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河口生态系统健康与水环境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01:22
【摘要】: 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与生态管理的目标,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风险评价是构建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国际上先进的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与方法,通过对河口生态系统水文、水质、沉积物质量、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特征及其与河口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同时应用不确定性分析理论,深入探讨了水环境风险的组成、量化方法及风险决策等问题,在探索河口生态系统健康与水环境风险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应用方面取得了如下成果: ⑴建立了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引入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河口复合生态系统概念;界定了河口复合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提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概念;构建了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把基于智能算法的多属性评价方法引入到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建立了基于最大熵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模糊评价模型(FAME)、基于集对分析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SPAM)和基于投影寻踪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PPEH)模型,有效地解决了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具有的随机性、模糊性、灰色性、不完全性、不相容性等不确定性特征问题,实现了河口健康状况的现状评价和趋势分析,为河口环境管理和生态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⑵以长江口为例,建立了不同尺度的健康评价体系。提出以河口沉积物污染程度、沉积物毒性和底层溶解氧作为确定参照点的依据;构建由多样性指数、种类数、总密度、总生物量、甲壳类的密度百分比和棘皮动物的密度百分比等6个生物参数组成的长江口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指标体系,研究并确定了评价标准,从生物群落评价了河口的健康状态。构建了由年径流量波动比、年泥沙量波动比、入海段面CODMn、DO超标率、COD超标率、DIN超标率、DIP超标率、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浮游动物桡足类密度比例、浮游植物甲藻种类比例、类大肠菌群超标率等22个敏感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比较科学地建立了5个等级的评价标准,为从复合生态系统对河口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奠定了基础;运用FAME模型和SPAM模型分别对长江口生态系统健康现状、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并用PPEH模型进行验证分析;长江口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为长江口综合整治及其他河口同类生态建设工程提供理论与方法储备。 ⑶提出了水环境风险评价和多判据决策模型。把三角模糊数引入水环境沉积物污染的研究,建立生态风险的模糊评价模型(FAER),为水环境沉积物污染的风险评价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建立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多判据决策模型(MCDM),解决了多种方法评价结果不相容的问题。为耦合量化富营养化水体的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评价水源污染的环境风险、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以蓝藻毒素-微囊藻毒素为风险指示物,建立了模糊-随机风险评价模型(IFSRA),为不同类型不确定性的整体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并进行了长江下游典型湖泊的风险评价。
【图文】:

河口生态系统健康与水环境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指数,生物适应,生物集,水体


博士学位论文与地区性自然生境相对等的生物集合群的是生物适应外界环境的长期进化结果[32]。应敏感,但各参数反映水体受干扰后的敏不能准确和完全地反映水体健康状况和受位于 B1和 B′1之间时(图 3-1),值的变化速干扰强度低于 B1时,,它对干扰的指示性最度低于 B′2(B′2>B1>B2)时,它仍可敏感对强仍具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82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镇;张岩;袁建平;卢路;;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发展趋势[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彭涛;陈晓宏;;海河流域典型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A];Collection of 2009 International Forum on Water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2009年

2 李建华;黄亮亮;姜德刚;;河流生态建设健康评估及展望[A];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晓蔚;河口生态系统健康与水环境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国忱;辽宁省清河流域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9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29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f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