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有机物和重金属迁移与污染修复的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20:16
【摘要】:地下水污染带来的环境健康风险和生态安全已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2011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这是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地下水这一战略资源的污染防治工作已经纳入国家层面的决策。纵观当前地下水污染状况,非水相重质液体(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DNAPLs)、非水相轻质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 LNAPLs)和重金属类污染物已经成为目前地下水污染控制的重中之重,于是选取了四氯乙烯、苯、六价铬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值模拟技术已经成了研究地下水污染物迁移与修复过程的重要工具。因此,用数值模拟研究这三种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与修复方案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基于本课题组多年来地下水污染修复试验之上,以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应该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为原则,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开发的MODFLOW-2005和美国阿拉巴马大学(UA)Prof. Chunmiao Zheng开发的MT3DMS源程序代码,开发了能实现多组分一级母-子连锁反应,多元莫诺动力学反应,重金属吸附和化学淤堵作用的计算模拟程序,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针对以铁粉与微生物群落组合(FeMB)为反应材料的多级PRB(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修复四氯乙烯(PCE)污染含水层的过程,建立了多组分一级母-子连锁反应模型,开发相应程序。结果表明,(1)质量转化系数对PCE由非水相向水相的转化过程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非水相PCE污染源的存在时间和水相中PCE的浓度峰值;(2)FeMB作PRB反应材料的生物化学降解作用在PCE的去除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3)2级PRB的修复效果与1级相比,浓度峰值降低了37%;3级与2级相比,浓度峰值又降低了36%,因此在污染修复过程中出现中间产物时,多级PRB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技术;(4)在地下水修复过程中,反应材料降解性能衰减和渗透性的减小直接影响最终的修复效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缓慢注氧(Slow-release Oxygen Source, SOS)或PRB缓慢释氧(Oxygen-Releasing Compounds, ORC)技术修复苯污染含水层的过程,建立苯、溶解氧和微生物的多元莫诺动力学反应模型,开发相应程序。结果表明,(1)注氧井离污染源越近有助于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充足的溶解氧能够加速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使更多的苯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被消耗掉;(2)汽油的饱和度直接决定着其在非饱和带的垂向迁移速度,大部分汽油都被非饱和带所截留,给土壤和近地表生态环境带来了潜在的危害;(3)PRB释氧速率15mg/L的方案使苯的浓度峰值在处理前后下降了80%,饱和带中苯污染羽主要集中于近地下水面附近,PRB设计过程中应予以充分地考虑;(4)缓慢注氧(SOS)技术和PRB缓慢释氧(ORC)技术是很好的补充地下水中溶解氧的方式。 针对六价铬(Cr~(6+))柱实验,采用遗传算法开发了吸附参数反演模型,然后以改性壳聚糖(PEG-CTS#5)为吸附剂设计了PRB的最佳尺寸结构。结果表明,(1)以MODFLOW/MT3DMS为工具,根据六价铬浓度0.1mg/L的污染羽范围设计PRB尺寸的方法是可行的;(2)PEG-CTS#5应该是一种潜在吸附六价铬的材料,但该材料遇水后膨胀进而影响反应区的渗透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3)弥散度在横向和垂向上的增大将使PRB厚度减小,长度和深度增加,介质弥散度的异质性对PRB的设计非常关键。 针对地下水修复过程中的化学淤堵现象,建立了由二价铁离子(Fe~(2+))引起的辐射集水井化学淤堵模型,开发相应程序。结果表明,(1)建立的辐射集水井出水量模型是可行的,就辐射井的水平集水管而言,末端的出水量贡献大于靠近井中心处的出水量;(2)辐射井竖井发生化学淤堵,45天后的出水量下降约10%~15%,含水层水位上升,给相关工程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图文】:
