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石灰浆液荷电雾化脱硫的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05:51
【摘要】: 燃煤产生的SO_2已成为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大污染源,SO_2污染控制已是急待研究解决的世界性重大课题。燃煤烟气脱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技术,其中尤以湿钙法脱硫最为成熟和可靠,是占主导地位的脱硫技术。湿钙法烟气脱硫是气液相际传质及化学反应过程,虽然因其脱硫率高、运行可靠、脱硫剂易得等优势而成为主流技术,但如何进一步改善石灰浆液喷雾效果和SO_2吸收条件,降低投资及运行成本,是该法能否得到普遍推广的关键之一。将高压静电技术引入湿钙法脱硫中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新途径。本文在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针对湿钙法烟气脱硫中使浆液雾滴荷电而产生脱硫增益作用的机理进行深入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 本文在综合分析当前典型烟气脱硫技术和高压静电雾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石灰浆液静电雾化的机理分析和试验研究,探索石灰浆液流量、充电方式及结构、充电电压与荷电效果的关系,旨在掌握石灰浆液荷电雾化特性;深入分析荷电雾滴吸收SO_2的传质及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初步建立荷电条件下的雾滴脱硫模型;对脱硫塔内部荷电气液两相流动进行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分析,在考虑传质和反应动力学等因素的情况下,建立石灰浆液荷电雾化脱硫气液两相基本方程及湍流模型;在流场测试的基础上,对脱硫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条件下的流场特性;设计、建立了石灰浆液荷电雾化脱硫试验装置,对各种不同工况进行脱硫试验,探索石灰浆液荷电雾化脱硫机理。 本文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 1、首次研究了雾滴带电对SO_2吸收产生影响的机理。认为浆液的雾化使雾滴带上过剩电荷,同时,雾滴在穿越外电场过程中还可能产生非过剩电荷极化带电。雾滴带电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雾滴表面特性和传质过程产生影响:雾滴形成的偶极矩与气相中极性分子SO_2间的静电力作用,加大气膜扩散速率;雾滴带电引起表面张力及液相SO_2分压下降,增大SO_2吸收的传质推动力;钙离子在雾滴表面的积聚,在促进Ca(OH)_2溶解的同时减小硫分的液相扩散路程,加速传质过程。 2、首次建立了雾滴荷电脱硫模型,为脱硫塔内部流动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 3、首次在荷电气液两相流动数学模型建立中考虑了SO_2吸收的质量交换和传质推动力等相间作用问题,使模型尽可能贴切地反映脱硫流场的实际情况。 4、首次对三种不同的烟气与浆液雾滴接触方式,进行不同荷电电压、Ca/S、烟气SO_2浓度等参数的对比试验,分别测量系统脱硫率。试验研究表明:脱硫段较短时对进口烟气SO_2浓度的变化比脱硫段较长时敏感;无论是不同的Ca/S或不同荷电电压,雾滴带电都能使脱硫率产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并结合理论研究分析了雾滴带电对脱硫效果产生增益作用的机理;明确指出同向流动脱硫率明显优于逆向,雾滴荷电时同向流动脱硫率的增幅也明显优于逆向时的增幅。 本文得到的重要结论如下: 1、明确指出对于感应荷电,荷质比随浆液流量、名义雾化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提高荷质比的作用不明显,甚至会降低,故从荷电效果看,应尽可能采用较大雾化角和最佳流量值;荷质比随荷电电压的增加而增大,但在本文荷电装置条件下,流量较低时存在最佳电压值;电极放电起始电压随两电极距离H值、名义雾化角和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针对荷电雾化脱硫的具体情况得到了环状电极高压静电场场强分布的数学模型。 2、采用PDA和PIV对石灰浆液荷电雾化脱硫流场进行测试,定性、定量研究了荷电对石灰浆液雾滴大小及运动速度的影响规律;定性研究了雾滴荷电时气液两相射流流场发生的变化,该变化将有利于雾滴和烟气的质量、动量和能量交换向全断面拓展,使雾滴和烟气接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得到加强。 3、采用湍流k-ε-k_p模型,首次对石灰浆液荷电雾化脱硫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浆液雾滴带电引起流动规律的明显变化,卷吸、旋涡的出现和主流区流速差的降低均有利于烟气与雾滴的混合接触,改善雾滴吸收SO_2的条件;同向流动的流动特点将使其对脱硫效果的改善比逆向流动明显。 4、荷电电压、Ca/S和L/G对脱硫率起着关键性作用,脱硫率随Ca/S的增大而提高,,随荷电电压的增加而提高,而且两种情况下提高的幅度同向均比逆向显著;通常增大L/G能提高脱硫率,但过高的浆液流量会影响雾滴荷电效果和雾滴与烟气的接触时间,产生不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70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贞涛;罗惕乾;陈汇龙;;石灰浆液荷电喷雾烟气脱硫模型与试验[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9期

2 高国芳;陆治国;;石灰浆制备装置的下位机控制系统设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尹明德;;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在流化床锅炉上的应用[J];煤化工;2010年0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燕明德;贾卫东;;国内外静电喷雾施药技术及机具研究[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汪波;;喷雾干燥法在垃圾焚烧尾气净化中的应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3 章明川;周月桂;;多流体碱雾发生器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开发[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4 茹煜;郑加强;周宏平;;环形多电极静电喷雾效果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董军;;双碱法脱硫技术在新兴铸管的应用[A];2011年全国烧结烟气脱硫技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6 李蓬;武领臣;;青钢2~# 105m~2烧结机烟气湿法脱硫工艺介绍[A];2011年全国烧结烟气脱硫技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7 王娟;张慧明;;应用烟气脱硫技术控制燃煤工业锅炉二氧化硫污染——中国燃煤工业锅炉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对策[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娟;张慧明;;应用烟气脱硫技术控制燃煤工业锅炉二氧化硫污染[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9 史汉祥;高鹏飞;刘常胜;李述祖;;DS-二氧化硫烟气治理技术应用于炼锑鼓风炉烟气处理的工业实践[A];第三届全国有色冶炼烟气制酸生产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静;张少峰;关雪涛;;喷动床半干法烟气脱硫实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郑卫生;专家建议春季养龟应注重消毒[N];中国渔业报;2009年

2 记者 张铭贤;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转将受重罚[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3 陈黎明曾巍 孙桂红;泰钢烧结烟气脱硫项目成功投入生产运行[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汇龙;石灰浆液荷电雾化脱硫的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2 何杰;填料塔多种高效脱硫工艺的性能对比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王乃华;新型半干法烟气脱硫的实验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兆龙;真空静电雾化蒸发过程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赵英春;石灰浆液荷电喷雾脱硫流场及SO_2浓度场的数值模拟[D];江苏大学;2010年

3 刘彦娜;静电雾化过程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D];东华大学;2009年

4 王辉;喷射成形静电雾化技术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新爱;石灰浆荷电雾化脱硫中雾滴吸收SO_2的传质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6 肖漓;烟气脱硫自动控制系统设计[D];中南大学;2009年

7 魏国华;钙基脱硫剂活性及浆液制备特性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蒋大春;半干式反应塔出口烟气温度及酸度控制[D];重庆大学;2008年

9 王鹏程;垃圾发电用旋转雾化器设计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杜颖魁;基于集散控制技术的烟气脱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9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99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b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