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PM诱导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1 11:24
【摘要】:背景空气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并已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卫生组织关注。根据2002世界卫生报告全世界每年约有800000人因空气污染问题而影响寿命。不得不说,空气污染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杀手之一。空气污染问题增加了人类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飙升的能源消费,空气污染问题在中国变得越来越严重,并且在经济发达的许多城市的空气污染水平已经超过了 WHO指南规定的上限。在所有空气污染物中,最常见的是颗粒物污染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空气污染物,特别是PM对人体健康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PM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空气污染物,是空气中固体颗粒和液滴的混合物。在大城市可吸入肺颗粒物日常浓度,如北京和上海可能达到峰值100-300微克/立方米,远远超过WHO指南规定的上限(10微克/立方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M暴露与肺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PM且被发现可以刺激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加速凝血,增加内分泌系统的活性,导致神经毒性,引起过敏性致敏,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然而,介导PM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第一部分Egr-1在PM引起的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背景:PM被认为是引起人类气道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PM暴露与气道损伤相关的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从体内体外实验中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在PM诱导的肺部炎症和黏液的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应用PM干预HBE细胞建立PM模型。采用Q-PCR和ELISA法检测HBE细胞及其上清中炎症因子和粘液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BE细胞中Egr-1、NF-κB(P65 and PP65)、AP-1(P-c-Jun and P-c-Fos)和MUC5AC的蛋白表达。体内模型中,应用PM气道滴注Egr-1敲除小鼠,并检测各组小鼠肺灌洗液中的细胞总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病理学HE染色、PAS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改变;采用Q-PCR和ELISA检测肺组织和BALF中炎症因子的表达;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Egr-1的表达。多环芳烃化合物干预HBE细胞,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gr-1、炎症和粘液的表达。结果:PM暴露能够诱导HBE细胞和小鼠肺组织中Egr-1的表达。体外实验特异性敲除Egr-1能降低PM诱导的IL-6,IL-8和MUC5AC的表达水平,其机制为Egr-1通过介导NF-κB调控炎症,通过介导AP-1调控粘液高分泌。体内PM暴露动物模型进一步证明了Egr-1敲除老鼠相比野生型小鼠表现了更低气道炎症和粘液表达。PM包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多环芳烃化合物同样可以引起Egr-1表达,也同样能促进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体外实验特异性敲除Egr-1能降低PAH诱导的IL-6,IL-8和MUC5AC的表达水平。结论:据我们所知,我们是首次证明了 Egr-1信号通路参与了 PM引起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并且可能进一步通过NF-κB调控炎症,通过AP-1调控粘液高分泌。PM中所含的PAHs是PM诱导的肺损伤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成分。并再次强调靶向针对Egr-1作为大气颗粒物污染引起气道疾病或引起慢性气道疾病如慢阻肺、哮喘疾病加重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第二部分坏死性凋亡在PM引起的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背景:坏死性凋亡是一种新发现程序性坏死,它参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然而,PM是否可以引起气道上皮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气道上皮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是否在PM诱导的肺部损伤的启到重要作用仍不是十分清楚。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从体内体外实验中探讨气道上皮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在PM诱导的肺部炎症和黏液的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PM作用于HBE细胞和小鼠气道后,气道炎症和粘液被评估来测定气道损伤程度。体外应用PM干预HBE细胞建立PM模型。采用Q-PCR检测细胞中IL-6和IL-8炎症因子mRNA变化,Q-PCR检测肺组织中CXCL1、CXCL2、GM-CSF和MUC5AC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HBE细胞IL-6和IL-8炎症因子蛋白变化,Q-PCR检测BALF中CXCL1、CXCL2、GM-CSF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BE细胞中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RIPKI,RIPK3,and Phospho-MLKL)、Egr-1、NF-κB(P65 and PP65)、AP-1(P-c-Jun and P-c-Fos)和MUC5AC的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坏死和线粒体活性氧。此外,肺组织病理学HE染色、PAS染色和免疫组化也被评估。结果:我们的研究表明,PM暴露能够诱导HBE和小鼠肺组织中坏死性凋亡的相关蛋白(RIPK1,RIPK3,and Phospho-MLKL)的表达。在HBE细胞中,应用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1和GSK'872抑制坏死性凋亡发生可以显著降低PM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如IL6和IL8和MUC5AC的表达。同样,在PM气道滴注的体内模型中,凋亡抑制剂Nec-1也能够降低小鼠气道炎症和粘液表达。此外,我们发现,在HBE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受线粒体活性氧介导的Egr-1控制,进一步通过介导NF-κB调控炎症,通过介导AP-1调控粘液高分泌。结论:坏死性凋亡在PM引起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中起到重要作用。强调靶向针对气道上皮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作为大气颗粒物污染引起气道疾病或引起慢性气道疾病如慢阻肺、哮喘疾病加重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图文】:

