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油污染物分散与降解机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9 14:51
【摘要】:近年来,石油泄漏事故频发,事故发生后残留在水面上的油膜难以有效去除,对海洋、河流等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针对油泄漏的处理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水力扰动条件下,油膜被打碎形成小油滴,水体中的悬浮固体微粒将油滴包裹,形成油滴(oil)与悬浮颗粒物(mineral)的聚结物oil-mineral-aggregate。OMA聚结物的形成将有效降低油滴粒径,促进油膜分散,有利于油类污染物的自然降解。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影响OMA形成的各种因素,对粘土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增强油滴在水中与固体微粒形成OMA的效率,应用于油膜在水中的分散,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型拟合,深入探讨了OMA形成的机理,并针对OMA对油被微生物降解过程的促进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对长江口和杭州湾不同位置的沉积物微粒与柴油、重油OMA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发现颗粒物粒径分布、有机组成、颗粒物浓度是影响OMA形成效率的主要因素,仅粒径小于3μm的微细颗粒能与油滴形成OMA;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微粒与油滴的聚结;颗粒物浓度越高,OMA形成效率越高混合液盐度的升高在一定范围内可促进微粒在油滴表面的吸附过程。油膜经表面活性剂分散进入水相后,与固体微粒形成OMA的效率与表面活性剂类型有关,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与油滴与固体微粒的聚结。 2.采用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粘土进行改性,得出CTAB改性粘土与油滴的聚结效率最高。钠基膨润土Na-B在经过酸预处理后利于CTAB在粘土上的负载,改性时间为6h、改性剂初始浓度为2g/L时,改性反应达到平衡。采用扫描电镜对改性前后的粘土微粒进行观察,发现与Na-B表面特征相比,CTAB-B的表面更粗糙,孔道结构特征更加明显,原本附着在粘土孔道结构中的微细颗粒被释放出来。通过对Na-B和CTAB-B进行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的长碳链有机基团被成功负载在粘土颗粒表面,成功制备了改性粘土CTAB-B.热失重试验表明,改性前后的粘土均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改性前的Na-B吸水性更强,改性后的CTAB-B疏水性好于Na-B。粘土改性前后表面Zeta电位的测定结果表明,改性过程使粘土表面电性发生反转,由原先带负电转为带正电。 3.粘土经改性后,与柴油、重油形成OMA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OMA结构有三种类型,分别为液滴型、片状、固体型。粘土改性前后分别与柴油和重油形成的OMA结构有所不同,CTAB-B在油滴表面的负载量更高,OMA结构更稳定。CTAB-B与柴油形成的OMA粒径分布范围更广,形成OMA聚结体平均粒径小于Na-B与柴油形成的OMA。 4.粘土投加量增加有利于提高OMA形成效率。OMA形成效率在粘土临界浓度、临界盐度值达到最大。表面特性是固体微粒与油滴的结合的关键因素。膨润土经改性后,与油滴间的吸引力增强,结合效率更高。建立了OMA-固体微粒浓度模型,采用线性拟合的方式,计算模型参数,该模型相关系数高于0.9。拟合结果表明,当粘土浓度小于Cs50的50%时,OMA形成效率很低,并不会随粘土浓度上升;当粘土浓度大于等于Cs50时,模型系数n越高,OMA形成效率随粘土浓度升高速率越高。 5.固体微粒FX、Na-B、CTAB-B与柴油、重油形成OMA,有效促进了油滴在水中的分散,同时,微粒的粗糙表面为微生物的附着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增大微生物与油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强了两种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CTAB-B对油污染物降解促进效果最好,柴油、重油在5天内降解基本达到平衡,去除率分别达到73%和79%。水样的盐度对油降解效率产生一定影响。盐度的升高对微生物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但是当盐度接近CTAB-B与柴油、重油形成OMA效率最大时的临界盐度值时,由于油滴粒径降低,则促进了微生物对油污染物的降解。柴油、重油经微生物降解后生成有机酸类物质,使水样pH降低。Na-B、CTAB-B可以吸附水样中的质子,对水样pH变化起到缓冲作用,Na-B、CTAB-B存在的条件下,油污染物经降解后,水样pH变化不大。柴油、重油经过微生物降解后,短碳链有机物基本被降解,剩余成份主要为长碳链难降解有机物。 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油污染物在水中的分散状态,对溢油模型的建立和修正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为建立以OMA为机理的水体油污染物去除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55
本文编号:2633416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景来;李会爽;周磊;柳青;张端;;海洋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2 王忠贤;国外水面浮油污染处理介绍[J];船舶;1994年02期
3 齐红艳;范德江;徐琳;杨作升;;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pH、Eh分布及制约因素[J];沉积学报;2008年05期
4 张颖心,张天胜;膨润土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2年10期
5 曲燕;张超杰;周琪;;有机改性沸石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8年03期
6 王俊岭;冯萃敏;龙莹洁;李圭白;杨艳玲;;改性石英砂过滤除磷试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8年05期
7 朱姝霖;;海上溢油事故的影响及处理分析[J];航海;2011年04期
8 王君丽;刘春光;冯剑丰;彭士涛;;石油烃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4期
9 潘慧;蓝咏;吴锐钊;陈庞英;何广平;吴宏海;;CTAB与SDS对膨润土改性的界面性质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张青田;生物技术在海上溢油处理中的应用[J];海洋信息;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海;表面活性剂增强生物降解柴油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33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33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