浅水域(BSA)和总生境(TSH)的变化在整个研究期内处于正常或轻度异常的水平。生境波动强度在类型间的比较是AP SMC TSH BSA。2) SMC和AP生境有利度指数值的最高年份分别是1990和2003年,指数值的最低年份分别是2000和2008年。导致SMC和AP生境状况恶化的原因主要是大规模湿地围垦、互花米草入侵、养殖塘大量废弃和人类干扰加大。3)当前,雁鸭类和鹭类(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生存能力因偏爱生境极端不稳定而受到威胁,,
本文编号:2598820
本文编号:2598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9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