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学视角下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演进研究与生态文明实践
【图文】:
图 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系统比如绿色矿山建设是在着力于科学、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矿山资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环境。新疆克拉玛依沙漠油田中的人工植被,内蒙古马家塔露天采煤矿边开采边复垦形成的生态园都是目前生态养护做的比较成功的范例。再比如保护性治理方式---建设矿山地质公园,使其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促进旅游,,带动发展的生态效应,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也正是在这次项目进行中开始初步思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以及人在客观世界中的主体地位究竟该如何发挥才能获取更好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2016 年作者主持了枣庄市社科联纵向项目“枣庄市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体系构建”,对资源型城市又有了进一步了解。枣庄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特征,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特别是煤炭、建材业,而它们又是典型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含量低、污染严重、地质灾害频繁、失业贫困等社会不和谐问题突出。传统的依靠第二产业提升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与未来发展趋势。2013 年,
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环境的反作用也极为明显,由此引发的各种地质灾害与产生的社会矛盾突出[32]。如大型水利工程,一方面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又带来了一系列环境负影响。某种程度上讲水利工程的实质是以某些自然、社会环境和土地资源为代价的。表 1.1 江汉平原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时期 人类影响程度 主要人类活动 对湖泊环境影响新石器 微弱 围湖垦殖湖泊萎缩、水量剧减;湖泊水体污染;水体负营养化;有机废气物;重金属污染;湖泊生物多样性锐减楚文化-隋朝活动渐强 “云梦泽”继续淤积成陆、人口增多唐-明 活动增强 开垦“沿江旷土”、“完田”清-民国 活动强烈“滋生人口,永不加赋”、完田极具发展、兴修水利、过度垦殖、人口增长、山地开发力度加强1949-至今 强烈干扰 史上最壮观、规模最大的围湖垦殖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娟;;西安市地质环境质量的灰色关联与模糊综合评价[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年11期
2 喻孟良;任晓霞;曾青石;杨飞;孙婉秋;;地质环境数据集成方法探讨及实例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年04期
3 王凤民;;某废弃露天采场地质环境治理[J];采矿技术;2017年03期
4 马传明;匡恒;张晶晶;和泽康;;论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评价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年05期
5 张东生;;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地质环境项目进行清理核查[J];西部资源;2015年02期
6 刘传正;;城镇建设中的地质环境科学利用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5年04期
7 杨国峰;李佑淼;;浅析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城市地理;2016年24期
8 段妙珍;;浅谈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J];知音励志;2016年21期
9 何斌;杨旭伟;杨富林;;试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城市地理;2017年02期
10 王旭杰;;关于城市群地质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J];明日风尚;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杨青;;城市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环境损伤问题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梁;;地质环境经济学导论[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鄂尔多斯能源基地能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互馈效应调控研究[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4 关凤峻;;不断提高地质环境工作水平 切实增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能力[A];第十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张骏;李俊;;运城城区地质环境质量二级模糊综合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何雪洲;;物探技术在地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刘佑荣;杨裕云;方云;;湖北随州市曾候乙墓地质环境及木椁原地保护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孙铁;李晓茹;;综合地质环境在海河两岸土地利用分区中的作用[A];城市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程功林;赵伟;;淮南矿区地质环境初步调查及治理策略[A];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地质分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贾升安;张盛生;;西北黄土区地质环境治理中含水层恢复重建浅析[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6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研讨会分会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宏福 通讯员 杨帆;湖北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圆满收官[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2 首席记者 杨旋;地质环境工作迎来新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3 韩国忆;迈向地质环境保障新时代[N];中煤地质报;2018年
4 通讯员 李国强 记者 尉迟国利;承德县 完成7.39平方公里地质环境修复治理[N];河北日报;2018年
5 记者 纪晓贞;强化责任意识 推进地质环境恢复治理[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8年
6 记者 邬刚 通讯员 白雯鑫;保护地质环境 守住绿水青山[N];马鞍山日报;2018年
7 记者 余方金;全力提升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服务支撑能力[N];中国矿业报;2016年
8 辛鹏 张超越;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地质环境安全评估[N];中国矿业报;2017年
9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 关凤峻;地质环境管理“五突出工作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10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 关凤峻;地质环境工作须明确地方政府职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骏;发生学视角下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演进研究与生态文明实践[D];长安大学;2018年
2 张凯翔;露天矿地质环境解译标志体系和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及示范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3 李智佩;中国北方荒漠化形成发展的地质环境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范建华;环滇池城区地质环境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D];吉林大学;2008年
5 胡庆国;地质环境与建设项目规划、技术和管理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冯克印;鲁西南煤炭化工经济区地质环境脆弱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陈廷方;西部山区道路工程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机制及其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柏松平;云南复杂地质环境公路地质病害诱发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董淑乾;地震极重灾区彭州两河流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10 吴湘宁;地质环境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与数据挖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美忠;阳泉市采煤区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2 李琳;黑龙江省哈尔滨新区地质环境调查及评价[D];吉林大学;2018年
3 屈百茹;莱芜地区煤矿采空区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4 阳刚;铀在某地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与迁移形态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5 汪留洋;地质环境安全与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6 梁晓辉;北京市大兴规划新城地下空间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王幻想;基于证据权法的矿集区地质环境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8 吴敏杰;特大型水库运行期间岸坡地质环境劣化效应与防治对策[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9 成玉祥;天水地区地质环境质量系统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10 张超;基于地质环境评价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0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3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