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背角无齿蚌对低浓度镉的富集特征及生理响应

发布时间:2020-03-30 06:11
【摘要】:本论文采用实验室内模拟实验,将背角无齿蚌暴露于浓度分别为0、5、10、20和40 μpg/L Cd~(2+)溶液中,研究背角无齿蚌对低浓度镉的富集特征及背角无齿蚌内各组织(鳃、内脏团、外套膜、足)抗氧化酶(SOD、CAT、G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指标(MDA)含量变化的影响,运用IBR指数法综合评价Cd~(2+)的环境暴露浓度对背角无齿蚌的氧化损伤效应,以探讨低浓度Cd~(2+)的生物有效性及重金属镉污染对背角无齿蚌氧化损伤研究。结果如下:1、背角无齿蚌对Cd~(2+)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各组织对Cd~(2+)具有明显的富集能力,各组织镉含量顺序依次为鳃组织内脏团外套膜足。经过30 d的富集,各组织生物富集系数(BCF)均随水体中Cd~(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各组织各浓度富集30 d后的平均富集速度与富集倍数均随着Cd~(2+)暴露浓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富集结束时,内脏团与鳃组织中各剂量组均超出食用安全限量标准,外套膜与足组织镉含量在5 μg/L、10 μg/L剂量组中未超出食用安全标准。2、Cd~(2+)胁迫对背角无齿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Cd~(2+)对背角无齿蚌各组织SOD、CAT、GPx活性的总体影响相似,即较低浓度组诱导,较高浓度组抑制,但具有一定的组织差异性;CAT与GPx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均与SOD间相对独立;SOD、CAT、GPx随Cd~(2+)浓度增加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关系;随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背角无齿蚌各组织MDA含量则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各组织损伤不断增加,鳃组织和内脏团的损伤程度大于外套膜与足组织的,其中5 μg/L剂量组中各组织MDA含量均未明显增加,呈波动平衡状态,验证5 μg/L作为渔业养殖水体中镉限值的合理性,而高于地表水V类水标准(10 μg/L)的镉污染均可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3、使用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IBR)法,将不同水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整合,能够综合客观评价污染状态。将暴露实验第3 d、8 d、15 d、22 d、30 d背角无齿蚌各组织IBR与Cd~(2+)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d~(2+)暴露对背角无齿蚌各组织损伤程度不同。同一富集时间下,Cd~(2+)浓度越高,各组织IBR值越大,即造成的损伤越大,5μg/L剂量组IBR值相对较低,造成损伤最小;内脏团IBR值高于其它三个组织,表明内脏团受到损伤较大,对Cd~(2+)氧化应激更为敏感,可作为水生生物生态风险评估载体;在Cd~(2+)暴露短时间内,背角无齿蚌各组织IBR值与Cd~(2+)浓度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鳃组织外套膜内脏团足组织,可将背角无齿蚌SOD、CAT、GPx和MDA为标志物的IBR值用于污染暴露短期内的环境监测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0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崇杰;矫世洋;张爱莲;;背角无齿蚌对放射性核素富集作用的γ能谱分析[J];光谱实验室;2008年03期

2 曹哲明;杨健;;背角无齿蚌不同组织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6期

3 马明硕;陈修报;苏彦平;虞锐鹏;刘洪波;杨健;;野生和养殖背角无齿蚌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的特征分析[J];食品科学;2012年08期

4 吴庆龙;陈宇炜;刘正文;;背角无齿蚌对浮游藻类的滤食选择性与滤水率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2期

5 谢玲;李学强;余晓娟;李晓惠;;背角无齿蚌软体组织与养殖场水和沉积物中砷含量测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年04期

6 杨健;曲疆奇;刘洪波;;野生及养殖背角无齿蚌中元素的生物积累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3期

7 吴伟;杨健;瞿建宏;刘洪波;聂凤琴;;太湖背角无齿蚌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的含量及在水体污染评价中的初步应用[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1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孙磊;杨健;;野外移殖背角无齿蚌重金属的动态积累[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陈修报;刘洪波;苏彦平;戈贤平;杨健;;背角无齿蚌对养鱼水体的净化试验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黄宝玉;周晓丹;张忷光;陈元晓;;云南滇池无齿蚌的分布与环境[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4 温晓蔓;孙陆宇;禹娜;陈立侨;;温度和盐度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代谢的影响[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赵颖;陈修报;杨健;;利用ND1、ITS1序列探讨背角无齿蚌分类学问题[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苏翔;汪桂玲;李家乐;;背角无齿蚌微卫星位点筛选和特征鉴定[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涌泉;镉致背角无齿蚌的急性毒性效应和细胞凋亡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2 陈修报;淡水环境重金属监测用“标准背角无齿蚌”群体的建立及移殖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惠珍;镉对背角无齿蚌外套膜、鳃和肝脏的氧化损伤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刘蒙南;镉胁迫下背角无齿蚌消化腺和鳃抗氧化及免疫防御指标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3 赵颖;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探讨背角无齿蚌的分类地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马明硕;不同生境中背角无齿蚌体内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饶玉才;外界刺激与环境胁迫对背角无齿蚌免疫因子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8年

6 邢慧芳;镉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主要组织器官的毒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7 焦玉坛;背角无齿蚌寄生蚌螨种群生物学及内部结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张果苹;背角无齿蚌两个抗菌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9 吴红松;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探讨蚌科无齿蚌属(Anodonta)和帆蚌属(Hyriopsis)种的分类地位[D];南昌大学;2006年

10 刘洪波;不同水域淡水蚌类中元素积累和分布的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7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07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7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