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乌梁素海结冰过程中污染物迁移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22:12
【摘要】:湖泊是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的乌梁素海湖泊,是全球范围内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具有很高生态效益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但是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得乌梁素海污染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在湖泊非冰封期进行的,而乌梁素海地处高纬度地区,冰封时间长,其污染特征必将有别于其他湖泊。该研究以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紧扣乌梁素海冰封期长的特点,在对湖泊结冰过程中气象、水文等要素观测的基础上,研究湖泊结冰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机理、效应及其在牧区饮水安全中的应用,得出如下结论: (1)研制了用于现场采集冰芯、水样和沉积物的成套仪器和室内模拟装置。在综合现有的采样方法的基础上,论述该套仪器的适应性和可行性:冰芯采集器采样方便,解决了进口采样器价格昂贵的“瓶颈”问题;水样和沉积物采集器配合冰芯采集器使用,可以采集湖泊冰-水界面等各部位的水样和无扰动的柱状沉积物。 (2)通过分析野外观测数据可知:气温对冰下水温的影响不明显,而冰温随着气温的升高也有较明显的升高,且其随着冰层深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运用朱波夫半经验模型表达式FDD=0.002T2.0.2251T可以较好地描述负累积温度和冰厚度间的关系;湖冰生长期冰密度变化不明显,在消融期,冰密度随深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随着冰的生长,冰体的层理结构逐渐变化;湖面水深及冰厚有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53;乌梁素海冰封期冰下水体几乎处于静止状态。 (3)通过采集冰生长过程中不同冰厚度不同位置的冰样和水样,分析其污染物的含量,从结晶学理论和热力学理论角度探讨各结冰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机理。 绘制了TDS分布轮廓线,定性和定量地阐述结冰过程中TDS在冰-水-沉积物体系间的迁移机理和过程。结果表明,在冰生长过程,约有80%的TDS由冰层迁移至水层;在冰层内部,TDS的迁移只发生在冰的生长初期,而后几乎不再迁移:湖冰中TDS的含量随着冰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两者呈负指数关系;在冰下水体内部,在浓度差的作用下,TDS由冰-水界面向水体迁移直至达到平衡:在水和沉积物之间,约有60440950kg(约为冰水迁移量的16.78%)的TDS由水体迁移至沉积物;冰-水界面和水-沉积物界面TDS的迁移通量与冰生长率之间呈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通过绘制pH值的轮廓线研究了结冰过程中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碳酸盐体系对水体PH值得缓冲作用,导致在冰生长过程中pH值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即不能用湖冰的排TDS机理来解释pH值的变化。 通过分析不同采样时间的上、中、下层冰及冰-水界面水、中层水、水-沉积物界面水中各形态氮、磷、叶绿素a, COD和BOD5的时空变化曲线,探讨各污染物在冰生长过程中的迁移机理。结果表明:冰生长过程对各污染物有不同的排斥效应,冰下污染物的浓度随着冰厚的增加而升高。冰下水体中TN、NO3-、NO2-、NH4+的浓度分别是对应冰体中的2.06、1.77、1.26、2.35倍;冰-水界面水中各形态氮的含量高于中层水、水-沉积物界面水中的,而中层水和水-沉积物界面水中各形态氮的含量相差不大;上层冰体各形态氮的含量高于中、下层冰体的,两者的差值随着冰厚的增加而减小,表明各形态氮在冰体内部发生了迁移。冰下水体中TP、DTP、PO43-的浓度分别是对应冰体中的1.50、1.57、1.82倍。冰下水体中叶绿素a的浓度是对应冰体中的1.64倍;冰-水界面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明显高于中层水、水-沉积物界面水中的;冰体中叶绿素a与TN、TP的变化并没有明显规律,而水体中三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湖冰对有机物的排斥效应明显高于其对无机物的。冰下水体中COD是其对应冰体中的3.13倍:中层冰的COD均值略高于上、下层冰体的,水体的沉淀作用使得水体中的COD由上至下逐渐升高。冰下水体中BOD5是其对应冰体中的3.24倍;下层冰的BOD5均值略高于上、中层冰体的,水-沉积物界面水的BOD5高于中层和水-沉积物界面水的。冰下水体的PBOD5/PCOD高于冰融水的,表明冰下水体的可生化性较高;不同采样时间和不同采样位置上COD与BOD5均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4)运用分形理论对乌梁素海湖泊结冰前、后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以探讨结冰过程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湖泊各采样点结冰前水体、结冰后冰体和水体的富营养状态分别为富营养、富营养和重富营养;结冰过程使得湖泊水体的富营养状态加重,而部分低营养状态的水被冻结在冰体中。针对湖泊冰封期的污染特征提出了可行的底泥疏浚、冷冻浓缩等湖泊富营养修复对策。 由于结冰过程中平衡分凝系数的不确定性,采用加权马尔可夫链对结冰过程中冰下水体的TDS浓度进行预测。其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预测的要求,可为环保部门提前制定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数据参考。 (5)针对我国牧区存在的饮水安全隐患及牧区丰富的自然冷能、太阳能和风能的优势条件,提出将结冰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机理应用到牧区饮水中的构想,设计了牧区饮用水的处理流程,并在考察室内模拟方法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流程中的冰厚、冷冻温度、受冷面积与水深比、种冰的加入及冷冻级数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这可为保障牧区饮用水安全提供思路和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13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君;张生;李畅游;刘文婷;;乌梁素海夏季水质污染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2 王军;高月霞;尹运基;郭力文;赵慧敏;;弯槽段冰塞形成及其厚度分布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7年05期

3 韩添丁;叶柏生;李向应;焦克勤;李忠勤;;乌鲁木齐河源径流电导率和TDS的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09年04期

4 高世荣;潘力军;孙凤英;许永香;王俊起;;用水生生物评价环境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5 谢平,李德,陈广才,叶爱中;基于贝叶斯公式的湖泊富营养化随机评价方法及其验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6 李志强,王世俊;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在地表水体DO浓度预测中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7 于瑞宏,李畅游,刘廷玺,许有鹏;乌梁素海湿地环境的演变[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8 武国正;李畅游;张生;贾克力;周龙伟;;PCA-SOM耦合模型在湖泊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3期

9 舒金华,黄文钰,吴延根;中国湖泊营养类型的分类研究[J];湖泊科学;1996年03期

10 范成新,张路,秦伯强,胡维平,高光,王建军;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生源要素迁移机制及定量化——1.铵态氮释放速率的空间差异及源-汇通量[J];湖泊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惠民;乌梁素海富营养化及其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2 雷瑞波;冰层热力学生消过程现场观测和关键参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慧琴;乌梁素海营养盐在冰体中的空间分布及其在冻融过程中释放规律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丽敏;水草收割工程对乌梁素海氮元素转移过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3 傅鑫廷;低温及冰封条件下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分布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31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31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5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