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絮凝剂对减缓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速率的效果和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02:45
【摘要】:膜-生物反应器技术(MBR)是一种卓越的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技术相比,膜-生物反应器具有很多优势。然而,由膜污染导致的高昂维护费用和操作不便是制约MBR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研究膜污染过程和机理对于控制膜污染、降低MBR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向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过滤助剂/抗污染剂,人为的改善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性质,从而减缓膜污染进程成为一种新兴的膜污染控制技术。本研究选取了六种最常使用的絮凝剂:水和硫酸铝(Al_2(SO_4)_3.xH_2O)、聚合氯化铝(PAC)、三氯化铁(FeCl_3)、聚合硫酸铁(PFS)、壳聚糖(Chitosan)和聚丙烯酰胺(PAM),对其作为膜污染控制剂的作用和机理分别做了深入的探讨。根据其化学性质,六种絮凝剂分别属于单体金属盐,聚合金属盐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三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絮凝剂都对改善膜-生物反应器活性污泥混合液的可过滤性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在操作通量为20L/m2.h时,各MBR中的膜污染速率排序为PFS反应器<壳聚糖反应器<聚丙烯酰胺反应器<三氯化铁反应器<聚合氯化铝反应器<水合硫酸铁反应器。其中,添加壳聚糖和PFS可以使MBR可持续操作时间延长至对照反应器的约7倍。 在膜污染进程中透膜压力(TMP)的上升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初始的几小时内,由于膜孔的缩窄或堵塞造成的膜表面特性的改变,导致透膜压力突然的上升。第二阶段表现为透膜压力的长时间慢速上升过程,主要原因是膜表面的凝胶层累积。凝胶层的主要来源是膜对混合液中大分子物质的截留。第三阶段是TMP的突然跃升并导致膜过滤无法继续操作,主要特点是泥饼层的堆积和TMP增长的“自我加速”。在这三个阶段中,对膜污染速率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污染物是不同的,而各种絮凝剂作用于每个阶段的效果和机理也各有区别。本研究将污染物分为溶液相和固体相两个部分,,就各种絮凝剂对污染三阶段的作用分别作了细化和深入的探讨。 对于溶液相污染物而言,为了进一步细化不同性质以及不同颗粒大小的污染物的污染趋势以及絮凝剂对每一种污染物组分和性质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污染物的颗粒大小以膜孔径为标准进行了细分,明确了目标污染物的分子量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傅立叶红外转换光谱(FTIR)对污染物的物质属性进行了辨别,找出了易造成膜内部污染的物质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分子量大于100KDa的可溶性物质才是需重点控制的污染物,而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是膜内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多种絮凝剂均能有效地降低膜孔中蛋白和多糖含量,减轻膜的不可逆污染;降低液体相大分子浓度,减缓凝胶层的形成速率和膜总孔隙率的衰减速率。 对于固体污染物,即活性污泥颗粒而言,本研究分别探讨了活性污泥絮体的(1)形态学指标:絮体平均粒径(dp)和絮体分型维数(df);(2)理化指标:污泥絮体表面电荷(本研究中以污泥表面Zeta电位表征),絮体表面相对疏水性(RH),活性污泥混合液动力学粘度(η)(3)污泥絮体的生化成分:EPS的浓度。考察了各种絮凝剂在不同剂量下对各个指标的改变作用以及对膜污染带来的影响。 在絮凝剂-MBR这个二级多因素系统中。膜污染的影响因子众多,机理复杂。为了将量纲不同的各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了归一化,标准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并进一步采用线性回归和多元直线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添加絮凝剂的MBR中,在5个剂量梯度下的所有指标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整合,得到了各絮凝剂的膜污染控制关键因素以及各因素的膜污染贡献率。结果表明,絮凝剂按其对不同指标的作用因子可以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絮凝剂对于改变污泥形态学性质的作用较大,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的膜污染控制效果是通过降低和转化溶液相中的大分子物质,增大污泥的平均粒径和增加污泥絮体的疏松度而实现的。无机絮凝剂对絮体的理化性质作用显著但对于污泥的形态结构以及混合液的粘度的作用可忽略。无机絮凝剂膜污染控制效果是通过降低SMP浓度,中和污泥絮体表面电荷,即增加絮体Zeta电位和增加污泥絮体表面疏水性实现的。用选定的关键因子对每一絮凝剂进行了膜污染速率与关键因子的经验公式拟和,结果是所有公式与实验实测数据的拟和效果非常好。
【图文】:

膜孔,料液,机理


图1 .1 膜 堵塞 机理 :的 完全 堵塞 (b ) 膜 孔的 内部 堵塞 (c )膜 孔的 部分 堵塞 (d ) 滤 饼层 Fi g u re 1 .1 Me mb r a ne b lo c ki ng me c h a ni s m s:(a ) c o mp l e te Po re bl o c ki ng (b ) in t e r n a l po re bl o c ki n g(c )p a r ti a l po re bl o e ki ng (d ) c a ke f il t r a li o n定 义与 混 合液 的 临界 点 通 量 通 量实 现膜 污染 控制 的研 究 始 于 19 8 0 年 代, 最初 作 中存 在 一 个 特定 通 量 ,低 于 该通 量, 过 滤 过 程不 ,膜 污 染就 会发 生 。 该 特定 通 量即 为临 界 通 量 。在 出现 两 种 不同 程 度 的定 义 : 绝 对临 界 通 量和 相 对 临为 在低 于 该 通 量操 作 时 没有 任 何 膜 污染 发 生 ,料液

