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氮、磷的重要污染源,因此构建流域源头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沟渠控制技术体系对减少下游水体氮、磷养分负荷、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沟渠,作为农业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最初汇聚地,是农业面源污染物进入河流的通道。为有效拦截氮、磷等农业面源污染,本试验以亚热带红壤小流域沟渠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区域,首先对以观赏植物水生美人蕉(Canna glauca)、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和灯心草(Juncus effusus)等为试验植物的生态沟渠进行研究,通过对生态沟渠水、植物与底泥中氮、磷含量的监测、植物光合特性的测定、植物收割管理以及生态沟渠不同植物区与原自然沟渠底泥的磷吸附试验等,探讨了降雨时氮、磷在生态沟渠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生态沟渠对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的拦截效应。同时,还选择该区域的另外一条沟渠,即种植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的飞跃沟渠,研究了梭鱼草的最佳收割期以及比较了梭鱼草沟渠的生态拦截与自然沟渠净化的效果,分析了降雨对飞跃沟渠水体中氮、磷污染物流失的影响,以此揭示降雨条件下氮、磷的迁移转化规律。最后,研究了收割后的水生植物覆盖茶园产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为水生植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生态沟渠灌溉、降雨条件下水体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1)水体中总氮、氨态氮含量在灌溉初期或雨后第3d达到最高,磷含量在灌溉初期或雨后第2d达到最高;降雨条件下总氮、总磷在沟渠中沿程呈递减变化;(2)水体季节变化中以冬季总氮、氨态氮和磷浓度最高;(3)生态沟渠对水体总氮去除率为64%,总磷为70%。 2.生态沟渠中水生植物吸收和拦截泥沙全年可带走的污染物量 (1)不同水生植物全年可带走氮和磷的范围20.34~109.12g.m-2、3.41~17.95g.m-2,其中狐尾藻、水生美人蕉吸收能力最强,其收割可带走的氮、磷也最多,狐尾藻和水生美人蕉可作为沟渠中的优选水生植物物种;(2)水生美人蕉、黑三棱和灯心草因根系庞大拦截泥沙效果好,铜钱草、狐尾藻也因走茎对泥沙具有很好的拦截效果,不同植物区每年拦截泥沙量与泥沙中全氮、全磷累积量分别为86.68-106.78kg.m-2、66.94-92.78g.m-2和24.51~47.23g.m-2。 3.生态沟渠植物光合作用与氮磷去除效果的相关关系 (1)铜钱草和水生美人蕉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出现不对称的双峰型,中午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但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水生美人蕉铜钱草;(2)铜钱草净光合速率受光合有效辐射和气孔导度的影响较大,而气孔导度是影响水生美人蕉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3)两种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生态沟渠氮的净化效果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磷去除率相关性不明显;(4)基于上述规律,水生植物净光合速率(Pn)可作为沟渠水体净化植物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故水生美人蕉可作为优选植物。 4.生态沟渠植物收割对底泥和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影响 (1)收割沟渠中水生植物(黑三棱除外)使收割区底泥的总氮、总磷含量以及pH值和有机质含量均低于未收割区,且各植物收割区的底泥氮、磷削减率一般在1月份时达到最大值;5种植物区的平均总氮、总磷削减率均依次为:水生美人蕉狐尾藻铜钱草灯心草黑三棱;(2)收割水生植物(黑三棱除外)也提高了生态沟渠流经水体中氮、磷的去除率。 5.生态沟渠底泥属性与磷的吸附能力 (1)与原来的自然杂草沟渠相比,生态沟渠底泥理化特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水生美人蕉、铜钱草和狐尾藻能迅速增加生态沟渠底泥有机碳含量;(2) Freundlich方程模拟底泥吸附等温线优于Langmiur方程,种植铜钱草和狐尾藻后的底泥磷的吸附能力方面比其他三种研究植物有较高的Kf和Smax值;同时也证明生态沟渠底泥比自然沟渠底泥有较高的磷保留能力;(3)生态沟渠拦截磷的效应优于原自然沟渠,生态沟渠能消纳水体中磷负荷,水生植物在调节沟渠底泥磷吸附能力上能发挥重要作用,该结果表明沟渠中优选植物种植更有利于磷吸附和磷沉降,对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中磷流失风险有更重要意义。 6.梭鱼草对飞跃沟渠氮磷污染物的拦截效应 (1)梭鱼草段与无植物段都能降低沟渠水中的氮磷含量,全氮、全磷含量的降低(3.37%-33.33%)一般要高于硝态氮、氨态氮的变化(-3.66%-7.14%),梭鱼草段拦截氮磷的能力(6.82%-33.33%)明显高于无植物段的自然净化(-3.66%-6.67%);(2)降雨后,沟渠水中全氮、硝态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氨态氮含量变化则不稳定,全磷含量在雨后第2天含量达到最高,然后趋于平稳;(3)梭鱼草氮磷含量以及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在10月份达到最高值,可确定此时为其最佳收割期,其氮磷含量分别为28.38g.kg-1、4.10g.kg-1,生物量为0.19kg·m-2。梭鱼草收割全年可从沟渠带走氮、磷分别为5.36g.m-2、0.78g.m-2。本研究结果对开发观赏植物在沟渠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7.收割后的水生植物资源化利用 收割后的水生植物不仅每年带走大量的氮磷污染物,还可将这部分养分覆盖还田,循环利用,将其覆盖茶园:(1)覆盖后,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覆盖与对照茶园相比明显增加了土壤表层(0~20cm)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的含量,也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含量,且其土壤各养分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2)覆盖后,控制了杂草优势种群,减少了杂草种类,也降低了杂草的株高、密度和生物量;(3)覆盖后,通过改善茶园的生态条件,提高了茶叶品质和产量。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鑫;史奕;赵天宏;王美玉;张巍巍;;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及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殷小锋;胡正义;周立祥;吴永红;杨林章;;滇池北岸城郊农田生态沟渠构建及净化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3 白明英;;农业非点源污染及控制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4 夏立忠,杨林章;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与控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5 郭晓云,杨允菲,李建东;松嫩平原不同旱地生境芦苇的光合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3年03期
6 王静,程积民,万惠娥,方锋,布都会;黄土高原芨芨草光合与蒸腾作用的初步研究[J];草业学报;2003年06期
7 郭天财,王之杰,王永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3期
8 付为国;李萍萍;卞新民;吴沿友;曹秋玉;;镇江北固山湿地芦苇光合日变化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3期
9 曾林慧;李松;徐国勋;单胜道;曹志洪;;无土栽培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8期
10 成水平,况琪军,夏宜t$;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Ⅰ.净化污水的效果[J];湖泊科学;199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翠玲;沟渠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截留和去除效应[D];河海大学;2004年
2 雷泽湘;太湖大型水生植被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厉恩华;大型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营养循环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红灯;农田排水沟渠对流失氮、磷的截留和去除效应[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
本文编号:
2619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1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