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四种农药在环境水体中降解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4 23:42
【摘要】: 农药残留物是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莠去津、毒死蜱、马拉硫磷和丁草胺是我国农业上使用量较大且在环境水体中检出率较高的四种农药。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水体中四种农药的多残留检测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四种农药在水体中降解的影响,建立部分农药水体中降解的数学模型。 建立了环境水体中莠去津、马拉硫磷、毒死蜱和丁草胺等农药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实验中采用C_(18)固相萃取小柱提取水样中的农药,用GC-NPD对农药进行分析检测。该分析方法的检出限(3σ)对莠去津、马拉硫磷、毒死蜱和丁草胺分别为0.1、0.1、0.2μg·L~(-1)和0.05μg·L~(-1)。4种农药的线性范围均为0.10~10 mg·L~(-1),在河水、地下水和去离子水中的添加回收率均在70%~112%。利用该方法对河水、地下水和农田沟水等环境水体进行检测,在西北旺农田沟水中检测到丁草胺,在河水中检出了莠去津。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了水质、温度和pH等环境因素对四种农药在水体中降解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在水体中降解的主要途径为水解,pH是影响水解的主要环境因素,水体中的无机矿物质对马拉硫磷降解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影响丁草胺在水体中降解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有利于丁草胺的降解,而水中的无机矿物质对丁草胺的降解没有明显的作用。影响毒死蜱在水体中降解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温度,pH和水质对毒死蜱降解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水体中的无机物对毒死蜱降解影响不大,微生物对毒死蜱在水体中的降解有一定的贡献,光照和需氧条件有利于毒死蜱在水体中的降解。对水体中莠去津降解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pH,酸性和碱性会促进莠去津的降解;温度、水质、光照对莠去津的降解影响程度较小。 首次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水体中马拉硫磷和丁草胺降解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部分验证,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可以用本文建立的模型对环境水体中马拉硫磷和丁草胺的污染程度进行初步的预测。以下是马拉硫磷和丁草胺在水体中降解的数学模型,式中,y-水体中农药残留浓度(μg·L~(-1));x_1-温度(℃);x_2-时间(day);x_3-初始浓度(μg·L~(-1))。 马拉硫磷降解模型: 地下水:,,=39.22一2.slx,一2.26x,+0.62x,+0.06xlx:一0.04xlx,+0.06x矛+0.03x全 河水:y二33.22一L55x、一2.90x2十0.14x。十0.04x,xZ+0.04x矛一仪02x:x3+0.08x圣 池塘水:少=0.48一0.66x,一0.97x2+l.95x,+0.03x:xZ一0.03x,x,一0.02x圣一0·03x了 厂草胺的降解模型: 池塘水:少=15.73一l.57x:一o.96x2+1.,zx,+o.02x矛+0.“x圣一0.oZxZx,一。,oZx圣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59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战力;;噻吩磺隆在水体中降解的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2 麦全法;陶忠良;林宁;邱学俊;冀春花;蒋菊生;朱智强;李子敏;吴能义;;施用硫磺粉对橡胶园土壤及周边水源影响初探[J];热带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3 唐薇;关卓;黄玉明;唐翔宇;;超声辅助溶剂萃取-GC/MS测定环境水样中的毒死蜱[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秀玲;中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成因与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项菲菲;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水中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唐薇;紫色土中毒死蜱迁移的土柱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刘毅华;三唑酮的水环境化学行为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熊雅琴;双草醚钠盐的水解动力学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5 淑英;多菌灵残留测定方法的研究及葡萄与葡萄酒中多菌灵残留的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陈欢欢;掺稀土纳米TiO_2对毒死蜱光催化降解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邹月利;除草剂氯嘧磺隆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及代谢产物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刘园园;Needle trap-气相色谱法对地下水中有机磷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14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14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2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