滴注,肺泡灌洗,气道,中粒


逡逑1.3.1.1邋BALF总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变化逡逑参照实验室之前造模方法22,构建颗粒物PM诱导的气道炎症动物模型。小鼠逡逑分组为野生型对照组(Egr-l+/+Con)、野生型PM干预组(Egr-1+/+PM)、Egr-1基因逡逑缺陷对照组(Egi_-rACon)、Egr-1基因缺陷PM干预组(Egr-r^PM)。干预组浓度逡逑为2mg/ml的PM溶液50ul连续气道滴注十天,对照组给与等量的生理盐水气道滴注。逡逑最后一天滴注24小时后处死各组老鼠。实验结果表明PM组相比对照组,BALF总逡逑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有明显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对于Egr-1基因敲除PM逡逑干预小鼠,相比ControlPM干预组中BALF细胞总数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逡逑也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1.3.1.1A-B)。逡逑

炎症因子,中性粒细胞,肺泡灌洗,小鼠


图1.3.1.2气道滴注PM引起肺泡灌洗中性粒细胞相关的炎症因子明显增多,Egr-l基因敲逡逑除小鼠可以降低PM诱导中性粒细胞相关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A、C、E、GQ-PCR检测逡逑各组炎症因子IL-6、KC、MIP-2、MCP-1在mRNA水平的表达。B、D、F、HELISA法逡逑检测各组炎症因子IL-6、KC、MIP-2、MCP-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为平均值±标逡逑准误?邋*p邋<邋0.05,邋**p邋<邋0.01邋and邋***p邋<邋0.001.逡逑1.3.1.3小鼠肺部病理变化逡逑小鼠分组为野生型对照俎(Egr-l+/+C0n)、野生型PM干预组(Egr-1+/+PM)、逡逑Egr-l基因缺陷对照组(Egr-r/_Con)、Egr-l基因缺陷PM干预组(Egr_rAPM)。逡逑最后一天滴注24小时后处死各组老鼠。取小鼠左肺组织包埋切片行H&E染色。逡逑显微镜下可见PM组相比对照组,气道周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并且炎症细胞逡逑的聚集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对于Egr-l基因敲除PM干预小鼠,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13;R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冯翠霞;陈剑刚;;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PM_(2.5)中16种多环芳烃[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7年09期

2 李惠娟;周德群;魏永杰;;我国城市PM_(2.5)污染的健康风险及经济损失评价[J];环境科学;2018年08期

3 席映辉;许友苓;席明毅;张胜;张杰;;廊坊市冬季雾霾天公共场所室内空气PM_(2.5)和PM_(10)污染状况[J];医学动物防制;年期

4 张建华;刘琳;刘利亚;蒋励;卢秀娟;李洪波;彭西英;陈刚;;贵阳市PM_(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年期

5 郭文凯;刘晓;朱玉凡;陈强;杜永刚;;兰州市煨炕污染物排放清单及其对PM_(2.5)浓度贡献[J];环境科学;2018年11期

6 毛慧琴;陈辉;厉青;张玉环;王中挺;;基于卫星遥感的宁夏PM_(10)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生态学杂志;年期

7 袁兴程;杜娟;;徐州市大气颗粒物PM_(10)与PM_(2.5)污染水平分析[J];广东化工;2016年22期

8 葛琳琳;郑元铸;涂圣锋;朱京科;王俏丽;王向前;李素静;李伟;;温州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7年01期