xhv Kx = ,yhv Ky = ,zhv Kz = 只适用于雷诺数为 1~10 的层流运动范围,此区间液体的黏滞。超出这个范围,地下水运动不再符合达西定律。然而,绝大都是服从达西定律的。运动连续性方程的建立程反映流体运动的质量守恒原理,地下水运动的连续性方程也反映一般情况,接下来将推导在各向异性的多孔介质中地下水程。为了方便起见,取直角坐标系的 x, y ,z 轴分别平行于系数的主方向。渗流区域内以任意点 P ( x , y , z )为中心取一个体积无限小的平体(表征体元),单元体各边长分别为 Δx , Δy , Δz ,并于坐。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 垂向迁移过程分析图 4-6 给出了汽油在非饱和带垂向迁移过程中的饱和度变化曲线。图中显25 天、0.5 天和 0.75 天时,汽油以均匀的速度垂向迁移,,随后污染源泄漏继续向下迁移,最终于第 10.9 天到达潜水面。由于汽油泄漏量相对较多水面将形成一个“圆饼”状污染源。在非饱和带中总液体饱和度由水相饱相饱和度构成,其中水相饱和度保持不变,汽油相饱和度随时间变化而越来快后慢的变化过程,这主要是由于毛细管压力的作用所致。最终总液体饱,其中水相为 0.35,汽油相为 0.165。图 4-7 给出了汽油在非饱和带的垂与相应饱和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在开始 0.75 天内(即汽油泄)饱和度恒定时,汽油匀速垂向下渗,当泄漏停止后,饱和度降低,迁移低,直至到达潜水面。由此可见,汽油在非饱和带的垂向迁移速度与其饱同的变化规律,即饱和度决定着垂向迁移的速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523
本文编号:2641855
【图文】:
xhv Kx = ,yhv Ky = ,zhv Kz = 只适用于雷诺数为 1~10 的层流运动范围,此区间液体的黏滞。超出这个范围,地下水运动不再符合达西定律。然而,绝大都是服从达西定律的。运动连续性方程的建立程反映流体运动的质量守恒原理,地下水运动的连续性方程也反映一般情况,接下来将推导在各向异性的多孔介质中地下水程。为了方便起见,取直角坐标系的 x, y ,z 轴分别平行于系数的主方向。渗流区域内以任意点 P ( x , y , z )为中心取一个体积无限小的平体(表征体元),单元体各边长分别为 Δx , Δy , Δz ,并于坐。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 垂向迁移过程分析图 4-6 给出了汽油在非饱和带垂向迁移过程中的饱和度变化曲线。图中显25 天、0.5 天和 0.75 天时,汽油以均匀的速度垂向迁移,,随后污染源泄漏继续向下迁移,最终于第 10.9 天到达潜水面。由于汽油泄漏量相对较多水面将形成一个“圆饼”状污染源。在非饱和带中总液体饱和度由水相饱相饱和度构成,其中水相饱和度保持不变,汽油相饱和度随时间变化而越来快后慢的变化过程,这主要是由于毛细管压力的作用所致。最终总液体饱,其中水相为 0.35,汽油相为 0.165。图 4-7 给出了汽油在非饱和带的垂与相应饱和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在开始 0.75 天内(即汽油泄)饱和度恒定时,汽油匀速垂向下渗,当泄漏停止后,饱和度降低,迁移低,直至到达潜水面。由此可见,汽油在非饱和带的垂向迁移速度与其饱同的变化规律,即饱和度决定着垂向迁移的速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5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达政,陈鸿汉,李海明,邹胜章,刘立才;浅层地下水卤代烃污染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2002年03期
2 刘季昂,王怡中,汤鸿霄;有机污染物在白洋淀地区水陆交错带土壤颗粒物上的吸附[J];环境科学;1996年03期
3 路青艳;李朝林;李涛;;我国地下水污染概况[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年05期
4 赵素丽,谯华;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5 唐克旺;吴玉成;侯杰;;中国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Ⅱ)——地下水水质现状和污染分析[J];水资源保护;2006年03期
6 刘庆生,邱廷省;受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的新进展[J];能源环境保护;2004年05期
7 刘明柱;陈鸿汉;胡丽琴;孙伟;;生物降解作用下地下水中TCE、PCE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学前缘;2006年01期
8 郝治福;康绍忠;;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长文;地下水中四氯乙烯迁移归宿与修复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1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41855.html