物质,范围


图1 . 2大 颗Fi g u re 1 .2 一些 研 究 者指 出 : 在 对大 分 子 物质 浮微 粒 可 以减 轻 膜 污染 的 程 度 。P an pa n i 加入 了 膨 润土 , 发 现 在一 定 剂 量 范围 内 度的 减 轻 。然 而 , 在 超过 临 界 剂 量之 后 的原 因 是形 成了 紧 密的 泥 饼层 , 如图 1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月卿;;一种含絮凝剂污泥处理方法——顾建国.CN101786785A[J];工业水处理;2011年07期

2 刘克胜;杨月双;石诗琦;何有节;;絮凝剂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皮革与化工;2011年03期

3 范先媛;周志辉;余微;朱小丽;陈士祥;;类Fenton氧化-絮凝耦合处理染料中间体废水[J];工业水处理;2011年05期

4 施仲生;;高分子絮凝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3期

5 王晓峰;郭清泉;李大光;朱文新;;钛铁矿渣制备高效絮凝剂的试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1年08期

6 王学川;胡艳鑫;郑书杰;任龙芳;;超支化聚合物絮凝剂的合成与表征[J];精细石油化工;2011年03期

7 张倩倩;邱业先;朱艳霞;丁晓锋;;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对印染废水的处理[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刘智峰;;无机絮凝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年07期

9 李文静;衣守志;任雪峰;苗迪;;聚硅酸氯化铝镁絮凝剂的制备及废水处理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年08期

10 魏俊;舒婕;杨清;;钛金属微滤膜污染控制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启宏;闻景超;;絮凝剂对冷轧乳化液的影响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2 王曙光;高宝玉;岳钦艳;李剑;冯贵颖;;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郑怀礼;马江雅;卢伟;范伟;孙永军;关庆庆;冯力;;新型复合聚铁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许士洪;彭长琪;上官文峰;;用粉煤灰制备聚氯硫酸铝铁及其絮凝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何凤云;;白水絮凝剂的选择与应用[A];中国造纸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1997年

6 衣守志;苏继成;石淑兰;贾青竹;杨金泉;李学明;;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及用于造纸废水处理研究[A];中国造纸学报2003年增刊——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操卫平;冯玉军;向波;;聚硅酸铝铁在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胡筱敏;邓述波;罗茜;;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秦泽农;成崇远;刘足票;谢世久;李子存;宋世远;;润滑油絮凝更生新工艺[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润滑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崔成武;纪树兰;任海燕;高景峰;;絮凝-序批式生物膜法处理青霉素废水的试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范雪松;千业环保双机絮凝剂项目一期工程完工[N];自贡日报;2011年

2 镡诘;真溶性有机物絮凝剂研制成功[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记者 李宏乾;水处理技术终于实现“绿化”化[N];中国化工报;2005年

4 刘广学;投加PAM絮凝剂:钼矿尾水沉降大大加快[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朱爱华 孙继盛;大连石化找到絮凝剂降耗新方法[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李斌;淀粉基高分子絮凝剂环保价廉[N];中国化工报;2005年

7 福建金谷科技研究小组 福建农业大学动物养殖技术研究所;复合型絮凝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未完待续)[N];中国海洋报;2001年

8 福建金谷科技研究小组 福建农业大学动物养殖技术研究所;(接上期)复合型絮凝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完)[N];中国海洋报;2001年

9 李文武;新型淀粉基絮凝剂国际领先[N];科技日报;2005年

10 王子敏 双方;聚丙烯酰胺的前途在哪里[N];中国化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婧;絮凝剂对减缓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速率的效果和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永红;粘土颗粒和有机物对浸没式超滤膜给水处理的膜污染特性[D];清华大学;2011年

3 赵曙光;A~2/O+MBR工艺特性及其膜污染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4 张艳;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含藻水及膜污染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张海丰;膜生物反应器混合液特性对膜污染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9年

6 齐鲁;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地表水的性能及膜污染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杜俊;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榨菜废水效能及膜污染控制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湛雪辉;微生物絮凝剂MBFXH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魏在山;新型高效气浮絮凝剂及设备的开发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10 朱洪涛;臭氧—微滤工艺处理二级出水过程中的膜污染及控制机理[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元霞;絮凝剂与离子交换树脂复合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大连铁道学院;2003年

2 刘岩;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絮凝剂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王国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合成新工艺[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曾璞;高效除磷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潘素娟;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石璐;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7 昝继清;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兰建霜;硅基金属盐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9 丁远见;隧道施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庞新宇;絮凝剂制备及其自动添加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15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15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6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