9 李钇冰;;浅谈大气污染中PM_(2.5)的危害及治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28期

10 陈军;张志勇;王万虹;张荣林;程勇;程春齐;;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暴露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性效应关系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佳鹏;胡柯;李蒲;钟章雄;唐经礼;;武汉秋季典型堆积污染过程PM_(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分析[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6年

2 刘红霞;肖文胜;占长林;张家泉;姚瑞珍;曹军骥;郑敬茹;;黄石大气PM_(10)中水溶性离子分布特征与来源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3 钟章雄;陈怡;叶飞;唐经礼;田建军;;武汉市PM_(2.5)中有机碳元素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5年

4 苏慧;刘珊;任明忠;李杰;;室内空气中PM_(2.5)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特征研究[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5年

5 刘艳菊;张美根;张仁健;陈红岩;张婷婷;;2009年春季大气PM_(2.5)、黑碳和有机碳浓度变化特征[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6 孙志洪;;有机酸对土壤重金属活性以及对PM_(2.5)的制约[A];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提升清洁生产审核能力和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魏秀丽;高闽光;刘建国;刘娜;徐亮;童晶晶;金岭;;气溶胶PM_(2.5)中硫酸根离子的FTIR定量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8 林国鑫;陈小利;郑岩峰;黄建华;;湿式电除尘器——应对PM_(2.5)超低排放新武器[A];第十五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郦祝海;刘含笑;郭峰;余顺利;;促进PM_(2.5)凝并技术及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葛璇;李海滨;张厚勇;;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PM_(2.5)中的苯并[a]芘和酯类[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文生 见习记者 任效良;PM_(2.5)浓度同比上升47.3%[N];中国环境报;2017年

2 记者 张鸣岐;PM_(2.5)年均浓度60微克/立方米[N];天津日报;2017年

3 通讯员 沈吉 陈傲昂;2016年市区PM_(2.5)下降幅度全省第一[N];湖州日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黄晓娜 通讯员 惠环宣;专家:臭氧应与PM_(2.5)结合治理[N];惠州日报;2017年

5 本报记者 邹春蕾;2016年全国PM_(2.5)浓度降6%[N];中国电力报;2017年

6 记者 郑东岩 通讯员 赵晶;PM_(2.5)监测有了“显微镜”“追踪器”[N];德州日报;2017年

7 赵冬梅;下半年加强PM_(2.5)和臭氧治理[N];中国环境报;2017年

8 记者 申敏夏;研究揭示北京地区PM_(1.0)中含碳气溶胶来源[N];中国气象报;2017年

9 ;北京8月PM_(2.5)月均浓度创历史新低[N];中国环境报;2017年

10 韩晖;市区PM_(2.5)平均浓度下降11.5%[N];常州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峰;PM诱导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药红梅;PM_(2.5)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ACS的可能机制及Atorvastatin的干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3 古金霞;天津市区PM_(2.5)污染特征及灰霾等级评价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肖奕;北京市黑碳及PM_(2.5)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健康影响的临床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5 张建强;基于稳定碳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的空气颗粒物(PM_(10))源解析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孙丰宾;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对PM_(2.5)等颗粒物的干湿沉降过程及其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7 张帆;武汉大气PM_(2.5)的化学特性及其在典型灰霾过程中的污染特征[D];武汉大学;2014年

8 唐敏;驻极体过滤材料对PM_(2.5)过滤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杨凌霄;济南市大气PM_(2.5)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雷晓宁;PM_(2.5)和黑碳的个体暴露水平及其健康损伤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秀;室内PM_(2.5)浓度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2 郝静;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时空变化定量模拟[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余文洋;武汉市典型地区PM_(2.5)中含氧有机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4 孙蓉花;乌鲁木齐市PM_(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5 陈瑶瑶;南京市PM_(2.5)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6 张倩;北京PM_(2.5)中有机氮的污染特征与来源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7 黄翠;重庆市典型点位PM_(2.5)中水溶性离子来源与特征解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8 李加恒;济南市PM_(10)污染特征及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静;兰州市大气PM_(10)、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姜立乾;大学宿舍室内PM_(2.5)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10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10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8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