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聚磷菌特性与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21:26
【摘要】: 建立社会用水的健康循环是解决我国水危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在实现水系统健康循环的基本策略中,建立城市范畴上的再生水供应系统是重中之重。寻求经济、可行的再生水生产技术是我国水处理领域面临的首要问题。近年来反硝化除磷理论的提出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以其“一碳两用”、“节能环保”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这一现状,本课题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对反硝化聚磷菌的特性及反硝化除磷工艺展开深入研究。 A2N双污泥同步除磷脱氮工艺是反硝化除磷理论的典型工艺。本研究以实验室内现有的A2N双污泥工艺系统为基础,对反硝化聚磷菌的生物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针对A2N双污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工艺,并考察了改进工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以期寻求一种经济、可行的再生水生产技术。 通过A2N双污泥系统的微生物研究发现:反硝化聚磷污泥和普通好氧聚磷污泥在性状上极为相似,内源物质聚β羟基丁酸和聚磷在厌氧/缺氧的交替过程中有着和厌氧/好氧相同的变化规律;系统中同时存在着两类聚磷菌,一类是可以同时以氧和硝酸氮为电子受体的聚磷菌,另一类是只能以氧为电子受体的聚磷菌。 为了进一步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的特性与生物多样性,对以氧、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生物除磷系统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亚硝酸盐氮对聚磷菌好氧和缺氧吸磷的抑制浓度分别为0.88mgN/gVSS和6.72 mgN/gVSS;在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基础上采用逐渐增加亚硝酸氮浓度的方法驯化聚磷污泥,可以增加污泥对亚硝酸盐氮的适应性,并最终可以选择亚硝酸氮作为唯一电子受体,但其除磷效率远低于以氧和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除磷系统,同时发现除磷系统生物群落结构随着电子受体的变化而改变,聚磷菌种类具有多样性。 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对反硝化吸磷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影响因子进行了考察。碳源类型对反硝化除磷影响较大。碳源的长期试验结果表明,以丙酸钠和乙酸钠为碳源的除磷系统除磷效率相当,以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造成了除磷系统的崩溃。DGGE分析结果显示,以乙酸钠和丙酸钠为碳源的系统生物群落结构极为相似,以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造成了除磷系统生物群落结构的彻底改变,以Micropruina glycogenica为代表的典型聚糖菌在系统中富集起来。反硝化聚磷菌属于低温耐冷菌,低温的短期冲击对缺氧吸磷的影响并不大,10℃~20℃为反硝化除磷的高效段。增大污泥系统的MLSS,可以提高缺氧初期的反硝化吸磷速度和最终的吸磷总量,但单位污泥的吸磷量没有提高反而减小。 针对A2N工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型A2N工艺,考察了改进工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并对影响系统运行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在进水C/N比较低的情况下(3.5~5.5),改进A2N双污泥系统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93%、97.44%、81.46%和68.2%。其中COD、NH4+-N和TN的去除效果比较理想,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达到了回用水要求。系统对TP的去除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出水平均值为0.94 mg/L,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 和传统的A2N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相比,改进A2N工艺流程更为简洁,在NH4+-N和TN的去除上更具优势,在大多数时间内出水NH4+-N甚至可以达到零排放,由于好气滤柱生物膜内微环境引起的自养脱氮效应,在硝化液回流比一定的情况下,TN的去除率稳定而且高效。但由于改进的A2N工艺除磷效率抗冲击性较差,再加上好气硝化滤池内“二次释磷”现象的影响,改进的A2N工艺的除磷效率低于传统的A2N工艺。
【图文】:
A2NSBR工艺流程Fig.1-10A2NSBRprocess
N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流程图和装置图如图2-2、图2-3所示。系统各反应器由有机玻璃制成,各反应器有效容积如表2-2所示。系统进水量1L/h。图2-2改进后的A2N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工艺流程图Fig.2-2 The configuration of modified A2N continuous-flow two-sludge process改进后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生物滤柱组成。生活污水和回流的污泥在厌氧池完全混合,,反硝化聚磷菌吸收大量的COD,以PHB的形式贮存在体内并充分释磷;随后活性污泥混合液和生物滤柱回流的硝化液共同进入缺氧池,反硝化聚磷菌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利用贮存在聚磷菌体内的PHB为碳源反硝化吸磷;后置小曝气池的目的是吹脱氮气,防止沉淀池污泥上浮和起到部分好氧吸磷的作用;沉淀池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本文编号:2630048
【图文】:
A2NSBR工艺流程Fig.1-10A2NSBRprocess
N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流程图和装置图如图2-2、图2-3所示。系统各反应器由有机玻璃制成,各反应器有效容积如表2-2所示。系统进水量1L/h。图2-2改进后的A2N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工艺流程图Fig.2-2 The configuration of modified A2N continuous-flow two-sludge process改进后的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生物滤柱组成。生活污水和回流的污泥在厌氧池完全混合,,反硝化聚磷菌吸收大量的COD,以PHB的形式贮存在体内并充分释磷;随后活性污泥混合液和生物滤柱回流的硝化液共同进入缺氧池,反硝化聚磷菌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利用贮存在聚磷菌体内的PHB为碳源反硝化吸磷;后置小曝气池的目的是吹脱氮气,防止沉淀池污泥上浮和起到部分好氧吸磷的作用;沉淀池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0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林静;慕志波;杨琦;尚海涛;王国庆;;A~2/O+硫磺填料柱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的效果[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2 张立成;吴春蓉;佟恩来;;七种亚硝化反硝化聚磷菌的生长特性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2年04期
3 南亚萍;袁林江;王洋;;金黄色葡萄球菌聚磷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4 李爱民;殷茵;;电子受体对反硝化除磷效果影响的研究现状[J];江西化工;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恩;环形推流反应器流态分析及反硝化除磷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梦洋;反硝化聚磷耐冷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除磷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李观元;以丙酸为碳源的反硝化除磷工艺运行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程庆锋;改良氧化沟工艺节能降耗优化策略与工程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穆德颖;序批式生物膜—颗粒污泥系统同步脱氮除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陈舒;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脱氮除磷特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6 孙媛;投料氧化沟工艺的除磷效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0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30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